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識人,重在考核。日前,中央組織部印發《關(guan) 於(yu) 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正值歲末年初,各地年度考核工作陸續進行,做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考什麽(me) ,怎麽(me) 考,帶來哪些變化?
我們(men) 用目光所及,呈現各地領導幹部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出的努力,探討如何用好考核指揮棒,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切的實際問題,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10月,中央組織部印發《關(guan) 於(yu) 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引導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通知》的出台主要基於(yu) 哪些考慮?在考核內(nei) 容、考核方式上,《通知》有哪些重點?《通知》印發後,各地又有哪些實踐探索?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央組織部、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同誌及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學者,對《通知》製定及實施情況進行深入解讀。
組織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ti)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目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組織部有關(guan) 負責同誌說,《通知》的出台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ti) 係、政策體(ti) 係、標準體(ti) 係、統計體(ti) 係、績效評價(jia) 、政績考核;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了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辦法,國家發改委、中央組織部、國家統計局製定了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
“組織工作應當朝大局聚力、向中心聚焦,幹部考核必須堅持黨(dang) 中央部署什麽(me) 、強調什麽(me) ,就重點考核什麽(me) 。”該負責同誌說,出台《通知》是進一步完善銜接配套的政策體(ti) 係的重要舉(ju) 措,也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的具體(ti) 體(ti) 現。
此外,出台《通知》也是落實《黨(dang) 政領導幹部考核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要求。該負責同誌說,2019年中辦印發的《條例》專(zhuan) 門提出,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標體(ti) 係,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通知》貫徹《條例》要求,針對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從(cong) 考核導向、內(nei) 容指標、方式方法、結果運用、組織實施等方麵進一步作出了明確具體(ti) 的規定。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據了解,《通知》印發後,各地第一時間組織傳(chuan) 達學習(xi) 、深入貫徹落實。
北京市研究製定《年度區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工作通知》,突出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要求,加強與(yu) 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等重要業(ye) 務考核的銜接,完善考核要點;
河北省出台《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試行)》,提出七大類44項具體(ti) 指標,特別是緊扣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hui) 籌辦“三件大事”,選取具有代表性、撬動性的核心指標,考核各市縣各部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
江西省正修訂完善的《年度省管領導班子和省管領導幹部分類考核實施意見》,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作為(wei) 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川省結合年度考核和市縣鄉(xiang) 領導班子換屆考察等,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作為(wei) 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評價(jia) 的主要依據;
…………
許多地方還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職責要求,設置了各有側(ce) 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標,把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社會(hui) 和諧進步、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dang) 的建設等作為(wei) 考核評價(jia) 的重要內(nei) 容。
精準設置關(guan) 鍵性、引領性指標,分級分類考核
考核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中央組織部有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通知》強調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優(you) 化政績考核內(nei) 容指標,實行分級分類考核。
《通知》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是地方各級黨(dang) 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對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要求,精準設置關(guan) 鍵性、引領性指標,實行分級分類考核。
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同誌說,開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一是要通過科學合理設置評價(jia) 指標,突出重實幹、重實績導向,發揮評價(jia) 指標對引導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作用;二是要通過加強對評價(jia) 指標的監測和分析,引導各地及時發現問題、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三是要突出評價(jia) 結果運用,強化對各地改進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工作的激勵引導作用。
該負責同誌稱,為(wei) 充分體(ti) 現高質量發展的底線和紅線要求,指標體(ti) 係還設置減分項指標,引導各地更好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重點領域風險防範、生態環境保護、產(chan) 品服務質量、安全生產(chan) 等方麵的工作要求。
對於(yu) 《通知》中提出的“實行分級分類考核”,該負責同誌說,為(wei) 體(ti) 現黨(dang) 中央對不同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及不同地區發展定位、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等方麵的差異,在堅持全國統一指標體(ti) 係的基礎上,確定區域類型劃分,對不同區域體(ti) 現不同的評價(jia) 重點並賦予差異化指標權重。
當前,各地根據《通知》要求,優(you) 化考核內(nei) 容,抓重點破難題、補短板鍛長板——
北京市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首都特點以及不同區域的階段性發展特征;河北省把全省各級各部門分為(wei) 省直部門、設區市、雄安新區、縣(市、區)4個(ge) 考核類別,將167個(ge) 縣(市、區)分成重點開發區、資源型城區等9類,將81個(ge) 省直部門分成黨(dang) 政綜合、經濟發展、執法監督、公共事務、群團事業(ye) 等5類,分類建立體(ti) 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政績考核指標;四川省按照省委劃分的“五大經濟區”,通過科學設置指標、優(you) 化分值權重等方式,對市(州)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差異化考核評價(jia) ;
…………
“精準設置考核指標,還應當與(yu) 時俱進。”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劉元春認為(wei) ,應當及時跟進黨(dang) 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指標體(ti) 係形成後,在總體(ti) 保持穩定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做到精準考核。
把真幹假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辨別出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為(wei) 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績。記者注意到,《通知》中單列一部分專(zhuan) 門指出,“把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wei) 評判領導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績的重要標準”。
“把為(wei) 民造福作為(wei) 最重要的政績。”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黨(dang) 建部黨(dang) 的領導與(yu) 領導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胡月星說,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始終,考核領導幹部政績應多到現場看、多見具體(ti) 事、多聽群眾(zhong) 說,深入了解群眾(zhong) 的真實評價(jia) ,引導領導幹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時刻把人民安危冷暖、安居樂(le) 業(ye) 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切的實際問題,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把群眾(zhong) 的‘好差評’作為(wei) 幹部的‘正衣鏡’、政績的‘度量衡’。”胡月星認為(wei) ,應當健全完善幹部政績考核評價(jia) 的程序步驟,確立幹部政績考評群眾(zhong) 參與(yu) 的評價(jia) 程序,確保調查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方便群眾(zhong) 參與(yu) 政績考核的方式。
把真幹假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辨別出來。《通知》要求,綜合運用多種方式考準考實領導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績。中央組織部有關(guan) 負責同誌說,這是貫徹《條例》提出的堅持定性與(yu) 定量相結合、考人與(yu) 考事相結合的原則要求。同時,《通知》強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優(you) 秀等次評定都要與(yu) 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績掛鉤,要區分優(you) 劣、獎優(you) 罰劣,防止吃政績“大鍋飯”。
在劉元春看來,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融入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專(zhuan) 項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種考核方式中,全方位、多角度對幹部進行考察。“此外,還應當根據《通知》要求,把政績考核結果與(yu) 幹部選拔任用、培養(yang) 教育、管理監督等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以獎懲分明、獎優(you) 罰劣激勵幹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創實績。”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