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ge) 重大關(guan) 係※
習(xi) 近平
隨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深入推進,我們(men)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總結新時代10年的實踐經驗,分析當前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正確處理幾個(ge) 重大關(guan) 係。
一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guan) 係,是一個(ge) 世界性難題,也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的永恒課題。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這表明,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隻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我們(men) 都要把握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
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把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wei) 前提和基礎,自覺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通過高水平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chan) 業(ye) 結構,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jia) ,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二是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guan) 係。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複雜性、生態係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可持續性。這就要求我們(men) 立足全局,堅持係統觀念,謀定而後動。要堅持重點攻堅,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采取有力措施,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工作提升。同時,要強化目標協同、多汙染物控製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要統籌兼顧,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當前,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鍥而不舍、久久為(wei) 功,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要突出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迎難而上、接續攻堅,以更高標準打幾個(ge) 漂亮的標誌性戰役。要做足統籌協調的大文章,統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三是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的關(guan) 係。自然生態係統是一個(ge) 有機生命軀體(ti) ,有其自身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具有自我調節、自我淨化、自我恢複的能力。治愈人類對大自然的傷(shang) 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給大自然休養(yang) 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依靠自然的力量恢複生態係統平衡。這就是我們(men) 反複強調堅持以自然恢複為(wei) 主方針的道理所在。同時,自然恢複的局限和極限,對人工修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積極作為(wei) 的廣闊天地。我們(men) 要把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有機統一起來,因地因時製宜、分區分類施策,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複的最佳解決(jue) 方案。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構建從(cong) 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綜合運用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兩(liang) 種手段,持之以恒推進生態建設。對於(yu) 嚴(yan) 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農(nong) 田等生態係統,要嚴(yan) 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漁休漁、休耕輪作。對於(yu) 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態退化突出問題,要堅持以自然恢複為(wei) 主、輔以必要的人工修複,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沙則沙、宜荒則荒。對於(yu) 生態係統受損嚴(yan) 重、依靠自身難以恢複的區域,則要主動采取科學的人工修複措施,加快生態係統恢複進程。城市特別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積極探索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讓城市更加美麗(li) 宜居。
四是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發揮這一公共產(chan) 品的最大效用,讓人民群眾(zhong) 在美麗(li) 家園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過度索取、肆意破壞,就要有明確的邊界、嚴(yan) 格的製度,做到取用有節、行止有度,這就離不開強有力的外部約束。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不僅(jin) 關(guan) 係經濟發展質量,而且攸關(guan) 每個(ge) 人的生活品質。隻有人人動手、人人盡責,激發起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才能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嚴(yan) 格執行生態環境法規製度,堅持運用好、鞏固拓展好強力督察、嚴(yan) 格執法、嚴(yan) 肅問責等做法和經驗。要進一步壓緊壓實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執法監管,切實做到明責知責、擔責盡責。要建立健全以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科學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完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和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真正讓保護者、貢獻者得到實惠。要進一步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係,用好綠色財稅金融政策,讓經營主體(ti) 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合理回報。要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生態文化,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
五是“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guan) 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是我們(men) 對國際社會(hui) 的莊嚴(yan) 承諾,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形成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這不是別人要我們(men) 做,而是我們(men) 自己必須要做。我們(men) 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men) 自己作主,決(jue) 不受他人左右。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必須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決(jue) 不能搞“碳衝(chong) 鋒”、“運動式減碳”。要立足國情,堅持先立後破,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確保能源安全。要優(you) 化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yan) 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製溫室氣體(ti) 排放的基礎上。對於(yu) 傳(chuan) 統行業(ye) ,不能簡單當成“低端產(chan) 業(ye) ”一退了之、一關(guan) 了之,而是要推動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實現綠色低碳轉型。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yu) 全球氣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動有利的新局麵。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3年7月17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的講話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強調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 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