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視平衡社會(hui) 利益;發展越是向前,越要體(ti) 現到人民生活改善上
全麵把握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wei) 條件的關(guan) 係,實現發展和民生有效對接、良性循環,才能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保障更可持續
跨省異地就醫,參保人報銷往往麵臨(lin) “跑腿”“墊資”等難題。重慶大足區的蘭(lan) 雲(yun) 福,因工傷(shang) 需定期到四川成都市治療。以前,得先自己墊錢,再回到重慶報銷,來回跑、周期長、花費多。今年4月,重慶啟動工傷(shang) 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看病就方便多了,隻要帶社保卡就能入院,出院刷社保卡即可直接結算。
群眾(zhong) 的難點痛點,就是改革的發力點。今年上半年,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參保人員1.08億(yi) 人次,減少資金墊付918.53億(yi) 元,較2023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24.69%、32.88%。一係列改革舉(ju) 措,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ti) 驗,鮮明體(ti) 現了改革的民生底色。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七個(ge) 聚焦”,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學習(xi) 好貫徹好全會(hui) 精神,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推進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體(ti) 係,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jue) 好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為(wei) 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yi)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wei) 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視平衡社會(hui) 利益;發展越是向前,越要體(ti) 現到人民生活改善上。
新時代的改革,民生溫度是重要的關(guan) 鍵詞。戶籍製度改革讓1.4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個(ge) 人所得稅改革惠及2.5億(yi) 人,教育、醫療、養(yang) 老、住房等領域改革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從(cong) 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製定改革舉(ju) 措,讓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了更澎湃的動力,讓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有了更堅實的基礎。把牢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價(jia) 值取向,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就能緊緊依靠人民將改革推向前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歸根到底要靠高質量發展。無論是增加城鄉(xiang) 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還是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無論是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ti) 係,還是優(you) 化基本養(yang) 老服務供給,都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激發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把“蛋糕”做大分好。
同時要看到,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持續改善民生的過程,就是增加就業(ye) 、擴大內(nei) 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從(cong) 孩子的撫養(yang) 教育到老年人的就醫養(yang) 老,從(cong) 老舊小區改造到消費品以舊換新,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能更好調動發展積極性,創造更多有效需求。全麵把握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wei) 條件的關(guan) 係,實現發展和民生有效對接、良性循環,才能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保障更可持續。
時代在發展,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隨著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要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深化社會(hui) 體(ti) 製改革,確保發展前進一步、民生改善就跟進一步。同時,也不能脫離實際提出過高目標,而要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才能在兜牢民生底線的同時,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guan) 注民情、致力民生,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是改革的動力所在,也是改革的目標所向。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堅持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本質要求,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出針對性更強、覆蓋麵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ju) 措,定能更好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的民生答卷,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8月15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