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習(xi) 近平
今天,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ti) 學習(xi) ,內(nei) 容是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安排這次學習(xi) ,目的是麵向“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任務,分析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的現狀,研究存在的問題,明確完善的思路,促進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社會(hui) 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hui) 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製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製度安排,發揮著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hui) 保障。早在1922年,黨(dang) 的二大宣言中就提出了設立工廠保險、保護失業(ye) 工人等改良工人待遇的主張。瑞金時期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設專(zhuan) 章規定了社會(hui) 保險問題。新中國成立伊始,政務院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中“逐步實行勞動保險製度”的要求,於(yu) 195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把社會(hui) 保障作為(wei) 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民生工程,穩步推進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進入快車道。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會(hui) 議等會(hui) 議多次研究審議改革和完善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總體(ti) 方案、深化醫療保障製度改革意見等,對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我們(men) 統一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實現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和企業(ye) 養(yang) 老保險製度並軌,建立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製度。我們(men) 整合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全麵實施城鄉(xiang) 居民大病保險,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我們(men) 推進全民參保計劃,降低社會(hui) 保險費率,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我們(men) 積極發展養(yang) 老、托幼、助殘等福利事業(ye) ,人民群眾(zhong) 不分城鄉(xiang) 、地域、性別、職業(ye) ,在麵對年老、疾病、失業(ye) 、工傷(shang) 、殘疾、貧困等風險時都有了相應製度保障。
2022年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聽取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參加看望和討論。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目前,我國以社會(hui) 保險為(wei) 主體(ti) ,包括社會(hui) 救助、社會(hui) 福利、社會(hui) 優(you) 撫等製度在內(nei) ,功能完備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建成,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yi) 人,基本養(yang) 老保險覆蓋近10億(yi) 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這為(wei) 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支撐,為(wei) 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men) 也要看到,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和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就業(ye) 方式多樣化加快發展,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仍存在不足,主要是:製度整合沒有完全到位,製度之間轉移銜接不夠通暢;部分農(nong) 民工、靈活就業(ye) 人員、新業(ye) 態就業(ye) 人員等人群沒有納入社會(hui) 保障,存在“漏保”、“脫保”、“斷保”的情況;政府主導並負責管理的基本保障“一枝獨大”,而市場主體(ti) 和社會(hui) 力量承擔的補充保障發育不夠;社會(hui) 保障統籌層次有待提高,平衡地區收支矛盾壓力較大;城鄉(xiang) 、區域、群體(ti) 之間待遇差異不盡合理;社會(hui) 保障公共服務能力同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地方社保基金存在“穿底”風險。對這些不足,我們(men) 必須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jue) 。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為(wei) 我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發展擘畫了藍圖,要求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社會(hui) 保障關(guan) 乎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men) 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強化互助共濟功能,把更多人納入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xiang) 、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進一步織密社會(hui) 保障安全網。
第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世界各國發展水平、社會(hui) 條件、文化特征不同,社會(hui) 保障製度必然多種多樣。我們(men) 注重學習(xi) 借鑒國外社會(hui) 保障有益經驗,但不是照抄照搬、簡單複製,而是立足國情、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我們(men) 堅持發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政治優(you) 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行穩致遠;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共同富裕,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hui) 公平作為(wei) 發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堅持製度引領,圍繞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等目標加強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堅持與(yu) 時俱進,用改革的辦法和創新的思維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堅決(jue) 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不斷前進;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wei) 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會(hui) 保障水平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之上,不脫離實際、超越階段。我們(men) 要堅持和發展這些成功經驗,不斷總結,不斷前進。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陝西省榆林市考察。這是14日下午,習(xi) 近平在綏德縣張家砭鎮郝家橋村衛生站同村裏的老人、醫護人員親(qin) 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第二,科學謀劃“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的藍圖,要逐條逐項深入研究,納入規劃,抓好落實。要堅持係統觀念,把握好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中思考和謀劃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要樹立戰略眼光,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適應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進展。要增強風險意識,研判未來5年、15年乃至3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人均預期壽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發展趨勢,分析社會(hui) 保障可能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工作預見性和主動性,未雨綢繆采取應對措施。要拓展國際視野,關(guan) 注國外社會(hui) 保障發展情況,汲取經驗教訓,既避免像一些拉美國家那樣盲目進行“福利趕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又避免像一些北歐國家那樣實行“泛福利化”導致社會(hui) 活力不足。什麽(me) 時候都不能忘記一個(ge) 道理,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保障是水漲船高的關(guan) 係,水淺行小舟,水深走大船,違背規律就會(hui) 擱淺或翻船。
