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大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
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6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大會(hui) ,為(wei)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李強主持大會(hui) ,丁薛祥宣讀獎勵決(jue) 定,趙樂(le) 際、王滬寧、蔡奇、李希出席。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習(xi) 近平、李強、趙樂(le) 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出席大會(hui) 。
上午10時,大會(hui) 開始。解放軍(jun) 軍(jun) 樂(le) 團奏響《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全場起立高唱國歌。
丁薛祥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jue) 定》。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頒獎。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頒獎。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右)和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左)頒獎。
儀(yi) 式號角響起,習(xi) 近平首先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和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頒發獎章、證書(shu) ,同他們(men) 熱情握手表示祝賀。隨後,習(xi) 近平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同兩(liang) 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wei)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shu) 。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這是習(xi) 近平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同兩(liang) 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wei)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shu) 。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這是習(xi) 近平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同兩(liang) 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wei)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shu) 。
在熱烈掌聲中,習(xi) 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不斷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科技體(ti) 製改革打開新局麵,國際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科技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習(xi) 近平強調,在新時代科技事業(ye) 發展實踐中,我們(men) 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積累了許多重要經驗,主要是: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堅持“四個(ge) 麵向”的戰略導向,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這些經驗必須長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發展。
習(xi) 近平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會(hui) 前,習(xi) 近平等領導同誌親(qin) 切會(hui) 見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
習(xi) 近平強調,要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完善黨(dang) 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ti) 製,構建協同高效的決(jue) 策指揮體(ti) 係和組織實施體(ti) 係。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調動產(chan) 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形成共促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工作格局。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鼓勵自由探索,築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習(xi) 近平指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聚焦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培育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
習(xi) 近平強調,要全麵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台建設,加強創新資源優(you) 化配置。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jia) 體(ti) 係和考核機製,完善激勵製度,釋放創新活力。
習(xi) 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製,加快培養(yang) 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優(you) 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水平和質量。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yang) 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誌存高遠、愛國奉獻、矢誌創新。
習(xi) 近平強調,要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進一步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台作用,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guan) 。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yu) 全球科技治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頒獎。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頒獎。
習(xi) 近平表示,希望兩(liang) 院院士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範者,為(wei) 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再立新功。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wei) 大事業(ye) ,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ye) 績。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李強在主持大會(hui) 時指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深刻總結了新時代科技事業(ye) 發展的重要經驗,精辟論述了科技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偉(wei) 大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係統闡明了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基本內(nei) 涵和主要任務,為(wei) 做好新時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要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認真貫徹落實。新征程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而團結奮鬥。
會(hui) 上,李德仁和薛其坤代表全體(ti) 獲獎人員作了發言。
會(hui) 前,習(xi) 近平等領導同誌親(qin) 切會(hui) 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並同大家合影留念。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會(hui) 前,習(xi) 近平等領導同誌親(qin) 切會(hui) 見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這是習(xi) 近平同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親(qin) 切交流。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會(hui) 前,習(xi) 近平等領導同誌親(qin) 切會(hui) 見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這是習(xi) 近平同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親(qin) 切交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有關(guan) 領導同誌,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guan) 領導同誌出席大會(hui) 。
各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部門、有關(guan) 人民團體(ti) 、軍(jun) 隊有關(guan) 單位主要負責同誌,兩(liang) 院院士、部分外籍院士,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等約3000人參加大會(hui) 。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會(hui) 前,習(xi) 近平等領導同誌親(qin) 切會(hui) 見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會(hui) 前,習(xi) 近平等領導同誌親(qin) 切會(hui) 見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並同大家合影留念。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ge) 項目和12名科技專(zhuan) 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39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授予10名外國專(zhuan) 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上的講話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