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9日)的《“七一勳章”獲得者》,我們(men) 來看紮根牧區、苦幹實幹的楷模——廷·巴特爾。
在錫林郭勒草原廷·巴特爾的牧場上,曾經讓人犯愁的白沙地早已被廣袤的草原覆蓋。
廷·巴特爾的父親(qin) 廷懋是新中國開國少將。1974年,19歲的廷·巴特爾來到偏遠閉塞的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xiang) 插隊。遵照父親(qin) 的囑托,這個(ge) 將軍(jun) 的孩子是唯一留在草原的知青。1976年,廷·巴特爾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被牧民們(men) 選為(wei) 隊長。
牧民群眾(zhong) 有了困難,共產(chan) 黨(dang) 員始終衝(chong) 在最前;在草場承包分畜到戶時,他卻退到了最後。好的牛羊全都分給了牧民,最後留給自家的隻有不長草的荒灘和老弱牲畜。
牧民們(men) 的生活好了,但大量增加的牲畜卻讓草原開始退化。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廷·巴特爾總結創新放牧經驗,推廣“減羊增牛”辦法,恢複草場生態;組織牧民加工畜牧產(chan) 品、開發多樣化經營,牧民人均收入提升到2萬(wan) 多元。
47年來,他紮根牧區、苦幹實幹,傳(chuan) 承父輩的紅色基因,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地牧民的生產(chan) 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