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改革創新的偉(wei) 大事業(ye) 。
這是一個(ge) 風雲(yun) 際會(hui) 的偉(wei) 大時代。
偉(wei) 大事業(ye) 呼喚人才,偉(wei) 大時代造就人才。
從(cong) 全麵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到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從(cong) 作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決(jue) 策,到部署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領導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奏響了人才發展與(yu) 民族複興(xing) 同頻共振的鏗鏘樂(le) 章。
——全國人才資源總量快速壯大。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從(cong) 2010年的5550.4萬(wan) 人增長到2019年7839.8萬(wan) 人,成為(wei) 全球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
——人才素質整體(ti) 提升。截至2019年底,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從(cong) 2010年的12.5%提高到21.2%,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學曆人員的比例由35.9%提高到48%。
——人才創新成績單愈發亮麗(li) 。人才發展與(yu) 科技創新相互成就,從(cong) “嫦娥”飛天到“蛟龍”入海,從(cong) “天眼”探空到“墨子”傳(chuan) 信,從(cong) 北鬥組網到神威超算,從(cong) 5G商用全麵推進到新冠疫苗加速研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噴湧而出,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中國科技實力實現曆史性跨越,我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勢節節攀升。
——人才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穩步增強。我國研發人員總量連續8年穩居世界首位,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以68720件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顯示,我國排名從(cong) 2015年的第二十九位快速上升到第十四位。化學、材料、工程科學、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高水平科學家數量增長迅速、進入世界前列。
…………
百年大黨(dang) ,風華正茂。
千秋偉(wei) 業(ye) ,人才為(wei) 先。
隨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關(guan) 鍵時期,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you) 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加速集結,釋放出磅礴力量。神州大地百舸爭(zheng) 流、千帆競發、萬(wan) 馬奔騰,正成為(wei) 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大有可為(wei) 、大有作為(wei) 的熱土。
謀篇布局 抓綱舉(ju) 要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人才事業(ye) 創新發展按下快進鍵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麵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馬克思主義(yi) 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戰略定力,把人才工作擺在治國理政大局的關(guan) 鍵位置,親(qin) 自關(guan) 懷、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為(wei) 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航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新思想領航定向——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guan) 鍵在黨(da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人才。
“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我們(men) 也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資源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人才競爭(zheng) 已經成為(wei) 綜合國力競爭(zheng) 的核心。”
2013年10月,在歐美同學會(hui) 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時代發展大勢作出科學判斷,深刻闡明了人才工作與(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之間的內(nei) 在聯係,深刻闡明了人才資源、人才競爭(zheng) 在綜合國力競爭(zheng) 中的關(guan) 鍵作用。
從(cong) 2012年在廣東(dong) 考察工作時指出,哪個(ge) 國家擁有人才上的優(you) 勢,哪個(ge) 國家最後就會(hui) 擁有實力上的優(you) 勢,到2014年明確批示,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關(guan) 鍵是要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從(cong) 2014年與(yu) 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到2016年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hui) 議,再到2021年赴清華大學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黨(dang) 管人才作出專(zhuan) 門強調,對教育和人才始終念茲(zi) 在茲(zi) ,反複強調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ou) 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wei) 迫切。
新目標振奮人心——
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要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建設一支矢誌愛國奉獻、勇於(yu) 創新創造的優(you) 秀人才隊伍。
“中國要強盛、要複興(xing) ,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2018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錨定了新目標。
時隔3年,在2021年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中國科協十大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建設全球人才高地。
新任務直麵挑戰——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加速演進,科技和人才成為(wei) 國際戰略博弈主戰場。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jue) 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2020年9月,在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對科學技術和創新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ge) 新的高度。
今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號召,“要以與(yu) 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麵問題、迎難而上,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從(cong) 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ti) 學習(xi) ,到2018年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hui) ,再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培養(yang) 造就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卓越工程師、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的重要性。
