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精神的力量 曆史擔當

微信掃一掃 ×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的大日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頑強拚搏、不懈奮鬥,形成了一係列偉(wei) 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從(cong) 21日起,《焦點訪談》推出係列報道,聚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走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時光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展館裏複原了中共一大會(hui) 址,從(cong) 上海石庫門到嘉興(xing) 南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由此誕生。當初,一艘小小的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偉(wei) 大航程。

  初夏的這一天,浙江嘉興(xing) 南湖的煙雨樓前一如既往地熱鬧。岸邊不遠處,一艘中型畫舫靜靜地停泊在那裏,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這不是一艘普通的船,一百年前的那個(ge) 夏日,一件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就是在這樣一艘遊船上發生的。

  鴉片戰爭(zheng) 後,中國逐漸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二十世紀初,八國聯軍(jun) 侵占北京,國內(nei) 政局混亂(luan) ,民不聊生。從(cong) 太平天國運動到辛亥革命,幾次大規模的鬥爭(zheng) 雖接連而起,卻都以失敗告終。風雨飄搖之際,為(wei) 挽救民族危亡,中國的先進分子一直在苦苦尋覓,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裏?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men) 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開始廣泛傳(chuan) 播,並逐漸與(yu) 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懷著救國救民的家國情懷和以天下為(wei) 己任的擔當精神,1921年春天,以陳獨秀、李大釗為(wei) 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yi) 者開始悄悄醞釀一件大事,一件在白色恐怖的陰雲(yun) 中要冒重重風險的大事:召開全國代表大會(hui) ,建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浙江嘉興(xing) 南湖革命紀念館副館長 李允:上個(ge) 世紀初,中華民族麵臨(lin) 著空前的災難,可以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是在這種時候,第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承擔起了也擔當起了民族複興(xing) 的重任,他們(men) 毅然決(jue) 然地走上了這條充滿艱辛的革命道路,正是這樣一種作為(wei) ,體(ti) 現了最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擔當。

  1921年7月23日,13位平均年齡隻有28歲的年輕人,因為(wei) 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從(cong) 五湖四海秘密相聚上海。當晚,在這幢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代表大會(hui) 正式召開。

  浙江嘉興(xing) 南湖革命紀念館副館長 李允:一大是中國近代曆史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重要會(hui) 議,但這個(ge) 會(hui) 議進行得並不順利。當時在上海最後一天的會(hui) 議,突然有一個(ge) 穿長衫的人闖進了會(hui) 場,他偷窺了一下會(hui) 場之後,馬上就離開了。大家就覺得這裏麵應該有問題,所以代表們(men) 馬上就進行了疏散。代表們(men) 疏散之後,很快法租界巡捕就衝(chong) 進了會(hui) 場。這個(ge) 人其實是法租界巡捕的密探,因為(wei) 共產(chan) 國際代表馬林到中國參加黨(dang) 的一大的時候,他的行蹤很早就暴露了。

  這場風波雖然沒有帶來重大損失,但對於(yu) 參會(hui) 的代表們(men) 來說,上海已經不再安全。在一大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hui) 悟建議下,最後一天的會(hui) 議轉到嘉興(xing) 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進行。正是在這艘遊船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宣告成立。

  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民族危亡之際,白色恐怖之中,這些人以改天換地的豪邁氣概點燃了沉沉黑夜中的革命火種。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這裏走向井岡(gang) 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星星之火形成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中國革命的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辛向陽:在早期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最早一批共產(chan) 黨(dang) 員擔負著民族複興(xing) 的責任,他們(men) 麵對的是民族生死存亡的問題,他們(men) 能夠真正拋頭顱灑熱血,為(wei) 了民族複興(xing) ,去擔當大任。這實際上是一個(ge) 時代的召喚,當時的中華民族確實已經處於(yu) 水深火熱,他們(men) 如果不站出來,不敢為(wei) 人先地擔當起來,民族的複興(xing) 就沒有什麽(me) 希望。

  從(cong) 西寧出發,向西北方向驅車一百多公裏,能看到一片美麗(li) 而神秘的草原——金銀灘。60多年前,金銀灘草原上曾有一個(ge) 鮮為(wei) 人知的軍(jun) 事禁地,它就是我國第一個(ge) 核武器研製基地——國營221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都誕生在這裏。如今,昔日守衛森嚴(yan) 的軍(jun) 事禁地早已揭開神秘的麵紗,成為(wei) 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

  “兩(liang) 彈一星”指的是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其中核彈又包括原子彈和氫彈。20世紀50年代,麵對帝國主義(yi) 的核威脅、核訛詐,我國決(jue) 定自己發展核武器和航天技術。

