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古田會(hui) 議

從(cong) 井岡(gang) 山到贛南閩西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紅軍(jun)

始終代表群眾(zhong) 的利益和要求

得到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大力支持

開辟了

“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這條中國革命的成功之路

“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

  1927年10月下旬,毛澤東(dong) 率領的秋收起義(yi) 隊伍行進在鄉(xiang) 間,正在向湘贛邊界的井岡(gang) 山進發。

  戰士們(men) 長途跋涉,經常又餓又渴,有時會(hui) 隨手挖老鄉(xiang) 家紅薯吃。

  部隊到達江西省遂川縣的荊竹山後,毛澤東(dong) 首次規定部隊的三項紀律:行動聽指揮,打土豪款子要歸公,不拿老百姓一個(ge) 紅薯。

  毛澤東(dong) 進城後發現了不少問題,就把部隊集合宣布“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mai) 賣公平,借東(dong) 西要還,損壞東(dong) 西要賠。

  1928年4月,毛澤東(dong) 總結部隊做群眾(zhong) 工作的經驗,規定部隊必須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來,六項注意又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虜腰包”兩(liang) 項內(nei) 容。

朱德的扁擔

  1928年,井岡(gang) 山根據地同國民黨(dang) 統治區之間幾乎斷絕了一切貿易往來,根據地軍(jun) 民的布匹、藥材、乃至糧食等各種生活物資奇缺。

  為(wei) 了解決(jue) 眼前的吃飯問題,毛澤東(dong) 、朱德和井岡(gang) 山軍(jun) 民一道,一天往返50多公裏從(cong) 寧岡(gang) 挑糧上井岡(gang) 山。

  為(wei) 照顧年紀偏大的朱德,戰士們(men) 就把他挑糧用的扁擔藏了起來,然而他卻又做了一根扁擔,刻上字“朱德的扁擔”。

  “朱德的扁擔”是井岡(gang) 山根據地困難時期,共產(chan) 黨(dang) 員身先士卒和人民一起共渡難關(guan) 的一個(ge) 生動寫(xie) 照。

張子清獻鹽

  1928年5月的一天,在井岡(gang) 山茅坪紅軍(jun) 醫院,時任紅四軍(jun) 第11師師長張子清的腳部受傷(shang) ,正在接受手術治療。

  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張子清咬木取彈、無懼傷(shang) 痛,毛澤東(dong) 稱他為(wei) “紅軍(jun) 中的關(guan) 雲(yun) 長”。

  毛澤東(dong) 、朱德有時去看他都會(hui) 給他帶一點鹽去,可張子清舍不得用,把它偷偷地留了下來。

  不久後,有一批重傷(shang) 員送進來需要馬上手術,然而醫院卻缺乏傷(shang) 口消毒用的食鹽。醫護人員正著急的時候,張子清把平時留下的食鹽讓護士全部拿去。

  然而,張子清的傷(shang) 口感染卻越來越嚴(yan) 重。經過幾次手術之後,子彈一直沒能取出來。他曾講:“即使截掉這條腿,我還是一樣會(hui) 革命到底。”

  張子清終究沒能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1930年5月,張子清病逝於(yu) 井岡(gang) 山,終年28歲。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人民軍(jun) 隊一個(ge) 特別寶貴的傳(chuan) 統: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甘苦與(yu) 共。

八角樓的燈光

  在井岡(gang) 山的茅坪,每當夜幕降臨(lin) ,八角樓裏搖曳昏暗的油燈下,毛澤東(dong) 總是在奮筆疾書(shu) 。

  毛澤東(dong) 居住在左側(ce) 第四間的樓上,他的臥室頂有一個(ge) 鬥八藻井便於(yu) 采光,故當地群眾(zhong) 稱之為(wei) 八角樓。

  毛澤東(dong) 住這裏的時候經常工作至深夜,為(wei) 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訴求,他苦苦尋找著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當時,中國革命處境非常艱難,很多人對“紅旗能打多久”是心存懷疑的。還有些人有“左”傾(qing) 急躁的心理,希望攻打中心城市,很快奪取革命的勝利。

