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求是》雜誌編輯部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jue) 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我們(men) 隻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zheng) 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勝利實現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麵對國際國內(nei) 環境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謀劃,引領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之路。
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明確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任務。2023年1月31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舉(ju) 行第二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學習(xi) 並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意義(yi) ,從(cong) “更好統籌擴大內(nei) 需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jue) 外國‘卡脖子’問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chan) 業(ye) 基礎”、“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nei) 大循環的覆蓋麵”、“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nei) 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五個(ge) 方麵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
當前,全黨(dang) 正在深入開展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要把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這篇重要講話精神同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xi) 貫徹總書(shu) 記在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hui) 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進一步學深悟透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善於(yu) 運用這一重要思想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抉擇
“我國14億(yi) 多人口整體(ti) 邁進現代化社會(hui) ,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其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旅遊業(ye) 作為(wei) 海南自貿港建設聚焦的四大主導產(chan) 業(ye) 之一,是中國旅遊經濟的風向標,在今年實現了強勁複蘇。圖為(wei) 2023年4月1日,三亞(ya) 港出海口,海天一色,風光旖旎,引得遊客紛至遝來。
“我國是一個(ge) 超大規模經濟體(ti) ,而超大規模經濟體(ti) 可以也必須內(nei) 部可循環。”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著眼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的中心任務,深刻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意義(yi) ,進一步深化了我們(men) 黨(dang) 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
一個(ge) 國家的發展格局總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內(nei) 外部環境、發展條件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又影響和塑造著國家發展的總體(ti) 態勢。我們(men) 黨(dang) 成立100多年來,在領導人民開創偉(wei) 大事業(ye) 的過程中,形成了適應不同曆史階段要求的發展格局,取得了一係列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後,麵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選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市場和資源“兩(liang) 頭在外”的發展格局,對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麵對嚴(yan) 重的外部危機衝(chong) 擊,我們(men) 把擴大內(nei) 需作為(wei)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國內(nei) 循環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開始顯著上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之後,我們(men) 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這個(ge) 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nei) 生產(chan) 要素條件、需求結構、供給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重要能源資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凸顯,特別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的風險隱患進一步暴露。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深刻變化的內(nei) 部發展條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上創造性提出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在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研討班、黨(dang) 的二十大,以及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會(hui) 議、全國兩(liang) 會(hui) 團組討論、考察調研座談等多個(ge) 場合,總書(shu) 記又發表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為(wei) 新征程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guan) 於(yu) 重大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yu) 我國比較優(you) 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事關(guan) 全局的係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曆史任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ju) 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等等。
關(guan) 於(yu) 科學內(nei) 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使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nei) 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加強國內(nei) 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以國內(nei) 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關(guan) 鍵在於(yu) 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等等。
關(guan) 於(yu) 實踐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既要“操其要於(yu) 上”,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分其詳於(yu) 下”,把握工作著力點;要善於(yu) 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guan) 鍵處落好子;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yi) ;等等。
關(guan) 於(yu) 防範誤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舉(ju) 和權宜之計;是開放的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nei) 單循環;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要形成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不能隻注重需求側(ce) 管理,不重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等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一係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作出的一係列決(jue) 策部署,真抓實幹、攻堅克難,“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取得了一些成效,思想共識不斷凝聚、工作基礎不斷夯實、政策製度不斷完善,一些地方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呈現新氣象”。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全麵建成新發展格局還任重道遠”,明確要求從(cong) “更有針對性地加快補上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短板弱項,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提升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提高國際競爭(zheng) 力,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兩(liang) 個(ge) 維度來研究和布局,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係統觀念,著力破除製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全麵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不斷揚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
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
周末節假日遊人如織,各地商家生意興(xing) 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展現出巨大潛力;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全球第一,5G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經濟增長新引擎——今天的中國,供給和需求兩(liang) 端正同時發力,國內(nei) 大循環動力強勁、韌性十足。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guan) 鍵在於(yu) 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能否實現,主要取決(jue) 於(yu) 供給和需求兩(liang) 端是否動力強勁、總體(ti) 匹配,動態平衡、良性互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不斷深化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從(cong) 我國經濟發展客觀實際出發,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創造性提出“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基於(yu) 國內(nei) 外發展環境變化和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的中心任務作出的戰略部署,對於(yu) 今後一個(ge) 時期有效發揮大國經濟優(you) 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著眼“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明確要求“更好統籌擴大內(nei) 需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強調“供需兩(liang) 端同時發力、協調配合,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從(cong) 需求端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堅決(jue) 貫徹落實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盡快形成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著力擴大“三大需求”,即“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zhai) 務約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製,使居民在消費上做到“能、敢、願”,即“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you) 獲得感強願消費”;完善擴大投資機製,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chan) 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從(cong) 供給端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繼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製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競爭(zheng) 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
