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塊紅色鮮明的土地!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風雲(yun) 激蕩、“皖南事變”血染茂林、渡江戰役波瀾壯闊、小崗村“大包幹”平地驚雷……一幕幕氣壯山河的英雄長歌,在江淮大地久久傳(chuan) 頌、蕩氣回腸。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兩(liang) 次到安徽考察,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
潮湧江淮,奮楫當先。安徽省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依托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ti) 化、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you) 勢,推動實現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省向新興(xing) 工業(ye) 大省轉變,在開創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新局麵上闖出新路。
盡銳出戰,實現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走進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徽派特色小樓代替了土坯房。村民們(men) 個(ge) 個(ge) 精氣神兒(er) 十足,種茶葉、搞農(nong) 家樂(le) 、開辦民宿……難以想象的是,在2014年大灣村還是個(ge) 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2戶70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0.6%的貧困山村。
72歲的陳澤申,曾是村裏的貧困戶。精準扶貧實施以來,陳澤申通過養(yang) 羊、從(cong) 事保潔公益性勞務等順利實現了脫貧。村裏引進茶葉龍頭企業(ye) 後,他又在茶廠找到了工作,負責領著遊客體(ti) 驗采茶炒茶,月收入近3000元。“我特別想對總書(shu) 記說,現在脫貧了,日子越來越好,請總書(shu) 記放心!”陳澤申笑嗬嗬地說。
大別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沿淮行蓄洪區、皖北貧困地區……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的安徽,脫貧攻堅任務重、困難多,涉及16個(ge) 地級市、70個(ge) 縣(市、區),其中國家級貧困縣20個(ge) 、省級貧困縣11個(ge) ,2014年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村3000個(ge) ,貧困戶188萬(wan) 戶484萬(wan) 人,貧困發生率9.1%。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累計投入財政專(zhuan) 項扶貧資金493.9億(yi) 元,整合涉農(nong) 資金410.9億(yi) 元,對貧困地區實施資金、項目、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上的政策傾(qing) 斜,全麵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特別是針對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在全國率先出台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政策,大幅減輕了貧困群眾(zhong) 就醫負擔,有效減少因病導致的支出型貧困發生。
接軌目標,確保脫貧村產(chan) 業(ye) 基礎實現大幅提升;接續政策,嚴(yan) 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接力隊伍,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安徽省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確保成色更足更優(you) 。
落子創新,讓科技成果從(cong) 書(shu) 架走向貨架
距離合肥“科學島”不遠的三十崗鄉(xiang) ,投資150億(yi) 元、規劃建設近20平方公裏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正加緊施工,未來這裏將集中布局全超導托卡馬克、聚變堆主機關(guan) 鍵係統等7個(ge) 大科學裝置。
近年來,安徽瞄準主攻戰略方向,持續下好創新先手棋,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ti) 係,加快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區,在新賽道上跑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創新發展加速度。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九章”量子原型機、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依托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等平台,安徽在量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
為(wei) 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cong) 書(shu) 架走向貨架,安徽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集聚起長鑫存儲(chu) 、江淮蔚來、京東(dong) 方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ye) ,並構築起以“芯屏汽合”為(wei) 代表的十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以安徽創新館為(wei) 主體(ti) ,安徽省加快建設“政產(chan) 學研用金”六位一體(ti) 的科技大市場。“開館以來,已線上線下引進各類機構23家,舉(ju) 辦120多場成果對接活動,發布重要科技成果500多項,直接促成技術合同登記金額近50億(yi) 元。”安徽創新館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陳林介紹。
創新者進,創新者強,創新者勝。去年,安徽全省吸納、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為(wei) 1131.24億(yi) 元、742.44億(yi) 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躍度日益增強,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已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生態優(you) 先,守護皖江碧水東(dong) 流
馬鞍山市薛家窪位於(yu) 長江幹流馬鞍山段,一度是非法碼頭和“散亂(luan) 汙”企業(ye) 的聚集區,“濱江不見江、臨(lin) 水不親(qin) 水”曾是當地的真實寫(xie) 照。近兩(liang) 年,馬鞍山市拆除了153家非法碼頭、22家船舶修造企業(ye) ,整治了684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清理了62處固廢堆放點,如今,薛家窪已經變身為(wei) 城市生態客廳,“空閑了我們(men) 就去薛家窪逛逛,變化太大了,希望永遠這樣美下去。”馬鞍山市退捕上岸漁民三姑娘高興(xing) 地說。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安徽將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產(chan) 業(ye) 優(you) 的長江經濟帶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首要工程,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嚴(yan) 守汙染物入江防線,力爭(zheng) 讓產(chan) 業(ye) 變綠,讓綠變產(chan) 業(ye) 。
安徽嚴(yan) 格落實長江10年禁漁,打響“大保護、大治理、大修複,強化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zhuan) 項攻堅行動、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持續開展揚子鱷、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保護長江生態原真性完整性。安慶市對全市長江幹流121個(ge) 泊位分類施治,截至目前,已拆除退出68個(ge) ,整治提升泊位53個(ge) ,退出岸線37公裏。目前,安徽全省禁捕區域內(nei) 1.2萬(wan) 餘(yu) 艘漁船、3萬(wan) 多名漁民已全麵退捕,長江安徽段已多次出現野生江豚群。新安江生態補償(chang) 模式在全國多個(ge) 流域得到推廣,探索出一條上下遊流域生態補償(chang) 的新路。
今年3月,安徽省全麵啟動深化新一輪林長製改革暨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將以“四廊帶四區”推動長江流域、沿淮和皖北地區、江淮分水嶺地區和皖西大別山區、皖南地區生態保護修複。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