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強國之根本、興(xing) 邦之大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麵深入推進人才強國戰略,高瞻遠矚謀劃人才事業(ye) 布局,大刀闊斧改革創新,廣開進賢之路、廣聚天下英才,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踏上新征程,日益壯大的人才大軍(jun) 必將進一步支撐引領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舉(ju) 旗定向、謀篇布局,為(wei) 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方向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會(hui) 堂金色大廳華燈璀璨,氣氛熱烈。
伴著鏗鏘雄壯的樂(le) 曲聲,我國焊接領域“領軍(jun) 人”、71歲的“鋼鐵裁縫”艾愛國大步走上授勳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為(wei) 他頒授“七一勳章”。
“大國工匠,國家就需要你這樣的人。”總書(shu) 記同他親(qin) 切握手、表示祝賀,殷殷話語彰顯愛才重才的深厚情懷。
在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廠房內(nei) 拍攝的艾愛國(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guan) 鍵在黨(da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人才。
回望百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奮鬥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團結人才、造就人才、壯大人才的曆史。
從(cong) 毛澤東(dong) 同誌鮮明提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jue) 定的因素”,到鄧小平同誌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再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突出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百年大黨(dang) 求賢若渴、珍視人才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薪火相傳(chuan) ,一代又一代優(you) 秀人才接續投身黨(dang) 和人民的偉(wei) 大事業(ye)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曆史畫卷中寫(xie) 下動人精彩的篇章。
這是一個(ge) 呼喚人才也造就人才的光輝時代,這是一項需要人才也孕育人才的偉(wei) 大事業(ye)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實現民族複興(xing) 、贏得國際競爭(zheng) 主動的戰略高度,堅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核心位置,把人才作為(wei) 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持續釋放加強人才工作的強烈信號。
深圳市福田區南園小學教師、香港理工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的香港青年黃曉蕾在英語課上與(yu) 孩子們(men) 互動(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2012年12月,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dong) 深圳。黨(dang) 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指出,綜合國力競爭(zheng) 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zheng) 。哪個(ge) 國家擁有人才上的優(you) 勢,哪個(ge) 國家最後就會(hui) 擁有實力上的優(you) 勢。
“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我們(men) 也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013年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歐美同學會(hui) 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hui) 上深刻指明新形勢下人才事業(ye) 發展的重要意義(yi) 。
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指導。
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中央深改組(委)會(hui) 議等重要會(hui) 議,研究人才議題;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ye) 一線,實地調研人才培養(yang) 使用;出席“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科技三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多次就深化人才體(ti) 製機製改革、推動職業(ye) 教育發展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把抓好人才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為(wei) 新時代人才工作和人才事業(ye) 發展指明方向。
以上率下、示範引領。
連續多年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親(qin) 自為(wei)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頒獎;多次主持召開會(hui) 議,就重大方針政策製定當麵聽取黨(dang) 內(nei) 外各方麵專(zhuan) 家人才的意見建議;多次會(hui) 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力倡導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強烈的人才意識,帶動全社會(hui) 厚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這是不斷完善的人才事業(ye) 頂層設計——
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加快確立人才優(you) 先發展戰略布局,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you) 良的人才隊伍;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聚焦全麵深化改革,專(zhuan) 門提出“建立集聚人才體(ti) 製機製”的改革任務;
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圍繞全麵依法治國,將人才發展納入法治建設軌道;
黨(dang) 的十九大強調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麵,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2018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明確將“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納入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將“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yang) 造就更多更優(you) 秀人才”作為(wei) 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的顯著優(you) 勢之一;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明確將建成“人才強國”確立為(wei) 2035年遠景目標。
這是愈加明晰的人才工作思路理念——
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努力建設一支矢誌愛國奉獻、勇於(yu) 創新創造的優(you) 秀人才隊伍”;
強調“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向用人主體(ti) 放權,為(wei) 人才鬆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堅持五湖四海,“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提出要“為(wei) 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
……
從(cong) 定位作用到目標舉(ju) 措,從(cong) 工作導向到檢驗標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人才工作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人才事業(ye) 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中進一步牢固確立了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
