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海岸線長達一萬(wan) 八千多公裏,
從(cong) 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間,
西方列強和其他國家
從(cong) 海上入侵我國達到479次,
入侵艦船達到1860多艘次……
曆史一次又一次警示我們(men) :
沒有強大的海防,
就沒有穩固的國家安全。
1982年,
中國簽署《聯合國海洋公約法》,
使我國擁有了12海裏的領海權
和200海裏的專(zhuan) 屬經濟區。
可我們(men) 大家都知道:
地球是圓的,
直線傳(chuan) 播的傳(chuan) 統雷達信號
一旦超出幾十公裏的範圍,
就根本無法看到地平線以下的目標。
所以,一旦有敵機起飛,
當我們(men) 能從(cong) 海平麵發現它們(men) 時,
敵人就已經打過來了……
200海裏怎麽(me) 管?
中國的海疆怎麽(me) 守?
麵對這樣嚴(yan) 酷的事實,
上世紀八十年代,
一位科學家從(cong) 零開始、艱難探索,
誓為(wei) 祖國的萬(wan) 裏海疆裝上“千裏眼”。
他帶領團隊用了近40年的努力,
一次次衝(chong) 破國外技術封鎖,
硬是為(wei) 祖國築起一道
可以讓雷達波貼著海平麵“跑”,
徹底打破地球曲率限製,
讓原先看不到的飛機、艦船,
甚至是超低空飛行的隱身戰機
全部都一覽無餘(yu) 、盡收眼底的
“海防長城”。
他,
就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我國對海探測
新體(ti) 製雷達理論和技術奠基人,
成功研製出的我國首部具有
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
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ti) 製雷達,
今年已經85歲的兩(liang) 院院士
劉永坦教授!
把新體(ti) 製雷達的核心技術
牢牢地掌握在我們(men) 中國人自己手裏,
把“戰爭(zheng) 的眼睛”牢牢掌握在
中國人自己手裏,
這,就是劉永坦執著了40年,
為(wei) 祖國幹成的一件事,
為(wei) 中國人做成的一件事!
2019年1月8日人民大會(hui) 堂,
當83歲高齡的劉永坦
接過2018年度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證書(shu) 時,
會(hui) 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在這場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大會(hui) 上,
劉永坦謙虛地說:
我隻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這份殊榮不僅(jin) 屬於(yu) 我個(ge) 人,
更屬於(yu) 我們(men) 團隊,
屬於(yu) 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
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
2019年8月3日,
他和妻子馮(feng) 秉瑞教授相互攙扶著走進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行政樓,
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00萬(wan) 元獎金全部捐出,
用於(yu) 哈工大電子與(yu) 信息學科人才培養(yang) 。
他曾不止一次地說過:
我們(men) 團隊的特點就是不服輸,
不怕別人卡我們(men) 脖子,
往前走,自主創新。
即便到今天,85歲的他,
在走過了新體(ti) 製雷達40年的研發路後,
還想要新體(ti) 製雷達小型化,
更加廣泛實用。
“我們(men) 怎麽(me) 才能使國家強大呢?
那就是每個(ge) 人都要按自己的努力去做。
我覺得我做自己這個(ge) 項目
本身就帶來了很大的精神上的愉快,
對一個(ge) 知識分子來講,
做這些事對國家有意義(yi) ,
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報酬。”
劉永坦院士的這段話,
讓我們(men) 看到了
一個(ge) 科學家的家國情懷,
更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了
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內(nei) 心:
把每一個(ge) 個(ge) 或大或小的
強大我們(men) 國家的想法付諸現實,
就是最最幸福的!
延伸閱讀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坦——“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
“兩(liang) 優(you) 一先”風采錄 |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坦:為(wei) 祖國海防裝上“千裏眼”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