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信息
  • 二十大報告裏看未來|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黨(dang) 校公開課》第四季)

    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新華網聯合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 推出“思客講堂·黨(dang) 校公開課(第四季)”《二十大報告裏看未來|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五位黨(dang) 校青年教師通過五集理論短視頻,帶你探尋中國式現代化。

    >>>公開課第一 五季

主要內容

  本期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畢照卿,講述什麽(me) 是中國式現代化。

  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畢照卿。

  詩人木心有一首詩《從(cong) 前慢》,裏麵這樣寫(xie) 道:“從(cong) 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ge) 人”。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過去慢生活的浪漫與(yu) 美好。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人們(men) 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的慢生活變成了現代的快節奏生活。木心的詩很容易喚起人們(men) 的懷舊情緒。的確,我們(men) 可能會(hui) 懷念過去,懷念那種“采菊東(dong) 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慢生活。但我想,我們(men) 恐怕也很難接受回到過去,特別是回到沒有網絡的時代。因為(wei) 回到過去,就意味著要放棄現代化為(wei) 我們(men) 所帶來的便利。

  那麽(me) ,什麽(me) 是現代化呢?我想可以從(cong) 三個(ge) 方麵來理解。

  首先,現代化是個(ge) 加速器。現代化與(yu) 工業(ye) 革命、工業(ye) 化有著內(nei) 在聯係,但在不同時代,現代化的內(nei) 容並非一成不變。現代化所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全麵的、係統的,體(ti) 現在經濟、政治、社會(hui) 、文化、生態等各個(ge) 領域,以及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交通、國防等各個(ge) 部門,還體(ti) 現在了人類社會(hui) 的行為(wei) 、觀念、製度等多個(ge) 層麵。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開啟了第一次工業(ye) 革命,人類社會(hui) 進入“蒸汽時代”,開始從(cong)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向工業(ye) 社會(hui) 轉變;19世紀中期,德國、美國等國家開啟了第二次工業(ye) 革命,人類社會(hui) 逐漸過渡到“電氣時代”;20世紀40年代,美國、歐洲國家等開啟了第三次工業(ye) 革命,人類社會(hui) 開始向“信息時代”轉變。可以看出,三次工業(ye) 革命是推動現代化不斷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並且賦予了現代化不同的內(nei) 涵。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ye) 革命推動了工業(ye) 化、城鎮化的發展,但是第三次工業(ye) 革命之後又產(chan) 生了信息化、知識化等發展趨勢。在此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用了二百多年的時間,實現工業(ye) 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信息化的順序發展,呈現出“串聯式”的發展特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是用四五十年的時間,努力完成二百多年以來的三次工業(ye) 革命所累積的現代化任務,是在時空高度壓縮的條件下實現的,呈現出“並聯式”的發展特點,因而我國現代化的任務多重交織、矛盾相對集聚,難度也更為(wei) 艱巨。

  其次,現代化就像交響樂(le) 。現代化最早產(chan) 生於(yu) 西方社會(hui) ,但現代化不等於(yu) 西方化。就像交響樂(le) 中不是隻有一種樂(le) 器獨奏,每個(ge) 國家在追求現代化中都會(hui) 有自己的聲部和特點。“世界上沒有兩(liang) 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現代化也是如此。各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條件、曆史文化、製度形式存在著顯著差異,究竟通過哪種模式來實現現代化並沒有固定統一的樣板,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模式,不是也不可能成為(wei) 唯一的“標準模板”。“鞋子合適不合適,隻有腳知道”。現代化進程已經席卷全世界,各個(ge) 國家都會(hui) 結合自己的國情,選擇合適的道路,西方國家已經不可能壟斷現代化。曆史上,現代化有多種類型,未來也不會(hui) 是單一的。

  最後,現代化是場馬拉鬆。雖然西方國家先起跑,但不意味著會(hui) 一直領先。這些年,跑馬拉鬆成為(wei) 熱潮。有經驗的跑手都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搶跑,而在於(yu) 跑得穩、跑得久、跑得遠。現代化就像是一場“國際馬拉鬆比賽”。西方國家率先開啟了這場比賽,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了比賽。西方國家開跑後,領跑在前的自然是發達國家,在後麵跟跑、並跑甚至趕超的則是發展中國家。我們(men) 看到,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都麵臨(lin) 著現代化的壓力與(yu) 目標,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目標在於(yu) 保持現代化水平,發展中國家則是要朝著現代化目標追趕。作為(wei) 長跑項目,跑著跑著,可能部分領先的國家就跑不動了、陷入了停滯,甚至是落伍了;發展中國家在遵循現代化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有機會(hui) 利用後發優(you) 勢實現反超。

  誰都想過上好日子,我們(men) 中國人也是如此。中國人追求現代化的曆程,就是一場接力賽。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之後,中國被迫卷入了現代化的轟鳴進程中。當我們(men) 用大刀長矛對抗列強的火槍大炮,以農(nong) 業(ye) 文明應戰工業(ye) 文明的結局隻能是悲慘和壯烈的。為(wei) 實現民族獨立與(yu) 國家現代化,當時的仁人誌士,從(cong) “工業(ye) 化”開始,以不同方式、從(cong) 不同層麵進行了現代化探索,比如說洋務運動、辛亥革命。這段曆史大家都了解,這些嚐試都以失敗而告終。