  兩(liang) 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黨(dang) 委委員、副院長 周廣靜:對於(yu) 核武器來講,對於(yu) “兩(liang) 彈一星”來講,它是非常龐大的係統工程,幾乎所有的科學領域都會(hui) 涉及。我們(men) 國家當時的工業(ye) 基礎幾乎為(wei) 零,我們(men) 的工廠隻能造紙、織布和磨麵粉,連拖拉機都不能生產(chan) 。所以想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向世界最核心的“兩(liang) 彈一星”事業(ye) 衝(chong) 刺的時候,麵臨(lin) 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錢學森、王淦昌、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義(yi) 無反顧投身這項偉(wei) 大事業(ye) 。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員和建設者們(men) 從(cong) 五湖四海來到這裏,以帳篷為(wei) 家,以戈壁黃沙為(wei) 伴,在艱苦的條件下,冒著重重危險,用他們(men) 的智慧、青春和熱血,創造了“兩(liang) 彈一星”的功勳偉(wei) 業(ye) 。

  兩(liang) 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黨(dang) 委委員、副院長 周廣靜:在切割炸藥的時候,用銅切割、用冷水降溫。在熬製炸藥的時候,在那種米哈伊洛夫大銅鍋裏麵,戴著口罩,用船槳一樣的硬木棍在裏麵反複攪拌。我們(men) 都知道三硝基甲苯是一種有毒物質,它對眼睛和肝髒都是有影響的。但是有一句話當時說得特別打動我,他說騰空升起的蘑菇雲(yun) 照亮了我們(men) 的心,就是想讓祖國強大起來,就是有這樣的信念去做這樣的事情。

  我國“兩(liang) 彈一星”計劃的勝利實現,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可以說,參與(yu) “兩(liang) 彈一星”工程的人們(men) 解決(jue) 了那一代人麵臨(lin) 的最大的“卡脖子”問題,讓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為(wei) 我國贏得了較長時間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的機遇,他們(men) 用青春和熱血鑄就的“兩(liang) 彈一星”精神,時至今日仍然不斷被傳(chuan) 承和發揚。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辛向陽:“兩(liang) 彈一星”的科研人員、工作人員,他們(men) 承擔的也是民族複興(xing) 的重任。他們(men) 對民族複興(xing) 的責任的認識也是非常清晰的,不能讓西方國家卡住我們(men) 的脖子。所以“兩(liang) 彈一星”體(ti) 現出來的精神同樣像紅船一樣,隻不過它的時代條件發生了變化,但是它的精神內(nei) 涵是一脈相承的,表現出的都是對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陷入風暴之中。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決(jue) 策部署,2020年1月23日,果斷關(guan) 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yan) 格管控。作出這一決(jue) 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更需要果敢的曆史擔當。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 焦雅輝:一千萬(wan) 人口的大城市,做出封城的決(jue) 定,我們(men) 是要停擺。寧可停擺一段時間,快速控製疫情,換來複工複產(chan) 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所以用總書(shu) 記的話說,為(wei) 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們(men) 是什麽(me) 都能夠豁得出來的。

  在疫情的風暴中心,54萬(wan) 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率先打響疫情防控遭遇戰。除夕夜,萬(wan) 家團圓之際,來自全國各地的眾(zhong) 多醫務人員逆行出征,火速支援。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支援行動。來自全國的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wan) 多名醫務人員陸續趕赴湖北。他們(men) 承受著身體(ti) 和心理的極限壓力,用血肉之軀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挽救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垂危生命,踐行著醫者的擔當。

  醫護人員衝(chong) 上“戰場”的同時,各行各業(ye) 也都行動起來。400多萬(wan) 名社區工作者日夜值守,180萬(wan) 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廣大黨(dang) 員、幹部帶頭拚搏,無數普通人也挺身而出。麵對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每一個(ge) 中國人都默默堅守。無數個(ge) 微光匯聚了無數份擔當,鑄就了偉(wei) 大抗疫精神。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辛向陽:偉(wei) 大抗疫精神同樣體(ti) 現了民族在複興(xing) 過程中,可能遇到很多艱難挑戰,在挑戰麵前我們(men) 如何承擔責任的問題。首先我們(men) 黨(dang) 能夠擔負起這個(ge) 責任,共產(chan) 黨(dang) 員能夠義(yi) 無反顧地衝(chong) 在前麵,帶動全社會(hui) ,把民族幾千年來傳(chuan) 承下來的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使命感激發出來。所以我覺得,跟其它的一些國家不同的地方可能就在於(yu) 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有精神動力,始終不懈地追求精神方麵奮鬥的動力之源。

  一麵麵鮮紅的旗幟,一個(ge) 個(ge) 堅定的身影,背後都是擔當的力量。疫情來臨(lin) 之時,黨(dang) 中央英明果斷決(jue) 策,一位位“天使白”“橄欖綠”逆行出征,一位位共產(chan) 黨(dang) 員、基層幹部護佑在人們(men) 周圍。百年曆程中,無論是民族危亡之時、百廢待興(xing) 之際,還是遭遇狂風驟雨的艱難時刻,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使命在肩、衝(chong) 鋒在前,始終是人民的主心骨。從(cong) “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百年大黨(dang) 今天的曆史擔當,就是肩負起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使命,帶領人民不斷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鑄就新的輝煌。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22日 07:52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