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1歲的瞿秋白作為(wei) 《晨報》記者去到莫斯科,誓為(wei) 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1923年,瞿秋白回國後擔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編,發表了大量文章,為(wei) 黨(dang) 的思想理論建設做出開創性貢獻。他所翻譯的《國際歌》也是我國最早能夠傳(chuan) 唱的版本。
江蘇省常州市瞿秋白紀念館工作人員 郭婷婷:他用了音譯,英特納雄耐爾這個(ge) 單詞他特意保留了原音。是希望在中國的勞苦大眾(zhong) 在唱到這個(ge) 詞的時候,能夠和全世界的無產(chan) 階級者發出同樣的聲音,同聲相應。
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曆史關(guan) 頭,28歲的瞿秋白主持召開了八七會(hui) 議,為(wei) 挽救黨(dang) 和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會(hui) 後,他擔任中共中央臨(lin) 時政治局委員、常委、主席,主持黨(dang) 中央工作。1931年起,瞿秋白在上海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戰線的鬥爭(zheng) 。1935年,瞿秋白被捕。麵對敵人的槍口,36歲的瞿秋白背著手拍下了人生的最後一張照片,從(cong) 容就義(yi) 。
江蘇省常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師 曾晨:他當時就說了四個(ge) 字“此地甚好”然後盤膝而坐,麵對槍決(jue) 。這種堅定的革命信仰與(yu) 無畏的精神影響著我們(men) 一代又一代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