新要求精準指導——
2014年5月,在上海主持召開外國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2016年4月,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改革人才引進各項配套製度,構建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人才製度體(ti) 係”,不斷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資源能力”。
2018年4月,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環境是良好體(ti) 製機製”,要“堅持五湖四海廣攬人才,在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上有突破,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及人才頻率之高,對人才事業(ye) 思慮之遠,對人才發展謀劃之深,凸顯了人才事業(ye) 和人才工作在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這些關(guan) 於(yu) 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豐(feng) 富了馬克思主義(yi) 人才理論寶庫,寫(xie) 就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人才篇”,指引人才強國建設步入快車道。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人才成就事業(ye) 發展,事業(ye) 發展造就人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才工作緊緊嵌入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目標任務瞄準戰略需求來確立,政策措施圍繞戰略實施來製定,工作成效根據戰略成果來檢驗,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到哪裏,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裏、服務到哪裏。
——對接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編製出台《京津冀人才一體(ti) 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推動形成區域共同人才市場,推進幹部人才雙向掛職,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等重點工作,以人才一體(ti) 化發展“先手棋”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局”。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堅持人才優(you) 先發展,提出一係列務實舉(ju) 措:“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you) 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鑒港澳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的經驗和做法”“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
——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2019年ky开云官网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支持海南開展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創新的實施方案》。一連串政策利好紛紛落地:高端緊缺人才的個(ge) 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允許境外理工農(nong) 醫類高水平大學在海南獨立辦學;開放執業(ye) 資格考試……
——服務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中央作出一係列重要部署,引導各類人才下沉,在廣闊天地成長成才。2015年起,ky开云官网牽頭組織開展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援疆援青,極大地提升了當地的教育醫療衛生水平。2019年,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在工資待遇、職稱晉升、人才使用、創業(ye) 扶持等方麵提出了一攬子傾(qing) 斜政策,讓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今年2月,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鄉(xiang) 村人才培養(yang) 、引進、管理、使用、流動、激勵等一整套政策體(ti) 係。
一批批麵向艱苦邊遠地區、麵向西部、麵向基層一線的人才項目結出累累碩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累計選派2596名博士服務團成員到西部地區服務,培養(yang) 2791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組織54.6萬(wan) 名教師、醫生、科技人員、社會(hui) 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各類人才奔赴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服務。
實施“牽手計劃”,推動東(dong) 西部地區開展人才結對幫扶;擴大農(nong) 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zhuan) 項計劃實施規模,重點高校錄取農(nong) 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累計達70萬(wan) 人;青海會(hui) 同水利部在玉樹等藏族自治州開展水利專(zhuan) 業(ye) 人才“訂單式”培養(yang) ……各類人才在服務西部建設、服務基層一線中鍛煉成長,帶動西部地區本土人才培養(yang) 取得突破性進展,產(chan) 生了“種下一棵樹,成長一片林”的示範效應。
——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cong) 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新跨越,到高端產(chan) 業(ye) 取得新突破;從(cong) 民生科技領域取得顯著成效,到國防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就……處處都閃耀著人才的身影,凝結著人才的智慧和汗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廣大人才攻堅克難、集智攻關(guan) ,在治療、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ge) 重要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wei)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重大貢獻。
…………
朝中心聚焦,為(wei) 大局助力。從(cong) 創新驅動發展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cong) 長江經濟帶發展到“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鏈、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海納百川 引才用智
——人才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不拒眾(zhong) 流,方為(wei) 江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dang) 中央部署,各地各部門各單位把握人才全球化新趨勢新特點,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創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舉(ju) 措,大力推動人才國際交流合作。
2013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從(cong) 41.40萬(wan) 人增長到70.35萬(wan) 人,留學回國人數從(cong) 35.35萬(wan) 人增長到58.03萬(wan) 人。人才,已經成為(wei) 我國與(yu) 全球加速互動的重要紐帶。
