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來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新聞網

  本講內(nei) 容要點: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黨(dang) 的曆史,對新中國發展史非常關(guan) 注,提出了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論斷。他明確指出,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liang) 個(ge) 曆史時期,這是兩(liang) 個(ge) 相互聯係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實踐探索。他明確指出,對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要正確評價(jia) ,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這個(ge) 重要論斷,是我們(men) 研究這段黨(dang) 的曆史的根本指導。所以對於(yu) 1956年到1978年,黨(dang) 領導人民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這二十多年的曆史,我們(men) 應該客觀地評價(jia) 、全麵地看待。

  從(cong) 1956年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建立到1978年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之前,這二十多年的曆史,是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ti) 帶領全黨(dang) 全國人民艱辛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的二十多年的曆史,有成功的經驗,也經曆了曲折。同時探索過程當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不能忽視。這些成果總結起來可以歸結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

  第一,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和基本製度。首先是確立了新中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製度和政治製度。國體(ti) 方麵,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ong) 聯盟為(wei) 基礎的人民民主專(zhuan) 政建立起來。政體(ti) 方麵,民主集中製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也得以建立完善。國家機構形式,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在單一製國家中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也是在那個(ge) 時代建立起來的。同時也確立了以公有製為(wei) 基礎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這些根本的基本的政治製度,為(wei) 我們(men) 當前堅持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製度基礎和保障。

  第二,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取得了曆史性的巨大進展。197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hui) 上,葉劍英同誌代表黨(dang) 中央做了重要講話。他講到,我們(men) 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所以物質基礎也不容否定。除了國防科技、除了工業(ye) 建設,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第三,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取得重要的積極成果。毛澤東(dong) 同誌明確提出了“第二次結合”的這樣一個(ge) 重大命題,提出要調動一些積極因素,提出了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矛盾學說,提出了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發展階段,提出了四個(ge) 現代化的目標。在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包括黨(dang) 的建設方麵,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可貴的探索。

  第四,創造了有利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和平國際環境。在毛澤東(dong) 製定的國際戰略思想和對外工作方針的指引下,黨(dang) 領導人民逐步衝(chong) 破西方敵對勢力對新中國的孤立、遏製、包圍和威脅,有效地維護了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安全。特別是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到了1971年10月得到了恢複。

  總之,對於(yu) 這20多年的探索,最後我想用兩(liang) 句話來概括:對於(yu) 黨(dang) 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辛探索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這20多年的曆史,我們(men) 應當永遠銘記;對共和國領導者這一代先輩們(men) 的探索精神,我們(men) 應當永遠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