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早期發展曆程中,湧現了一批燦若星辰的革命先烈,他們(men) 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播撒革命的種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創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專(zhuan) 欄,帶您認識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的先驅——李大釗。

  1889年李大釗生於(yu) 河北省樂(le) 亭縣。1913年東(dong) 渡日本求學,開始接觸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馬克思主義(yi) 學說。當日本帝國主義(yi) 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起草了《警告全國父老書(shu) 》,號召國民奮起反抗。

  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投身於(yu) 新文化運動,參與(yu) 創辦和編輯了《晨鍾報》、《新青年》等進步報刊。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深受鼓舞的李大釗先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五四運動後,他又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yi) 觀》等幾十篇文章,推動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廣泛傳(chuan) 播。

  1920年李大釗領導建立北京的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hui) 主義(yi) 青年團,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dang) 中央指導北方地區工作,開展工農(nong) 運動,建立黨(dang) 組織。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釗又積極奔走,為(wei) 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統一戰線作出重大貢獻。

  1927年4月6日,李大釗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備受酷刑,始終嚴(yan) 守黨(dang) 的秘密,堅貞不屈。4月2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yi) ,時年38歲。

  河北省樂(le) 亭縣李大釗紀念館副館長 於(yu) 海英:李大釗身上所具有的堅定的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和愛國主義(yi) 精神,緊跟曆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潮流的不斷探索的精神,勇於(yu) 獻身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永遠是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學習(xi) 的楷模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