第三,深化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現在,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已進入係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階段。要準確把握社會(hui) 保障各個(ge) 方麵之間、社會(hui) 保障領域和其他相關(guan) 領域之間改革的聯係,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確保各項改革形成整體(ti) 合力。要強化問題導向,緊盯老百姓在社會(hui) 保障方麵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緊盯製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的硬骨頭,不斷推進改革。要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健全基本養(yang) 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製,擴大年金製度覆蓋範圍,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積極發展商業(ye) 醫療保險,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需求。要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省級統籌,進一步明確中央與(yu) 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要把農(nong) 村社會(hui) 救助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統籌謀劃,健全農(nong) 村社會(hui) 救助製度,完善日常性幫扶措施。要健全農(nong) 民工、靈活就業(ye) 人員、新業(ye) 態就業(ye) 人員參加社會(hui) 保險製度,健全退役軍(jun) 人保障製度,健全老年人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er) 等社會(hui) 福利製度。
2021年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青海考察。這是7日下午,習(xi) 近平在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幸福食堂,了解社區向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情況。 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2018年以來,我們(men) 實施了養(yang) 老保險中央調劑金製度,僅(jin) 去年一年,東(dong) 部發達地區就拿出了1768億(yi) 元,撥付給中西部和老工業(ye) 基地省份,有力緩解了社保基金收支的區域結構性矛盾,確保了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區域不平衡的問題還沒有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要加快實現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這符合社會(hui) 保險“大數法則”,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加上醫療技術發展,更多疾病從(cong) “無藥可醫”變為(wei) “可醫可控”,醫保支出麵臨(lin) 著更大壓力。要堅持不懈、協同推進“三醫聯動”,健全籌資和待遇調整機製,推進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醫藥服務價(jia) 格形成機製,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能。
近年來,許多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國家都推出了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計劃,但實施起來並不太順利。一些國家在這項改革上經曆了波折。我們(men) 要合理把握改革方向、節奏、力度,加強輿論引導,最大程度凝聚全社會(hui) 共識和合力,推動這項改革任務平穩落地。
第四,推進社會(hui) 保障法治化。要從(cong)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加強社會(hui) 保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健康發展。要加強社會(hui) 保障立法工作,加快製定或修訂社會(hui) 保險、社會(hui) 救助、社會(hui) 福利等方麵的相關(guan) 法律,依法落實各級政府和用人單位、個(ge) 人、社會(hui) 的社會(hui) 保障權利、義(yi) 務、責任。要依法健全社會(hui) 保障基金監管體(ti) 係,防範化解基金運行風險,維護基金安全。要以零容忍態度嚴(yan) 厲打擊欺詐騙保、套保或挪用貪占各類社會(hui) 保障資金的違法行為(wei) ,守護好人民群眾(zhong) 的每一分“養(yang) 老錢”、“保命錢”和每一筆“救助款”、“慈善款”。
第五,加強社會(hui) 保障精細化管理。要完善從(cong) 中央到省、市、縣、鄉(xiang) 鎮(街道)的五級社會(hui) 保障管理體(ti) 係和服務網絡,在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會(hui) 保障治理效能。要適應人口大規模流動、就業(ye) 快速變動的趨勢,完善社會(hui) 保險關(guan) 係登記和轉移接續的措施,健全社會(hui) 救助、社會(hui) 福利對象精準認定機製,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要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hui) 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深入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同時,要堅持傳(chuan) 統服務方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ti) 的特點,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社會(hui) 保障服務。
第六,發揮好社會(hui) 保障在應對疫情影響方麵的積極作用。去年以來,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社會(hui) 保障為(wei) 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zheng) 、總體(ti) 戰、阻擊戰和實現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了貢獻。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擴散蔓延,我國“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任務仍然很重。要發揮好社會(hui) 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穩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秩序中的作用。要根據形勢好轉變化,穩妥退出減免社保繳費等階段性紓困政策,並同其他政策退出平穩銜接。要總結這次疫情防控的成功做法,完善我國社會(hui) 保障針對突發重大風險的應急響應機製,既能抵禦可以預見的生老病死等各種常規風險,又能應對難以預料的非常規風險。
2014年農(nong) 曆馬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來到內(nei) 蒙古,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誠摯的新春祝福。這是1月28日,習(xi) 近平在呼和浩特市兒(er) 童福利院宿舍向聾啞女孩王雅妮(左二)和放假“回家”的大學生閆誌淨學習(xi) 啞語“謝謝”。 新華社記者 蘭(lan) 紅光/攝
最後,我強調一個(ge) 問題,就是要堅持製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立之初,我們(men) 鼓勵各地大膽創新、不斷探索。現在,隨著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不斷發展,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要堅持國家頂層設計,做到全國一盤棋。要增強製度的剛性約束,加強對製度運行的管理監督。各地區務必樹立大局意識,嚴(yan) 肅落實製度改革要求,不得違規出台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許一定時期內(nei) 存在區域間社會(hui) 保障水平上的差異,但不能動搖統一製度的目標,不能自行其是、搞變通。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深化對社會(hui) 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握規律,統籌協調,抓好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和各項改革方案的貫徹落實,在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1年2月26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講話。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 促進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