天津市中心婦產(chan) 科醫院婦產(chan) 專(zhuan) 業(ye) 副主任醫師饒陽為(wei)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婦產(chan) 科的醫生進行培訓(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cong) 各個(ge) 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80多年前,作家何其芳以詩一般的語言,生動描繪了知識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火熱景象。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ye)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xing) 。如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裏馬競相奔騰”的美好圖景在神州大地漸次展開。
加強領導、深化改革,將人才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
“神舟十二號,我是北京。”“北京明白。”
不久前,一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北京總調度高健從(cong) 容冷靜進行“天地對話”的短視頻走紅網絡。
細心的網友發現,坐在這名“90後”小夥(huo) 兒(er) 身邊的,正是曾經被網友稱為(wei) “神八哥”的神舟八號飛行任務北京總調度、“80後”楊彥波。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科研人員在監測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yu) 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情況(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我們(men) 尊重和積極調動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創造精神,鍛煉和培養(yang) 了一支能夠站在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勇於(yu) 開拓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特別是青年才俊。”
從(cong) “神舟飛天”到“嫦娥攬月”到“天問探火”,“國家使命”一次次圓滿完成的背後,是一代代航天英才的接續傳(chuan) 承。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才事業(ye) 蓬勃發展,人才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麵,人才強國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新成就。
——大興(xing)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全麵領導不斷加強。
“十年前回國,很多人不理解。當時國內(nei) 的高端植入醫療器械領域幾乎全被進口產(chan) 品壟斷,我希望學成報國,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人生理想。”
2018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80後”全國人大代表袁玉宇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述了自己留學回國在廣東(dong) 創業(ye) 的故事。
在當地黨(dang) 委政府的引導支持下,袁玉宇的企業(ye) 已成為(wei) 國內(nei) 植入類醫療器械領域的新秀,多個(ge) 產(chan) 品突破性地實現產(chan) 業(ye) 化。
“80後”海歸袁玉宇介紹他創立的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產(chan) 品(2019年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自揚 攝
黨(dang) 管人才,就是黨(dang) 愛人才、黨(dang) 興(xing) 人才、黨(dang) 聚人才。
2021年5月,黨(dang) 的曆史上第一部關(guan) 於(yu) 組織工作的統領性、綜合性基礎主幹法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組織工作條例》印發,設專(zhuan) 章對黨(dang) 的人才工作作出規定,明確了黨(dang) 管人才的體(ti) 製機製。
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由黨(dang) 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guan) 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ti) 作用、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的黨(dang) 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斷健全。
湖北從(cong) 人才引進、培育、評價(jia) 、流動、激勵和生態環境6個(ge) 方麵,提出16條硬措施,加快推動科技強省建設;遼寧鞍山創新方式方法,研究製定“黨(dang) 管人才”日常例會(hui) 、督查抽查等四項配套製度;山東(dong) 青島實施黨(dang) 委書(shu) 記人才工作項目,市、區兩(liang) 級黨(dang) 委書(shu) 記立下“軍(jun) 令狀”,帶頭實施、聚力攻關(guan) ,推動“雙招雙引”……日益完善的領導體(ti) 製,不斷創新的方式方法,激發了各地人才工作的內(nei) 生動力。
——協調推進體(ti) 製機製改革和政策創新,以改革紅利釋放人才紅利。
“決(jue) 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jia) 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的種種活動上!”
在今年5月28日召開的“科技三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了這番話,台下掌聲雷動。
“總書(shu) 記強調要建立讓科研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機製,很振奮人心。”現場參會(hui) 的一位院士激動地說。
不光要讓科技人才專(zhuan) 注科研、聚焦主業(ye) ,持續調動人才積極性、釋放活力也是改革的“必答題”。
“由於(yu) 學曆原因,我以前無法晉升正高級職稱。這次通過‘破四唯’競聘,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56歲的花生專(zhuan) 家崔鳳高沒想到,自己能真切享受到改革的“福利”。
最近,山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組織“破四唯”崗位競聘工作,經過現場答辯、專(zhuan) 家組評審和綜合評議,10名科技人員成功晉升到高一級崗位。
體(ti) 製順、機製活,則人才聚、事業(ye) 興(xing) 。
2016年2月,我國印發第一個(ge) 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綜合性文件《關(guan) 於(yu) 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的意見》,以“放權、鬆綁”為(wei) 核心,突出“精準、分類”要求,提出一係列務實管用的改革舉(ju) 措。
2017年9月,中央組織部召開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經驗交流會(hui) ,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以政策突破帶動體(ti) 製機製創新。
從(cong) 《關(guan) 於(yu) 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jia) 、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到《關(guan) 於(yu) 完善科技成果評價(jia) 機製的指導意見》,再到《關(guan) 於(yu) 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一份份改革文件接續出台,破解人才工作體(ti) 製機製障礙,中國特色人才製度優(you) 勢進一步彰顯。
從(cong) 完善人才培養(yang) 到改進人才評價(jia) ,從(cong) 暢通人才流動到激勵人才發展……一項項製度舉(ju) 措環環相扣,人才鏈、創業(ye) 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人才創新創業(ye) 平台日臻完善,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
——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將人才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
“不求最大、但求最優(you) 、但求適應社會(hui) 需要”,這是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間,兼任閩江職業(ye) 大學校長時提出的辦學理念。
今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職業(ye) 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福建閩江學院服裝與(yu) 藝術工程學院教授李永貴(中)在“福建省新型功能性紡織纖維及材料重點實驗室”教學生做紡絲(si) 實驗(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chuan) 攝
