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有這樣四塊石刻,上麵是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時期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大禮堂書(shu) 寫(xie) 的題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事求是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建黨(dang) 百年來,我們(men) 黨(dang) 一路篳路藍縷,艱難跋涉,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離不開這一光榮傳(chuan) 統。

  1935年1月,當長征的隊伍走到遵義(yi) ,中國革命也麵臨(lin) 關(guan) 鍵的轉折點。在紅軍(jun)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yan) 重受挫的曆史時刻,就在遵義(yi) 一座二層小樓裏,召開了一個(ge) 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要會(hui) 議。這座小樓不僅(jin) 見證了中國革命轉危為(wei) 安、轉敗為(wei) 勝偉(wei) 大抉擇的曆史時刻,也見證了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民主團結的遵義(yi) 會(hui) 議精神的誕生。

  在遵義(yi) ,一棟磚木結構、青瓦灰牆的小樓就是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如今,這裏成為(wei) 廣大共產(chan) 黨(dang) 員喜迎建黨(dang) 百年,尋找初心、對照初心的紅色聖地。

  1934年年底,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失利,使黨(dang) 中央和紅軍(jun) 陷入了極度危難之中,中央紅軍(jun) 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wan) 多人銳減到3萬(wan) 餘(yu) 人。敵軍(jun) 堵截、環境險惡,隨時都有全軍(jun) 覆滅的危險。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yi) 召開擴大會(hui) 議,真正開始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地解決(jue) 當時具有決(jue) 定意義(yi) 的軍(jun) 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會(hui) 議首先由博古作主報告,他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wei) 敵強我弱。

  經過三天激烈的爭(zheng) 論,遵義(yi) 會(hui) 議作出決(jue) 定,增選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jun) 事指揮權,並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jue) 議》。

  遵義(yi) 會(hui) 議後,中央紅軍(jun) 調整戰略,四渡赤水,兩(liang) 渡烏(wu) 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了有生力量。遵義(yi) 會(hui) 議作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曆史上一次具有偉(wei) 大轉折意義(yi) 的重要會(hui) 議,集中體(ti) 現出的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民主團結的遵義(yi) 會(hui) 議精神,不僅(jin) 成為(wei) 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於(yu) 我們(men) 在新的長征路上應對各種風險考驗、再創第二個(ge) 百年輝煌,具有極為(wei) 重要的經驗啟示價(jia) 值。

  1978年的小崗是大旱之年。

  窮則思變,這一天,18戶的當家人陸續來到村民嚴(yan) 立華家商討對策。到半夜,最後由上過高中的嚴(yan) 宏昌起草了一份生死契約:這就意味著他們(men) 冒著極大風險,要將生產(chan) 隊的耕地、牲口、農(nong) 具按人口分配給各戶,不再由生產(chan) 隊計工分。

  但當時對於(yu) 分田單幹,中央有“三個(ge) 不許”的規定:“除特殊情況經縣委批準者外,都不許包產(chan) 到戶,不許劃小核算單位,一律不許分田單幹。”在這種政策下,小崗村隻能頂著風險偷偷地幹。而與(yu) 此同時,當時的中國已經在醞釀著一場巨大變革。1978年5月開展真理問題大討論,思想解放的大潮已經風起雲(yun) 湧。

  18位小崗農(nong) 民簽下契約後不久,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在北京召開,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

  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40多年來,我們(men) 黨(dang)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闖,幹出了一片新天地。從(cong) 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到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從(cong) 興(xing) 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從(cong) “引進來”到“走出去”,一係列重大改革紮實推進,各項便民、惠民、利民舉(ju) 措持續實施,使改革開放成為(wei) 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li) 的氣象。

  改革要尊重群眾(zhong) 首創精神,小崗人的首創之舉(ju) ,經過豐(feng) 富提煉,成為(wei) 改革開放偉(wei) 大實踐中的寶貴精神財富。而“改革開放鑄就的偉(wei) 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feng) 富了民族精神內(nei) 涵,成為(wei) 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標定“兩(liang) 山論”起點的巨石景觀,也是遊客一定會(hui) 打卡的網紅景點。實際上,早在20年前,餘(yu) 村就是安吉縣的首富村。但那時餘(yu) 村的麵貌與(yu) 今天相比卻是天壤之別。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過度發展不僅(jin) 使餘(yu) 村的生態環境遭到嚴(yan) 重破壞,而且村民各種職業(ye) 病、地方病頻發,連年發生的安全生產(chan) 事故,更讓餘(yu) 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jia) 。

  到底是要帶血的經濟數據,還是麵對現實,實事求是,從(cong) 實際出發另謀出路?

  2003年浙江省提出創建生態省,在這樣的背景下,餘(yu) 村開始脫胎換骨,涅槃重生。那就是關(guan) 掉礦山,關(guan) 停汙染企業(ye) ,走綠色發展之路。

  雖然當時有少部分人想不通,但最終還是通過了決(jue) 議,到2005年4月30日之前,毅然決(jue) 然關(guan) 停了所有的礦山。盡管那時開始謀劃搞旅遊經濟、開農(nong) 家樂(le) 、辦小作坊,但村民心裏仍然沒有底。直到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到餘(yu) 村考察調研,肯定了村裏關(guan) 停礦山的做法,並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村民們(men) 這才吃下定心丸。

  從(cong) 那之後,他們(men) 研判鄉(xiang) 村旅遊形勢,瞄準大城市潛在客源,以每天30元的優(you) 惠價(jia) 格請老年人到餘(yu) 村,包吃包住。堅定信心的同時,餘(yu) 村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拿出釘釘子精神,在原來被炸得坑窪不平的冷水洞礦山建起了礦山遺址公園,村裏凹凸不平的路變成了“兩(liang) 山綠道”,還搞起了荷花山漂流、田園采摘農(nong) 莊等生態旅遊項目。

  從(cong) 2005年到現在,餘(yu) 村兩(liang) 委共換過四任,憑著這股釘釘子的精神,他們(men)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從(cong) 過去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賣文化、賣品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羽翼漸豐(feng) ,各種業(ye) 態也在蓬勃發展。餘(yu) 村的“兩(liang) 山”景區已成為(wei) 國家4A級景區,也是全國首個(ge) 以“兩(liang) 山”實踐為(wei) 主題的生態旅遊、鄉(xiang) 村度假景區。到2020年年底,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700多萬(wan) 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5萬(wan) 元。

  今天的美麗(li) 中國,來之不易。回顧建黨(dang) 百年曆史,每前行一步,都曆經艱難曲折。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局,多大的挑戰,隻要堅持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勇於(yu) 擔當、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就能最終戰勝困難,走向勝利。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有理由更加自信,憑借曆史給予我們(men) 的智慧和力量,百年來積澱鑄就的寶貴精神財富,就無懼任何風險和挑戰,一定能從(cong) 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