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高度重視、親(qin) 切關(guan) 懷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總書(shu) 記多次走進高校,同青年學子推心置腹談理想信念、談人生價(jia) 值、談奮鬥成長,引領他們(men) 走好人生之路。青年學子在總書(shu) 記的鼓勵下,從(co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到科研一線,再到大漠戈壁,將個(ge) 人成長與(yu) 國家命運緊密結合,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xing) 賢育才,為(wei) 政之先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先後23次走進大學校園,與(yu) 學子們(men) 說信仰、論誌向、談奮鬥、講奉獻,殷殷囑托,真摯寄語,成為(wei) 他們(men) 前行路上的航標。

  樊靜蓉2018年北大研究生畢業(ye) 後不久,作為(wei) 選調生的她來到了重慶渝北區玉峰山鎮玉峰村擔任黨(dang) 委書(shu) 記助理。雖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樊靜蓉發現玉峰村的發展並不平衡。離景區較遠、以農(nong) 業(ye) 種植為(wei) 主的村民小組發展相對滯後,於(yu) 是樊靜蓉萌生了成立農(nong) 業(ye) 股份合作社的想法。

  成家壩有300多畝(mu) 地,前些年被私人承包,由於(yu) 經營不善,還拖欠著村民的租金。如何取得村民們(men) 的信任,說服他們(men) 加入合作社成了擺在樊靜蓉麵前的頭等難題。

  她發了114份入股協議書(shu) ,一份都沒收回來。

  困難麵前,這個(ge) 村民眼中的外來妹也曾打過退堂鼓,但當她想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鼓勵,心裏又重新充滿力量。2018年“五四”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北京大學,在讀書(shu) 會(hui) 上,他跟同學們(men) 分享了他當年在梁家河時期如何堅定馬克思主義(yi) 理想信念,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做實事,謀福利,他希望學子們(men) 麵向實際、深入實踐,嚴(yan) 謹務實、苦幹實幹。

  行勝於(yu) 言。為(wei) 了贏得村民信任,這個(ge) 雲(yun) 南姑娘跟著村黨(dang) 委書(shu) 記走門串戶、上山下地,不僅(jin) 用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磨出了一口像模像樣的重慶方言,還把機器直接開到荒草叢(cong) 生的地裏麵去,鋤草,起壟。很多村民看到之後坐不住了。

  合作社建了起來,種植經果林和生態林。去年在疫情和汛情的雙重影響下,這片經果林通過套種西瓜和番茄,實現了每畝(mu) 地3200元的增收。

  如今,樊靜蓉結束基層工作後成為(wei) 了一名僑(qiao) 務工作者,她用行動繼續踐行著總書(shu) 記的囑托,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為(wei) 保障廣大海外僑(qiao) 胞的合法權益而奮鬥著。

  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高校考察時,反複勉勵青年學子們(men) ,要抓住大好時光,不負韶華,樹立遠大理想並為(wei) 之不斷實踐奮鬥。

  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倪邦文說:“總書(shu) 記現在反複強調青年要奮鬥,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樹立奮鬥意識,培養(yang) 奮鬥精神,不懈奮鬥才能贏得美好未來,一步一個(ge) 腳印去幹,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奮鬥落下來,才能夠讓奮鬥真正有成就。”

  宋思揚是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後,他的研究方向是高精度大行程壓電作動器,可應用在航天領域。

  相比於(yu) 一些容易產(chan) 出豐(feng) 碩文章和成果的領域,他的研究方向投入大、產(chan) 出慢,研究的器件精度要求達到頭發絲(si) 的千分之一的精度。而且這種關(guan) 鍵器件還未國產(chan) 化,能否啃下這塊硬骨頭,起初他也沒有十足的自信。在宋思揚艱難攻關(guan) 的時候,2020年4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他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代人的曆史功績。

  聽了總書(shu) 記的講話之後,宋思揚心潮澎湃。他深切感受到,麵向國家需求開展研究,是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更是新一代青年學生的義(yi) 務。為(wei) 此,他和同學們(men) 埋頭苦幹,通宵達旦反複實驗,最終,從(cong) 材料驅動原理、驅動器結構、控製方法等方麵出發,宋思揚研製出了高精度壓電驅動器件,幫助國內(nei) 實現了關(guan) 鍵器件的國產(chan) 化,申報的創新創業(ye) 項目不僅(jin) 收獲了大學生“互聯網+”大賽金獎,還獲得了近千萬(wan) 元科技成果轉化意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高校考察時多次向青年學子們(men) 強調,要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做出新成績,要敢於(yu) 創新,勇於(yu) 探索。2016年4月,他在中國科技大學勉勵學子們(men)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方興(xing) 未艾,我們(men) 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wei) 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倪邦文說:“在奮鬥過程中創新是很重要的,隻有靠年輕人去創造,去創新,發展才有動力,發展才有美好的前景。從(cong) 這方麵來講總書(shu) 記為(wei) 什麽(me) 那麽(me) 關(guan) 注青年的創新,呼喚著創新的源泉,呼喚著創新的動力,希望青年煥發出自己渾身的才幹為(wei) 國家和民族推動前進。”

  塔裏木鄉(xiang) 的油田位於(yu) 新疆阿克蘇地區,魏鵬飛是油田的一名技術員,他是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校區的首批畢業(ye) 生。采油三廠有500多口油井,全部分布在幾十公裏的戈壁荒漠以及原始胡楊林區。每次巡檢魏鵬飛需要20天到一個(ge) 月時間,要住在簡易房裏,吃的是帶著沙石的飯菜,常常滿臉泥土、渾身油汙。而讓他留在邊疆、紮根西部的動力其實源於(yu) 一封信。2020年畢業(ye) 前夕,他和117名應屆畢業(ye) 同學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表達紮根西部、建設邊疆的決(jue) 心。當年7月7日,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說:“得知你們(men) 118名同學畢業(ye) 後將奔赴新疆基層工作,立誌同各族群眾(zhong) 一起奮鬥,努力成為(wei) 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我支持你們(men) 作出的這個(ge) 人生選擇。”

  在給魏鵬飛和同學們(men) 的回信中,總書(shu) 記還勉勵他們(men) ,“誌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魏鵬飛把這句話作為(wei) 自己的座右銘寫(xie) 在了筆記本的扉頁上,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看一看這句話,就會(hui) 感受到總書(shu) 記的鼓勵。

  得知處理井筒過程中大顆粒岩屑難以返出這一技術難題,魏鵬飛和同事多次前往作業(ye) 現場實地調研,在沙漠無人區的簡易房中一待就是十幾天。最終,由他們(men) 設計改良的新工藝牙輪鑽頭取得了喜人的應用效果,累計節約工期20天,增效近百萬(wan) 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新時代,廣大青年學子如何才能更好地擔重任?無論是通過寄語還是書(shu) 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會(hui) 為(wei) 學子們(men) 指明方向:“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這幾位青年的故事告訴我們(men) ,成才之路不會(hui) 一路坦途,幹事創業(ye) 更不會(hui) 一帆風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奮鬥不隻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奮鬥的道路不會(hui) 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cong) 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cong) 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新時代的青年,生逢盛世,也重任在肩。隻有牢記囑托,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黨(dang) 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才能在幹事創業(ye) 中實現自我價(jia) 值,才能為(wei) 民族複興(xing) 貢獻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