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中國,曆史走到了一個(ge) 新的轉折關(guan) 頭。中國向何處去?人們(men) 充滿著期待。

  1977年7月17日,曆經三落三起,73歲的鄧小平重新走上了領導崗位。

  複出後的鄧小平主動要求分管科學和教育工作。中斷11年的高校招生製度得以恢複。

  全國科學大會(hui) 和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相繼召開,中國迎來了科學和教育的春天。

  人們(men) 的生活在變,觀念在變,思想在變。

  在鄧小平和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下,一場關(guan) 於(yu) 真理標準的大討論迅速在全社會(hui) 展開。

  鄧小平:“一個(ge) 黨(dang)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如果一切從(cong) 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dang) 亡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召開,會(hui) 議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的錯誤提法,確定把全黨(dang) 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jue) 策,實現了黨(dang) 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yi) 的偉(wei) 大轉折。

  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全會(hui) 審議和通過《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錯誤,科學評價(jia) 了毛澤東(dong) 和毛澤東(dong) 思想的曆史地位。

  鄧小平:“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si) 毫不是什麽(me) 誇張。毛澤東(dong) 思想培育了我們(men) 整整一代人。沒有毛澤東(dong) 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偉(wei) 大的曆史性轉折。在這個(ge) 時期,改變每天都在發生,掙脫禁錮的活躍思想和幹事創業(ye) 的萬(wan) 丈豪情在變革的浪潮中湧動,推動中國破浪前行,走向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