供給和需求嚴(yan) 重失衡錯位、循環不暢,是經濟金融領域重大風險的根源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強調,統籌好擴大內(nei) 需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也有助於(yu) 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風險。
解決(jue) 外國“卡脖子”問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第一競爭(zheng) 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guan) 鍵。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引領我國科技事業(ye) 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曆史性、整體(ti) 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取得曆史性成就。2022年,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首次超過3萬(wan) 億(yi) 元,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從(cong) 2012年的1.91%提高到2.55%。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並對完善科技創新體(ti) 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作出部署。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shu) 記圍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jue) 外國‘卡脖子’問題”作出兩(liang) 方麵部署。
一是完善黨(dang) 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ti) 製,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you) 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wei) 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wei) 開拓者,力爭(zheng) 盡早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圖為(wei) 2023年3月1日,智能化焊接機器人在長城汽車重慶永川生產(chan) 基地進行焊接作業(ye) 。
二是實現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一體(ti) 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ti) 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一體(ti) 部署,推動深度融合。
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chan) 業(ye) 基礎
2022年,我國工業(ye) 增加值曆史性突破4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其中製造業(ye) 增加值達到33.5萬(wan) 億(yi) 元,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27.7%,宏觀經濟“壓艙石”的作用日益凸顯。
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chan) 業(ye) 有序鏈接、高效暢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戰略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 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新時代10年,我國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健全、產(chan) 業(ye) 鏈更加完整,產(chan) 業(ye) 整體(ti) 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zheng) 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當前,同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化水平還不夠高,必須加快實現產(chan) 業(ye) 體(ti) 係升級發展。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察趨勢、明方向、定舉(ju) 措,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chan) 業(ye) 基礎”。
——察趨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當前,全球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和曆史大趨勢,不以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
——明方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紮實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
——定舉(ju) 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順應產(chan) 業(ye) 發展大勢,從(cong) 時空兩(liang) 方麵統籌抓好產(chan) 業(ye) 升級和產(chan) 業(ye) 轉移。一方麵,推動短板產(chan) 業(ye) 補鏈、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延鏈,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鏈,增強產(chan) 業(ye) 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zheng) 力;另一方麵,深化改革健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ti) 化發展等機製,優(you) 化生產(chan) 力布局,推動重點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ye) 深度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和合作,促進內(nei) 外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zheng) 力強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提高國內(nei) 大循環的覆蓋麵
“鄉(xiang) 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是國內(nei) 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暢通工農(nong) 城鄉(xiang) 循環,是暢通國內(nei) 經濟大循環、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的重要方麵”。
“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nei) 大循環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you) 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
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通過打造“食、遊、購、娛”等形式多樣的夜間消費市場,讓夜經濟釋放消費新活力。圖為(wei) 2023年4月1日晚,宿城區寶龍廣場24街,一個(ge) 個(ge) 夜市攤位升騰著“煙火氣”、點亮了“夜經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點明了“提高國內(nei) 大循環的覆蓋麵”的內(nei) 涵要義(yi) 和實踐要求。
隻有實現了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國內(nei) 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等,使全體(ti) 農(nong) 民擺脫絕對貧困、同步進入全麵小康,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大為(wei) 改善,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製定一係列具有全局性意義(yi) 的區域重大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區域經濟布局不斷優(you) 化。
黨(dang) 的二十大對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作出重大部署,強調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ti) 係。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nei) 大循環的覆蓋麵”,進一步作出部署。
——關(guan) 於(yu)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充分發揮鄉(xiang) 村作為(wei) 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增強城鄉(xiang) 經濟聯係,暢通城鄉(xiang) 經濟循環。
——關(guan) 於(yu) 區域協調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環,打消區域壁壘,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you) 化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
增強國內(nei) 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nei) 在要求。”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印發,這是新形勢下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更好利用發揮、鞏固增強我國市場資源的巨大優(you) 勢,全麵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的一項重大舉(ju) 措。
全麵深化改革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關(guan) 聯。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ge) 關(guan) 鍵一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全局觀念和係統思維謀劃推進改革,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新局麵。經濟體(ti) 製改革成效愈發凸顯,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國內(nei) 大循環更加暢通;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創新局麵,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數量大幅增長,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聯動效應顯著提升。
黨(dang) 的二十大作出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增強國內(nei) 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提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具體(ti) 舉(ju) 措。
——在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三方麵要求:一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二是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為(wei) 各類經營主體(ti) 投資創業(ye) 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三是深化財政金融體(ti) 製改革,完善現代財稅金融體(ti) 製,健全現代預算製度、優(you) 化稅製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ti) 係,建設現代中央銀行製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建強金融穩定保障體(ti) 係,健全資本市場功能、發揮現代資本市場積極作用。
——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四方麵要求:一是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二是優(you) 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形成參與(yu) 國際大循環的增長點;三是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構建參與(yu) 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zheng) 的新優(you) 勢;四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yu) 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為(wei) 實現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心鑄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譜寫(xie)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更加絢麗(li) 的華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