  寒夜中的毛澤東(dong) ,沒有一天不在思考這個(ge) 重大問題。

1

  1928年10月,湘贛邊界黨(dang) 的第二次代表大會(hui) 召開,毛澤東(dong) 撰寫(xie) 了會(hui) 議決(jue) 議。其中一部分曾被毛澤東(dong) 整理成了文章《中國的紅色政權為(wei) 什麽(me) 能夠存在》,初步回答了中國革命的具體(ti) 道路問題。

(圖:《井岡(gang) 山的鬥爭(zheng) 》複原手稿)

(圖:《井岡(gang) 山的鬥爭(zheng) 》複原手稿)

  11月,毛澤東(dong) 又在給中共中央寫(xie) 的一份報告《井岡(gang) 山的鬥爭(zheng) 》中,全麵總結了井岡(gang) 山鬥爭(zheng) 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工農(nong) 武裝割據的思想。

大柏地還款

  為(wei) 打破國民黨(dang) 軍(jun) 的“會(hui) 剿”,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dong) 、朱德、陳毅等率紅四軍(jun) 主力3600多人離開井岡(gang) 山根據地,踏上轉戰贛南閩西的艱難行程。

  毛澤東(dong) 、朱德召開前委緊急會(hui) 議,決(jue) 定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打一個(ge) 伏擊振奮一下軍(jun) 心,因此必須讓戰士們(men) 吃飽飯養(yang) 足精神。但紅軍(jun) 已無經費,有些連隊甚至兩(liang) 餐沒吃東(dong) 西。

  紅四軍(jun) 政治部秘書(shu) 長江華提議,借老百姓家裏的東(dong) 西吃用,然後折算好價(jia) 錢再回來還。

  當天正值除夕,大柏地群眾(zhong) 家家戶戶都準備了一些過年用的油鹽米麵,但是由於(yu) 聽信了國民黨(dang) 造謠汙蔑,他們(men) 全都離家躲到山上去了。

  羅春花 中共瑞金市委黨(dang) 史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大柏地人民他們(men) 也不了解紅軍(jun) ,他們(men) 就很害怕,怕遭到兵災,所以就紛紛地跑到山上去了。

  毛澤東(dong) 同朱德商量後,決(jue) 定隻好先借用當地群眾(zhong) 的糧油食物等,做一頓年夜飯。

1

  飽餐後的紅軍(jun) 戰士一舉(ju) 殲敵兩(liang) 個(ge) 團,俘敵800餘(yu) 人、繳槍800餘(yu) 支,取得了大柏地戰鬥的重大勝利,這是紅四軍(jun) 主力下井岡(gang) 山後的首個(ge) 勝仗。

  50多天後,紅四軍(jun) 重返大柏地,毛澤東(dong) 沒有忘記紅軍(jun) 對群眾(zhong) 許下的諾言。

  軍(jun) 需處幹部挑著現大洋,當場向群眾(zhong) 兌(dui) 現所欠的款項。有的群眾(zhong) 把欠條撕毀或丟(diu) 棄了,但隻要有鄰居做證,紅軍(jun) 就照數付款。這一次,紅軍(jun) 共發出3500塊大洋。

  還款後,紅軍(jun) 爭(zheng) 取了大柏地群眾(zhong) 的支持擁護,大批青年參加紅軍(jun) 。

  當時參加群眾(zhong) 大會(hui) 的老表都異口同聲地說:“紅軍(jun) 真是我們(men) 窮人的部隊,紅軍(jun) 真的好。我們(men) 瑞金人民第一次認識紅軍(jun) ,認識共產(chan) 黨(dang) 。”通過這件事,大柏地群眾(zhong) 轉變了對共產(chan) 黨(dang) 和紅軍(jun) 的看法,開始把紅軍(jun) 當成自己的軍(jun) 隊。

1930年夏

中國工農(nong) 武裝

已發展到10萬(wan) 人

在十多個(ge) 省

開辟了十多塊革命根據地

  革命已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