人才隊伍建設是人才工作的中心環節。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10154.5萬(wan) 人,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我國技能勞動者已經超過2億(yi) 人,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wan) 人。
單絲(si) 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從(cong) 高端領軍(jun) 人才,到技能人才、鄉(xiang) 土人才;從(cong) 自然科學人才,到哲學社會(hui) 科學人才、文藝人才;從(cong) 本土培養(yang) 人才,到海外引進人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高端引領、整體(ti) 開發”,黨(dang) 政人才、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nong) 村實用人才、社會(hui) 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齊頭並進,人才隊伍結構日益完善。
賢良之士眾(zhong) ,則國家之治厚。如今,不同專(zhuan) 業(ye) 特長、不同職業(ye) 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麵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源源不斷的人才優(you) 勢轉化為(wei) 澎湃不竭的發展優(you) 勢。
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2020年9月11日,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東(dong) 大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麵對麵交流,就“十四五”規劃建議聽取意見建議。
這是一場問計於(yu) 民的談心會(hui) 。從(cong) 如何看待冷門基礎研究,到怎樣吸引和培養(yang) 頂尖人才,再到為(wei) 科技工作錨定坐標,科研工作中的困惑和難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記在筆端、掛在心間。
這也是一場凝心聚力的動員會(hui) 。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曆史交匯點,向著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更須匯聚起包括廣大科學家在內(nei) 的各類人才的合力。
踏上新征程,要以高水平創新人才為(wei) 高水平自立自強夯基壘台——
“這些產(chan) 品都是自主研發的嗎?”2020年10月12日,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拿起一塊陶瓷基板邊看邊問,對企業(ye) 自主創新情況的關(guan) 切溢於(yu) 言表。
測試分析室裏,科研人員正在對材料進行納米級的微觀分析。聽說他們(men) 中有5名博士,其中2名還是“海歸”,總書(shu) 記十分高興(xing) 。
“企業(ye) 現在有多少工程師?”“市場占有率怎麽(me) 樣?”總書(shu) 記接連詢問。
麵對企業(ye) 員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說:“自主創新是我當前最重視的,也是黨(dang) 中央最重視的事情。企業(ye) 要發展,產(chan) 業(ye) 要升級,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方興(xing) 未艾。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ti) 水平大幅提升。然而也應看到,目前我國仍存在基礎科學研究短板突出、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等問題,高水平創新人才數量質量與(yu) 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差距。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則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guan) 鍵因子”。
河北省唐山市豐(feng) 潤區綜合職業(ye) 技術教育中心飛機維修專(zhuan) 業(ye) 教師在給學生上課(2020年12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製度”“做到不論資曆、不設門檻,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yang) ”“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要構築集聚全球優(you) 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在今年的“科技三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為(wei) 人才驅動推動創新驅動、以人才強國助力科技強國指明方向。
踏上新征程,要讓國家重大戰略成為(wei) 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
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員製度的誕生地。
2015年至今,福建農(nong) 林大學教授廖紅帶領團隊在這裏建起了累計麵積過萬(wan) 畝(mu) 、輻射超10萬(wan) 畝(mu) 的生態茶園示範點。這片茶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今年3月到福建考察時曾專(zhuan) 門調研。
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幫著農(nong) 民賺……昔日,科技特派員製度在習(xi) 近平同誌與(yu) 南平當地的一次對話中紮下根。如今,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在剛剛打贏的脫貧攻堅戰中,他們(men) 是戰貧先鋒。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他們(men) 更是“生力軍(jun) ”。
國家工作大局在哪裏,就要把人才往哪裏匯聚;國家戰略需求在哪裏,就要把人才往哪裏吸引。
福建建甌市林權改革發展服務中心的科技特派員陳國興(xing) (右)在建甌市玉山鎮上房村一處林下種植園給村民講授中藥材栽培方法(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chuan) 攝
1988年,海南建省辦特區,十萬(wan) “闖海人”來到海南尋夢創業(ye) 。30多年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大幕拉開,南海之濱再次吹響人才集結的號角,“百萬(wan) 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如火如荼。
何止於(yu) 海南。伴隨著新時代“橫琴方案”“前海方案”的出爐,越來越多港澳青年人才來到內(nei) 地創業(ye) 興(xing) 業(ye) ;聆聽著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拔節生長的聲音,五湖四海英才齊聚共襄“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dong) 風,大量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紛至遝來……
外省人員在海南海口市公安局美蘭(lan) 分局人口和出入境管理服務中心辦理引進人才落戶業(ye) 務(4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踏上新征程,要在廣大人才中凝聚起矢誌報國、團結奮進的力量——
上個(ge) 世紀50年代,一批交通大學師生響應黨(dang) 和國家的號召,打起背包就出發,從(cong) 黃浦江畔遷至渭水之濱,披荊斬棘、治學報國。
2020年4月22日,正在陝西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ye) 曆程和輝煌成就展,親(qin) 切會(hui) 見14位西遷老教授。他勉勵廣大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把“西遷精神”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
一身本領投偉(wei) 業(ye) ,一片丹心為(wei) 報國。愛國主義(yi) 和家國情懷是廣大人才的精神支柱,是激勵創新創造最深沉的動力。
從(cong) 號召學習(xi) 黃大年、李保國、南仁東(dong) 、鍾揚等新時代優(you) 秀知識分子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到寄語青年學子“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從(cong) 動員科技工作者“以與(yu) 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到勉勵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wei) 黨(dang) 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談、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回信、一次次重要深刻的指示,激發起廣大人才報效家國、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這是波瀾壯闊的征途,這是萬(wan) 馬奔騰的時代。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才正以昂揚的姿態和卓有成效的業(ye) 績,奮力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的絢麗(li) 篇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