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講人 張克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wei) 國家治理、公共政策,重點關(guan) 注中國國家治理的獨特機製、領導幹部治理能力建設。
精彩觀點
1、政策試驗
政策試驗是中國治理的獨特機製,起源於(yu) 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大規模興(xing) 起於(yu) 新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以來廣泛應用於(yu) 治國理政各領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經百年探索創造的獨特治理經驗。
2、探索經驗
中國麵對獨特的國情和發展任務,現代化進程難以簡單複製先發國家的經驗。政策試驗實際上起到了為(wei) 改革創新探路的作用,通過科學甄別局部創造的經驗,遴選出對全局有價(jia) 值的政策舉(ju) 措予以複製推廣。
3、降低風險
當決(jue) 策麵對巨大不確定性時,政策試驗能夠分散治理風險,有效避免改革“翻烙餅”,形成示範效應,將真正管用的改革舉(ju) 措向全國推廣。政策試驗幫助中國不斷適應各種風險挑戰,以較低的決(jue) 策成本,調動地方探索積極性,最終為(wei) 全局性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4、凝聚共識
中國的政策製定是一個(ge) 在爭(zheng) 議中凝聚共識的決(jue) 策過程,各方麵秉持的觀念、利益差異容易導致改革決(jue) 策難產(chan) 。政策試驗為(wei) 頂層設計提供了一個(ge) 詢證決(jue) 策的製度化路徑,決(jue) 策者在存在爭(zheng) 議的情況下,根據試點試驗結果作出更大範圍決(jue) 策,有利於(yu) 提升決(jue) 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文字講稿
讀大學以前,我一直生活在廣東(dong) 省一個(ge) 由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城市。1978年,那裏流傳(chuan) 著一首歌謠:“寶安有三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間屋裏九間空,家裏隻剩老和小。”然而,在改革開放後不到40年時間裏,這個(ge) 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長為(wei) 擁有2000多萬(wan) 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她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深圳。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價(jia) 說,“全世界超過4000個(ge) 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yu) ‘深圳’”。
深圳的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們(men) 可以從(cong) 深圳的跨越式發展過程中探尋中國治理的“密碼”。
沒有政策試驗就沒有改革開放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把黨(dang) 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但是,改革開放究竟怎麽(me) 改?當時大部分人還是一頭霧水。因為(wei) 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men) 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也沒有幹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就叫做特區。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men) 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經濟特區是一個(ge) 新生事物,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改革麵對著一些阻力和壓力。深圳特區第一任市委書(shu) 記吳南生,是延安時期中央黨(dang) 校的老學員,他主動請纓辦特區。深圳率先引進外資搞市場經濟,全國各地有不少非議,吳南生義(yi) 無反顧,體(ti) 現了改革者的擔當。經過40多年的不懈探索,深圳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發揮了“試驗田”的重要作用,為(wei) 全國提供了許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可見,沒有政策試驗就沒有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
從(cong) 公共政策理論視角看,政策試驗是理解中國治理的一個(ge) 獨特機製,深圳是中國政策試驗最為(wei) 成功的案例之一。簡單地說,政策試驗就是國家在製定頒布全國性政策之前,先選擇局部地區或行業(ye) 進行試點試驗,在取得可行經驗後再向全國推廣的過程。
1982年,時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自推動了一場政策試驗。當時,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在南方幾個(ge) 省份試點成效顯著。習(xi) 近平同誌通過調研發現,在農(nong) 業(ye) 大縣正定,農(nong) 民幹活沒有什麽(me) 積極性,老百姓吃不飽肚子。於(yu) 是,他建議縣委縣政府學習(xi) 南方省份的先進經驗,搞大包幹試點。根據習(xi) 近平同誌的意見,正定選了裏雙店公社搞“大包幹”試點,開了河北全省“大包幹”的先河。隻用了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公社農(nong) 業(ye) 產(chan) 值和社員人均收入雙提升。
黨(dang) 的十四大將“大膽試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寫(xie) 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一直延續至今。2013年,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決(jue) 定成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總體(ti) 設計、統籌協調、整體(ti) 推進、督促落實。
總之,政策試驗發源於(yu) 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大規模興(xing) 起於(yu) 新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以來廣泛應用於(yu) 治國理政各領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經近百年探索創造的獨特治理經驗。
政策試驗降低決(jue) 策成本
除了經濟改革之外,在與(yu) 我們(men) 每個(ge) 人息息相關(guan) 的民生領域,政策試驗也在發揮重要作用。
2018年,“天價(jia) 藥”現象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17種抗癌藥就被一次性納入國家醫保報銷目錄,許多原本負擔不起的患者可以用得上新藥了。這項大動作是新成立的國家醫療保障局運用強大的戰略購買(mai) 力和話語權為(wei) 老百姓辦的一件民生實事。
2018年,從(cong) 中央到省市縣各級政府都成立了一個(ge) 新機構——醫療保障局。新成立的醫療保障局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藥品采購方。這是中國醫療改革的一項重大頂層設計,它起源於(yu) 福建省三明市2012年開始的一場醫療改革政策試驗。三明經驗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最終走向了全國。
當我們(men) 麵臨(lin) 一些情況較為(wei) 複雜的改革問題例如醫療改革問題時,通常決(jue) 策需要反複試驗,才能找到最佳方案。政策試驗能夠有效避免改革“翻烙餅”,將真正管用的改革舉(ju) 措向全國推廣。
政策試驗形成示範效應
政策試驗能夠幫助的人群,遠比我們(men) 想象的多,或許你已經享受過它帶來的紅利。
過去到全國各地調研時,經常聽到反映到政府辦事難的問題。最近兩(liang) 年,越來越多的地方提出了讓老百姓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承諾。
“最多跑一次”改革起源於(yu) 浙江省衢州,一個(ge) 經濟並不十分發達的山區市。2016年,浙江省針對群眾(zhong) 反映突出的辦事難問題,提出了倒逼政府自身改革的目標——讓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他們(men) 通過流程優(you) 化、數據共享,讓越來越多事項辦理能夠實現隻跑一次。
浙江探索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成效後,各地爭(zheng) 相學習(xi) 推出了不少類似的改革,有的叫“隻跑一次”“一次辦好”等等。政策試驗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會(hui) 被其他地區比學趕幫超,在全國形成示範效應,促進各地之間的良性競爭(zheng) ,為(wei) 更多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
推動政策試驗與(yu) 頂層設計有機結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cong) 實踐中獲得真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
一個(ge) 具有強大治理能力的國家,必須擁有開放、靈活的決(jue) 策機製,以便及時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政策試驗是一種獨特的治理機製,能夠幫助中國不斷適應各種風險挑戰,以較低的決(jue) 策成本,調動地方探索的積極性,最終為(wei) 全局性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作出決(jue) 定,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正在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前進道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勇於(yu) 探索、敢為(wei) 人先。隻要不斷堅持和完善新中國成立70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將政策試驗與(yu) 頂層設計有機結合起來,中國的治理現代化就一定能行穩致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主講人感悟
我希望通過公開課,從(cong) 公共政策製定視角,為(wei) 理解中國發展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提供一個(ge) 與(yu) 眾(zhong) 不同的解釋路徑。
黨(dang) 的政策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而是與(yu) 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中國治理的參與(yu) 者、見證者、推動者,國家的點滴進步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和智慧。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