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以美麗(li) 中國建設全麵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xi) 近平

  今後5年是美麗(li) 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li) 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li) 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第一,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藍天保衛戰是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要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為(wei) 主戰場,優(you) 化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多汙染物協同減排,持續降低細顆粒物濃度。強化源頭治理,因地製宜采取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替代等措施,繼續抓好散煤、燃煤鍋爐、工業(ye) 爐窯汙染治理。高質量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行業(ye) 超低排放改造,持續降低重點行業(ye) 汙染排放。大力推進“公轉鐵”、“公轉水”,盡可能提高鐵路運輸、水運比例以降低運輸業(ye) 的能耗和汙染。要下大氣力解決(jue) 老百姓“家門口”的噪聲、油煙、惡臭等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切。要加強區域聯防聯控,采取綜合措施,加快消除重汙染天氣,守護好美麗(li) 藍天。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碧水保衛戰要促進“人水和諧”。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紮實推進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和備用水源地建設,保障好城鄉(xiang) 飲用水安全。加快補齊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因地製宜開展內(nei) 源汙染治理和生態修複,基本消除城鄉(xiang) 黑臭水體(ti) 並形成長效機製。建立水生態考核機製,加強水源涵養(yang) 區和生態緩衝(chong) 帶保護修複,保障河湖生態流量,維護水生態係統健康。繼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措施落實,做好跟蹤評估。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以海灣為(wei) 基本單元,“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複和岸灘環境整治,不斷提升紅樹林等重要海洋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繼續抓好美麗(li) 河湖、美麗(li) 海灣建設。

  淨土保衛戰重在強化汙染風險管控。開展土壤汙染源頭防控行動,既要防止新增汙染,又要逐步解決(jue) 長期積累的土壤和地下水嚴(yan) 重汙染問題。要加強固體(ti) 廢物綜合治理,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全鏈條治理塑料汙染,持續推進新汙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深化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果,嚴(yan) 防各種形式的固體(ti) 廢物走私和變相進口。統籌推動鄉(xiang) 村生態振興(xing)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力防治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

  第二,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wei) 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要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統籌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態、城鎮等各類空間布局,健全主體(ti) 功能區製度。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執法監管和保護修複,確保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嚴(yan) 格管控城鎮開發邊界,推動城鎮空間內(nei) 涵式集約化綠色發展。加強海洋和海岸帶國土空間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機製,除國家重大項目外,不得再新增圍填海。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ti) 係,為(wei) 發展“明底線”、“劃邊框”。

  要加快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升級。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技術產(chan) 業(ye) 、綠色環保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嚴(yan) 把準入關(guan) 口,堅決(jue) 遏製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科學利用各類資源,提高資源產(chan) 出率。

  要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各地區特別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黃河流域等區域,要根據高質量發展要求和自身特色,加強區域綠色發展協作,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中進一步謀劃好、規劃好、落實好生態環保工作,建設美麗(li) 中國先行區。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以綠色低碳、環境優(you) 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wei) 導向,建設新時代美麗(li) 城市。

  要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讓綠色出行、節水節電、“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成為(wei) 習(xi) 慣,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國有企事業(ye) 單位要走在前列。持續開展“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係列活動,廣泛動員園區、企業(ye) 、社區、學校、家庭和個(ge) 人積極行動起來,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hui) 氛圍。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江西考察。這是11日下午,習(xi) 近平在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考察時,了解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和極度瀕危鳥類藍冠噪鶥保護等情況。

  第三,著力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要站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加強生態保護和修複,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要加大生態係統保護力度。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以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以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係統和珍稀物種棲息地保護起來。推進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建設和京津風沙源治理,集中力量在重點地區實施一批防沙治沙工程,特別是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推進生態係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實施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逐步建立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努力建設美麗(li) 山川。

  要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複監管。這些年來,破壞生態行為(wei) 禁而未絕,凸顯了生態保護修複離不開強有力的外部監管。要在生態保護修複上強化統一監管,強化生態保護修複監管製度建設,加強生態狀況監測評估,開展生態保護修複成效評估,強化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督察執法。堅決(jue) 杜絕生態修複中的形式主義(yi) ,決(jue) 不允許打著生態建設的旗號幹破壞生態的事情。

  要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良好的生態環境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jia) 值。推進生態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生態化,培育大量生態產(chan) 品走向市場,讓生態優(you) 勢源源不斷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推進重要江河湖庫、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重要生態係統等保護補償(chang) ,完善生態保護修複投入機製,嚴(yan) 格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讓保護修複者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者付出相應代價(jia) 。

  第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you) 先、雙輪驅動、內(nei) 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

  要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實施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確保安全降碳。在碳排放強度控製基礎上,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進一步發展碳市場,完善法律法規政策,穩步擴大行業(ye) 覆蓋範圍,豐(feng) 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降低碳減排成本,增強企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意識,並啟動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協同創新試點,提升多汙染物與(yu) 溫室氣體(ti) 協同治理水平。

  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確保發揮兜底保障和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撐調節作用。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係統。重點控製化石能源消費,加強能源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

  第五,守牢美麗(li) 中國建設安全底線。要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積極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障我們(men) 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不受威脅和破壞。

  要切實維護生態安全。進一步完善國家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製,健全國家生態安全法治體(ti) 係、戰略體(ti) 係、政策體(ti) 係、應對管理體(ti) 係,提升國家生態安全風險研判評估、監測預警、應急應對和處置能力。嚴(yan) 密防控環境風險,強化危險廢物、尾礦庫、重金屬等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完善分級負責、屬地為(wei) 主、部門協同的環境應急責任體(ti) 係,及時妥善科學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要確保核與(yu) 輻射安全。堅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構建嚴(yan) 密的核安全責任體(ti) 係,嚴(yan) 格監督管理,全麵提高核安全監管能力,建成同我國核事業(ye) 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ti) 係,推動核安全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yu) 核安全國際合作。

  第六,健全美麗(li) 中國建設保障體(ti) 係。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麵力量,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提供基礎支撐和有力保障。

  要強化法治保障。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等領域相關(guan) 法律製定修訂,以良法保障善治。完善公益訴訟,加強生態環境領域司法保護。實施最嚴(yan) 格的地上地下、陸海統籌、區域聯動的生態環境治理製度,全麵實行排汙許可製。完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製度體(ti) 係,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製製度。

  要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強化財政支持,優(you) 化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財政資源配置,確保投入規模同建設任務相匹配。強化稅收政策支持,嚴(yan) 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完善征收體(ti) 係,加快把揮發性有機物納入征收範圍。強化金融支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和投融資模式創新,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社會(hui) 資本投入。強化價(jia) 格政策支持,綜合考慮企業(ye) 能耗、環保績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業(ye) 階梯電價(jia) 製度。

  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把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等資源環境要素一體(ti) 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總盤子,支持出讓、轉讓、抵押、入股等市場交易行為(wei) 。加快構建環保信用監管體(ti) 係。進一步規範環境治理市場,促進環保產(chan) 業(ye) 和環境服務業(ye) 健康發展。

  要加強科技支撐。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把應對氣候變化、新汙染物治理等作為(wei) 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狠抓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建設生態環境領域大科學裝置,培養(yang) 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推廣。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健全天空地海一體(ti) 化監測網絡。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li) 中國數字化治理體(ti) 係,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3年7月17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講話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強調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 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xi) 近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ge) 重大關(guan) 係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係統部署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31日 15:11 來源:求是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