——人才“走出去”步伐加快。采取留學進修、訪問學者、聯合培養(yang) 、項目合作等方式開展互惠共享的人才交流。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項目累計派出18萬(wan) 餘(yu) 人,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選派高校教師、博士後海外訪學1.7萬(wan) 餘(yu) 人,科技部支持科技人員“走出去”110餘(yu) 萬(wan) 人次、出國(境)培訓超過23萬(wan) 人,對提高人才創新能力、增強人才競爭(zheng) 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才回國(來華)更加便利。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增設“人才簽證”(R簽)類別,麵向國家急需緊缺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和專(zhuan) 門人才發放。2017年,全麵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製度,實行外國人分類管理,建立健全統一、權威、高效的外國人才管理體(ti) 製。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放外國人工作許可超過70萬(wan) 份。2019年,國家移民管理局在全國範圍內(nei) 推廣12條移民與(yu) 出入境便利政策,擴大外國人才申請永久居留、長期簽證和居留許可的對象範圍……一係列政策措施,發出了廣聚天下英才的積極信號,受到普遍歡迎。
——人才來得了,還要工作有平台、生活有保障。針對海外回國(來華)人才反映的醫療、養(yang) 老、住房、子女教育等問題,中央和各地各部門紛紛製定出台具體(ti) 舉(ju) 措,著力營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吸引力的環境條件。江蘇建設“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以“一站式”服務打造歸國人才首站。上海、廣東(dong) 、湖南等地實施“人才投”“人才貸”等專(zhuan) 屬金融服務,扶持海外人才創新創業(ye) 。杭州出台“人才生態37條”,福州打造留學人員創業(ye) 園……回國(來華)人才深深感到,融入感和歸屬感增加,後顧之憂減少,幹事創業(ye) 勁頭更足了。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這些年來,“近者悅、遠者來”的引才用才格局進一步形成,我國逐步從(cong) 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wei) 主要人才回流國,正在成為(wei) 創新人才高度集聚、創新要素高度整合、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全球人才高地。
高端引領 整體(ti) 推進
——著力培養(yang) 造就各行各業(ye) 高素質人才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人才工作,基礎在培養(yang) ,難點也在培養(yang) 。今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鮮明指出,“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yang) 出大師來的”“我們(men) 要有這個(ge) 自信”。這些年來,黨(dang) 中央堅持高端引領、整體(ti) 推進,加快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著力培養(yang) 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各類人才。
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當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例連續8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首次超過4萬(wan) 億(yi) 元。著眼促進人才供給和需求相適應,建立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動態調整機製。探索建立創新創業(ye) 導向的人才培養(yang) 機製,產(chan) 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日趨完善。
高校建設200多個(ge)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基地,實施一流專(zhuan) 業(ye) 建設“雙萬(wan) 計劃”,清華大學“學堂班”等一批實驗項目作出有益探索。2020年全國研究生畢業(ye) 人數72.9萬(wan) 人,比2012年增加24.3萬(wan) 人,增幅達50%。
重點領域人才培養(yang) 工程漸成體(ti) 係——
2012年,啟動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遴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傑出人才、領軍(jun) 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實行特殊政策、特殊支持。9年來,共遴選支持6000餘(yu) 名人才,上百人成長為(wei) 兩(liang) 院院士,數百名青年人才成長為(wei) “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優(you) 秀青年科學基金”“百人計劃”“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上下貫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yang) 支持計劃體(ti) 係不斷完善,有力促進人才快速成長。
各行業(ye) 領域專(zhuan) 門人才培養(yang) 統籌推進——
高技能人才振興(xing) 計劃、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農(nong) 業(ye) 科研傑出人才培養(yang) 計劃等穩步實施,每年培養(yang) 培訓行業(ye) 人才數以百萬(wan) 計。
實施以育人育才為(wei) 中心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整體(ti) 發展戰略,堅持將政治建設放在人才遴選培養(yang) 的首要位置,初步形成一支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人才隊伍,全國中級職稱以上社科研究人員達到51萬(wan) 餘(yu) 名。
…………
這些年來,人才投入優(you) 先保障,2020年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達2.44萬(wan) 億(yi) 元,居世界第二。高水平人才隊伍總量持續擴大,人才引領創新的作用不斷顯現,目前我國兩(liang) 院院士共1600餘(yu) 人,中央和部門人才計劃、基金項目入選者數萬(wan) 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 家數十萬(wan) 人,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數千萬(wan) 人。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青年人才平均年齡為(wei) 32.5歲,最年輕的係統指揮員1996年出生……
人才培養(yang) 的豐(feng) 碩成果,有力支撐著中華民族迎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書(shu) 寫(xie) 更加輝煌的篇章。
放權鬆綁 激發活力
——體(ti) 製機製改革讓“人才紅利”加速釋放
事業(ye) 能否快速發展關(guan) 鍵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釋放關(guan) 鍵在體(ti) 製機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使各方麵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以“放權、鬆綁”為(wei) 核心,推動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全麵提速,中國特色人才製度體(ti) 係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2016年2月,黨(dang) 中央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的意見》,這是中央層麵出台的我國第一個(ge) 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綜合性文件。隨後,中央和國家相關(guan) 部門配套出台政策140餘(yu) 項,各省區市出台改革政策700多項,體(ti) 製機製改革呈現密集創新突破態勢。
——改革人才管理體(ti) 製,落實用人主體(ti) 自主權。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消除對用人主體(ti) 的過度幹預。國務院連續7批取消職業(ye) 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433項,累計取消70%以上。北京探索在新型研發機構實行無級別、無編製、無固定預算的新型管理體(ti) 製。
——分類推進人才評價(jia) 機製改革,更好發揮人才評價(jia) “指揮棒”作用。深化職稱製度改革,不將論文作為(wei) 評價(jia) 應用型人才的限製性條件,不對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搞“一刀切”。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等5部門聯合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專(zhuan) 項行動,對各類科技評價(jia) 活動進行全麵清理和整改。ky开云官网牽頭開展人才計劃優(you) 化整合,建立同層級人才計劃申報互斥機製,防止和糾正對同一人才重複支持甚至各類人才“帽子”滿天飛、人才評價(jia) 簡單與(yu) “帽子”掛鉤、人才工作成效直接與(yu) “帽子”銜接等問題。
