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zheng) 日趨激烈。我國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著一係列考驗,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借助高技術引領未來發展。1986年3月,光學家王大珩、核物理學家王淦昌、航天技術及自動控製專(zhuan) 家楊嘉墀、無線電電子學家陳芳允4位科學家向黨(dang) 中央提出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高技術的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果斷決(jue) 策,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也就是“863”計劃。

  從(cong) 此,上萬(wan) 名科學家在不同領域協同合作、聯合攻關(guan) ,在信息技術、能源技術、深海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探索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技術發展道路,培養(yang) 、鍛煉了眾(zhong) 多高技術人才隊伍,為(wei) 科技體(ti) 製改革積累了有益經驗。

  原“863”計劃參與(yu) 者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楊茂君:在新發展階段,我們(men) 科技工作者更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的精神,主動作為(wei) 、勇於(yu) 創新,以隻爭(zheng) 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數風流人物

數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