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紅色搖籃,偉(wei) 人故裏。2020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湖南考察,囑托當地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如今,紅色基因在三湘四水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也匯聚起建功新時代的強勁動力。

  2020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考察時第一站就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走進“半條被子的溫暖”專(zhuan) 題陳列館,他指出,當年紅軍(jun) 在缺吃少穿、生死攸關(guan) 的時候,還想著老百姓的冷暖,“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人民情懷和為(wei) 民本質。今天,我們(men) 更要堅定道路自信,兌(dui) 現黨(dang) 的誓言和諾言,同人民群眾(zhong) 風雨同舟、血肉相連、命運與(yu) 共,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這個(ge) 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念不忘的“半條被子”的故事發生在1934年深秋,紅軍(jun) 長征經過沙洲村,一位名叫徐解秀的農(nong) 家婦女把三位紅軍(jun) 女戰士藏到家裏住了6個(ge) 晚上,躲過了敵人的追捕。分別時,戰士們(men) 把帶著的唯一一條行軍(jun) 被剪下一半,留給了這個(ge) 缺衣少食、睡覺時隻有破棉絮擋寒的農(nong) 戶人家。

  從(cong) 給老百姓被子到給老百姓幸福路子,“十三五”期間,沙洲村建成了4A級紅色景區,依托紅色旅遊和綠色產(chan) 業(ye) ,村民們(men) 擺攤子、開店子、種果子,人均年收入增長三倍多,達到15000多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青年更要有使命擔當。位於(yu) 湖南大學校園內(nei) 的嶽麓書(shu) 院是一所千年學府,當年毛澤東(dong) 同誌就曾在這裏研學。2020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湖南大學時勉勵師生,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深刻領悟為(wei) 什麽(me) 曆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社會(hui) 主義(yi) ,進一步堅定“四個(ge) 自信”,並特別寄語廣大青年,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同學們(men) 將是接過曆史接力棒的主力軍(jun) 。

  殷切的囑托正化成不懈前進的動力。偏遠的湖南省隆回縣是湖南大學的駐點幫扶縣,學校動員全校165個(ge) 教職工黨(dang) 支部開展結對幫扶,在幫助隆回縣18萬(wan) 多名瑤族群眾(zhong) 脫貧後依然留下來接續完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使命。目前,由湖南全省108所高校建立的60多支駐村幫扶工作隊也正奮戰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