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ti) 係※
(2020年6月2日)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明確了新時代黨(dang) 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把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jia) 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wei) 基本職責,成功防範和應對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熱等突發疫情,主要傳(chuan) 染病發病率顯著下降。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提出“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製度保障”的要求,將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建設、及時穩妥處置重大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作為(wei)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強調預防為(wei) 主,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控,穩步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在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進程中,發展衛生健康事業(ye) 始終處於(yu) 基礎性地位,同國家整體(ti) 戰略緊密銜接,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zheng) 表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醫療服務體(ti) 係、醫療保障體(ti) 係、藥品供應保障體(ti) 係以及重大疫情防控與(yu) 應急管理體(ti) 係,總體(ti) 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這裏麵,有些是體(ti) 製機製問題,有些是政策落實問題,有些是發展中的問題。隻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ti) 係,健全預警響應機製,全麵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wei) 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結合大家意見和建議,我再進一步談幾個(ge) 問題。
第一,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製體(ti) 係。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疾病預防控製體(ti) 係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保障。從(cong) 這次疫情防控鬥爭(zheng) 看,我國公共衛生體(ti) 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特大疫情麵前,暴露出能力不強、機製不活、動力不足、防治結合不緊密等問題。這些也是老問題,現在到了下決(jue) 心解決(jue) 的時候了。方向是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在理順體(ti) 製機製、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等方麵加大改革力度。
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ye) 投入機製,改善疾病預防控製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優(you) 化完善疾病預防控製機構職能設置,健全以國家、省、市、縣四級疾控中心和各類專(zhuan) 科疾病防治機構為(wei) 骨幹,醫療機構為(wei) 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網底,軍(jun) 民融合、防治結合的疾控體(ti) 係,建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製。要加強國家級疾病預防控製機構能力建設,強化其技術、能力、人才儲(chu) 備,發揮領頭雁作用。要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xiang) 社區聯動工作機製,加強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要創新醫防協同機製,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製約的機製。要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ti) 係的人才培養(yang) 使用機製,穩定基層疾控隊伍。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著力培養(yang) 能解決(jue) 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chuan) 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
第二,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後,國家建立了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係統,疾控機構硬件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wei) 健全公共衛生體(ti) 係當務之急。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早”的關(guan) 鍵是“早發現”。要完善傳(chuan) 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係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製,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製,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製,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要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提升傳(chuan) 染病檢測能力。要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製,發揮基層哨點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ti) 係,分級分類組建衛生應急隊伍,覆蓋形勢研判、流行病學調查、醫療救治、實驗室檢測、社區指導、物資調配等領域。要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chu) 備和培訓演練,提升先期處置能力。要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提高人民群眾(zhong) 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製,健全和優(you) 化平戰結合、跨部門跨區域、上下聯動的聯防聯控協調機製,做到指令清晰、係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
第三,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ti) 係。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醫療服務體(ti) 係建設、20年來重點專(zhuan) 科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10年來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我們(men)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前所未有調集全國資源開展大規模救治,不遺漏一個(ge) 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從(cong) 出生不久的嬰兒(er) 到100多歲的老人都不放棄,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這次馳援湖北的346支醫療隊、4.2萬(wan) 餘(yu) 名醫務人員,絕大部分來自公立醫院。實踐證明,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的救治體(ti) 係是應對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要全麵加強公立醫院傳(chuan) 染病救治能力建設,完善綜合醫院傳(chuan) 染病防治設施建設標準,提升應急醫療救治儲(chu) 備能力,把我國重大疫情救治體(ti) 係和能力提升到新水平。
要優(you) 化醫療資源合理布局。要立足平戰結合、補齊短板,統籌應急狀態下醫療衛生機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chuan) 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製。要以城市社區和農(nong) 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和中醫院為(wei) 重點,完善城鄉(xiang) 三級醫療服務網絡。要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基地建設,提升重大傳(chuan) 染病救治能力。要加強重大疫情救治相關(guan) 學科建設,特別是急需的重症醫學、呼吸、麻醉等專(zhuan) 業(ye) 學科建設。要製定實施有關(guan) 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高水平醫務人員從(cong) 事傳(chuan) 染病防治工作。
第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men) 黨(dang) 把群眾(zhong) 路線運用於(yu) 衛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要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zheng) 經驗,豐(feng) 富愛國衛生工作內(nei) 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cong) 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麵社會(hui) 健康管理轉變,解決(jue) 好關(guan) 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
要全麵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xiang) 環境衛生整治,推進衛生城鎮創建。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樹立良好飲食風尚。要推廣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看病網上預約等文明健康生活習(xi) 慣。要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加快建設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人口密集特點的公共衛生體(ti) 係。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把愛國衛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部門設置、職能調整、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麵予以保障,探索更加有效的社會(hui) 動員方式。
第五,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能一次次轉危為(wei) 安,靠的就是中醫藥,並在同疫病鬥爭(zheng) 中產(chan) 生了《傷(shang) 寒雜病論》、《溫病條辨》、《溫熱論》等經典著作。這次臨(lin) 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就是在古典醫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的。
要加強研究論證,總結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理論和診療規律,組織科技攻關(guan) ,既用好現代評價(jia) 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幾千年的經驗,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的療效。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台,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製,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chan) 業(ye) 發展。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ti) 係建設,提高中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要深入研究中醫藥管理體(ti) 製機製問題,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第六,完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2003年戰勝非典以來,國家修訂了傳(chuan) 染病防治法,陸續出台了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配套預案,為(wei) 疫情處置工作提供了法律遵循,但也存在法律規定內(nei) 容不統一、不銜接的情況。要有針對性地推進傳(chuan) 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法律製定和修訂工作,健全權責明確、程序規範、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機製,進一步從(cong) 法律上完善重大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防控措施,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門、行政機關(guan) 和專(zhuan) 業(ye) 機構的職責。要普及公共衛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推動全社會(hui) 依法行動、依法行事。
第七,發揮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撐作用。我一直強調,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zheng) 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這次疫情初期,我國研究機構通力合作,開展病因學調查和病原鑒定等,用8天時間在世界上首先判明“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病原體(ti) 為(wei) “新型冠狀病毒”;用16天時間完成診斷試劑盒的優(you) 化,具備了較大規模篩查疑似病例的能力;並且迅速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多條技術路線的疫苗研發進入臨(lin) 床試驗階段,為(wei) 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國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guan) 體(ti) 係,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guan) ,持續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經費投入,加快補齊我國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短板。當前,我們(men) 一定要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優(you) 勢,力爭(zheng) 率先研發成功新冠肺炎疫苗,爭(zheng) 取戰略主動。要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完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yang) 、激勵機製,吸引更多優(you) 秀人才進入科研隊伍,為(wei) 他們(men) 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第八,加強國際衛生交流合作。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們(men)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積極履行國際義(yi) 務,密切同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guan) 國家的友好合作,主動同國際社會(hui) 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經驗做法,向10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和技術援助,體(ti) 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我們(men) 要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勇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要牢牢把握鬥爭(zheng) 方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hui) 上,我在視頻講話中闡釋了中國抗疫理念和主張,宣布了5項舉(ju) 措,在國際社會(hui) 引起積極反響。大會(hui) 最終達成的決(jue) 議符合我方立場主張,也是國際社會(hui) 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們(men) 要繼續履行國際義(yi) 務,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全麵深入參與(yu) 相關(guan) 國際標準、規範、指南的製定,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提升我國在全球衛生治理體(ti) 係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
※這是習(xi) 近平在專(zhuan) 家學者座談會(hui) 上講話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