——改革人才激勵機製,充分調動人才創新創業(ye) 積極性。從(cong) 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入手,推廣完善與(yu) 工作業(ye) 績緊密聯係、以增加知識價(jia) 值為(wei) 導向、以市場評價(jia) 要素貢獻並按貢獻分配的激勵機製。修訂後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就提高科技人員獎勵比例作出規定。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推行“樓上創新樓下創業(ye) ”,累計孵化企業(ye) 1248家。
——改革科研經費使用管理,建立以信任為(wei) 前提的人才使用機製。《關(guan) 於(yu) 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幹意見》的出台,劍指科研經費管理的痛點堵點問題,從(cong) 下放預算調劑權限、提高間接費用比重、加大人才績效激勵力度等方麵給出硬招實招,為(wei) 科研人員鬆綁,贏得科研人員紛紛點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推進放權改革,賦予領銜科技專(zhuan) 家、創新領軍(jun) 人才更大的技術路線決(jue) 策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動權。
…………
改到真痛處,催生新活力。向用人主體(ti) 放權,為(wei) 人才鬆綁,破除人才發展的桎梏,強大的人才引擎為(wei) 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澎湃動力。
強化領導 優(you) 化環境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在全黨(dang) 全社會(hui) 蔚然成風
2021年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七一勳章”頒授儀(yi) 式在人民大會(hui) 堂金色大廳隆重舉(ju) 行。29個(ge) 名字熠熠生輝,“回收衛星”概念提出者陸元九、高原醫學事業(ye) 開拓者吳天一、“大國工匠”艾愛國等多位專(zhuan) 家人才赫然在列。
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尊重人才、禮敬人才的一個(ge) 縮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全麵加強黨(dang) 對人才事業(ye) 的領導,以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聚才的良方,推動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的人才發展環境。
黨(dang) 管人才的領導體(ti) 製和工作格局不斷完善——
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
緊緊圍繞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四管”職責,抓住影響全局和人才關(guan) 注的重大問題,加強宏觀協調,注重區域統籌,突出改革創新,狠抓督促指導,確保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人才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落到實處。
黨(dang) 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guan) 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ti) 作用、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的黨(dang) 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各省區市黨(dang) 委以及地市級、縣級黨(dang) 委均成立人才工作領導機構。
一些省區市建立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製,創新開展省、市、縣三級人才工作專(zhuan) 項述職。一些地方成立人才工作局、招才局、引才辦等專(zhuan) 門的人才工作機構。
對人才的政治引領、政治吸納進一步加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
這些年來,開展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國情考察、谘詢服務、休假體(ti) 檢等活動,已經形成製度性安排。有關(guan) 部門累計舉(ju) 辦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班130餘(yu) 期,參與(yu) 人數達1萬(wan) 餘(yu) 名。
ky开云官网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單位組織400多位專(zhuan) 家深入革命老區、脫貧攻堅一線開展谘詢服務活動,組織近千名專(zhuan) 家到北戴河、武夷山休假,組織在京院士專(zhuan) 家集中體(ti) 檢6000人次,切實增強人才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提升國防科工特殊一線骨幹人才激勵保障水平,在薪酬待遇、醫療保健、子女入學等方麵出台政策,將黨(dang) 和國家對特殊人才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落實落細。
2017年,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黨(dang) 委聯係服務專(zhuan) 家工作的意見》。各級黨(dang) 委(黨(dang) 組)分層分類確定聯係服務專(zhuan) 家對象,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guan) 心照顧,實現“增人數”和“得人心”有機統一。
人才發展環境穩定向好——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ye) 興(xing) 。
黨(dang) 中央在重大紀念活動中都邀請各領域優(you) 秀人才代表參加觀禮,作出重大決(jue) 策之前都廣泛征求專(zhuan) 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連續多年出席黨(dang) 中央、國務院隆重舉(ju) 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對羅陽、李保國、黃大年、南仁東(dong) 等新時代優(you) 秀知識分子典型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wei) 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頒授勳章獎章……一係列舉(ju) 措向全社會(hui) 釋放出大興(xing)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的強烈信號。
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各級政府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人才服務專(zhuan) 窗,一口受理、限時辦結。重慶、四川推進人才對等互認,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圳在全國設立首個(ge) 法定“人才日”,鮮明表達對人才的尊重與(yu) 禮遇,傳(chuan) 遞出建設人才高地的信心決(jue) 心……
愛國奮鬥精神得到弘揚——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
2017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西安交大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交大“西遷人”的愛國奉獻精神。
2018年6月,ky开云官网、中宣部聯合發文,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ye) 新時代”活動,廣泛宣傳(chuan) 先進典型,深刻詮釋新時代愛國奮鬥精神。一時間,黃旭華、袁隆平、屠呦呦等至誠報國、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已然成為(wei) 大眾(zhong) 熱捧的“明星”。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ye)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xing) 。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讓廣大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讓各路高賢聰明才智競相湧流,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一定能如期實現!
延伸閱讀
讓更多千裏馬競相奔騰於(yu) 偉(wei) 大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引領推動人才工作紀實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