  在這樣的曆史語境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成立,就擔負起了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曆史使命,開啟了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自力更生的現代化探索和實踐進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首先通過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為(wei) 實現現代化奠定了政治前提,以此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新中國成立後,為(wei) 了實現現代化,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一係列艱辛探索。1957年,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現代工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經過努力,我們(men) 在滿目瘡痍、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

  到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刻總結曆史經驗,創造性地運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小康社會(hui) ”這個(ge) 概念,形象地描繪了中國現代化發展圖景。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們(men) 對現代化的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全麵。我們(men) 充分認識到,現代化是一個(ge) 世界潮流,中國不可能關(guan) 起門來搞現代化,必須擁抱世界、對外開放。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黨(dang) 中央對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明確“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曆史任務,實現了小康這個(ge) 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書(shu) 寫(xie) 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人民以自己的現代化創造為(wei) 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那麽(me)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哪些重要特征呢?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五個(ge) 方麵來理解。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看到一個(ge) 數字,目前,全世界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總數約為(wei) 10億(yi) 人。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擁有14億(yi) 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比目前已經實現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的人口總數還多。我們(men) 常說“家大業(ye) 大”,大有大的好處,大也有大的難處。好處是我們(men) 的發展底氣足、我們(men) 的市場大、我們(men) 的消費能力強等等,難處是巨大的人口規模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任務與(yu) 挑戰,意味著我國實現現代化的艱巨性和複雜性是空前的,意味著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道路可走,意味著這注定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ju) 。中國實現現代化,將大大增加世界實現現代化的人口總數,為(wei) 世界現代化進程作出重大貢獻。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世界現代化的一大難題就是現代化所帶來的不平等,不平等現象蔓延了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又進一步放大了這個(ge) 問題。法國巴黎經濟學院下設的世界不平等問題研究室發布的《世界不平等報告》中指出,2021年,億(yi) 萬(wan) 富豪占有的財富份額創下最大增幅,最富有的0.01%的人口占有全世界11%的財富。與(yu) 此相對,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就是要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而這正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其中,我們(men) 的“共同”強調是全體(ti) 人民而不是少部分人,凸顯了“公平”的重要性,“富裕”則是強調要發展生產(chan) ,凸顯了“效率”的重要性。“共同”和“富裕”合在一起就是要解決(jue) 公平與(yu) 效率的統一的問題。如果用“做蛋糕”來比喻,就是我們(men) 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實、做好,又注重分好“蛋糕”。當然,共同富裕也不可能是直接給所有人發錢,也不是“劫富濟貧”、搞平均主義(yi) 。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ge) 長期的曆史過程,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需要我們(men) 幾代人為(wei) 之奮鬥。在這個(ge) 意義(yi) 上,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共同富裕,為(wei) 人類社會(hui) 追求和實現公平正義(yi) 指明了前進方向。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指出,“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men) 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ge) 世界了,也不像我們(men) 當年那麽(me) ‘土’了……”我想這可能反映了大多數國人看待國外時的心態變化:由過去的“仰視”,到現在理性的“平視”,不再簡單認為(wei) “國外的月亮圓”,而是實現高度的文化自信。這背後的基礎正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所打下的堅實的物質文明基礎。伴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我們(men) 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斷發展。物質貧困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jin) 要實現家家“倉(cang) 廩實 衣食足”,而且要實現人人“知禮節 明榮辱”。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說,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史。生態文明是工業(ye) 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an) 物,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走的是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的是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最近我的同事到延安出差,聽說有些外地劇組到延安拍電影時特別“鬧心”,愁得不行,這是為(wei) 什麽(me) 啊?原來,他們(men) 本想去拍攝蒼涼的黃土高原,但在延安當地的山頭幾乎已經被綠色渲染。大家看這張圖片,你能想象嗎?這裏就是黃土高原。大家印象中滿天黃沙、土地貧瘠的黃土高原,早已被綠色植被所覆蓋、恢複了生機。延安這片黃土高原已經長滿了綠色,也代表了中國式現代化更加綠色的未來。

  第五,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men) 都知道,中華民族曆來崇尚“和而不同”“以和為(wei) 貴”“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融入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也不會(hui) 把自身曾經經曆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從(cong) 來沒有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zheng) 和衝(chong) 突。我們(men) 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zheng) 、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而是堅定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中國式現代化是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通過中國式現代化積極促進了現代化成果的共享,曆時5年建成通車的中老鐵路,讓昆明到萬(wan) 象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也讓曾經多山缺路的老撾,直接跨入了現代化運輸時代,由“陸鎖國”變成了“陸聯國”。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中國的現代化特別不容易,也因此格外偉(wei) 大。在18、19世紀現代化的開篇中,中國因西方強加的戰爭(zheng) 和苦難,曾是現代化的落伍者、遲到者;在20世紀現代化的浪潮中,中國因為(wei) 自己的自立自強,成為(wei) 現代化的追趕者、後來者;在21世紀現代化新篇章的譜寫(xie) 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將繼續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勇毅前行,成為(wei) 現代化的開拓者、引領者。

中國式現代化專(zhuan) 題

中國式現代化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