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什麽(me) ,麵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men) 沒有驚慌失措?
為(wei) 什麽(me) ,扛起脫貧攻堅的重任,我們(men) 可以奮力前行?
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對未來充滿信心?
因為(wei) 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時時刻刻與(yu) 祖國在一起。
與(yu) 祖國在一起,是我們(men) 打贏疫情防控戰的秘密;
與(yu) 祖國在一起,是我們(men) 實現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底氣;
請看,他們(men) 青春的身影在講台閃亮;請聽,他們(men) 深情的講述在耳畔回響。
他們(men) 是黨(dang) 校中青年教師,是“用學術講政治”的力行者,是“與(yu) 祖國在一起”的詮釋者。作為(wei) 第一季《黨(dang) 校公開課》的主講人,他們(men) 結合個(ge) 人的成長經曆與(yu) 研究領域,以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ge) 性的表達,為(wei) 我們(men) 帶來一場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黨(dang) 校公開課第一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使命
本期主講人 林雅華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cong) 事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西方文化理論研究。擔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chuan) 、國際傳(chuan) 播、文藝創作項目評審專(zhuan) 家,國家社科基金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zhuan) 家。
作為(wei) 一名中文係的博士生,是怎樣走出術語和概念的象牙塔,走向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黨(dang) 校講台?
作為(wei) 一個(ge) 新時代的年輕人,是怎樣在閱讀和思考中,深刻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信念、信仰和信心?
作為(wei) 一位黨(dang) 校青年教師,是怎樣在用學術講政治的曆練中,深入感受到我們(men) 黨(dang) 的文化力量和思想力量?
一起來聽黨(dang) 校公開課第一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使命。
精彩觀點
1、信念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有信念的。它不僅(jin) 是一個(ge) 現代意義(yi) 上的、具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政黨(dang) ,更是一個(ge) 延續幾千年文化根脈、與(yu) 我們(men) 的人民與(yu) 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血肉相連的政黨(dang) 。正是因為(wei) 這種強大的信念,使得它在中華民族遭遇生死存亡的重大關(guan) 頭,義(yi) 無反顧地承擔起了中華文明與(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化使命。
2、信仰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有信仰的。在中國革命、建設與(yu) 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中,它曆經千難萬(wan) 險,以百折不撓的奮鬥意誌與(yu) 堅定不移的人民情懷,義(yi) 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為(wei) 民族求解放、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文化使命。2019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羅馬回答意大利眾(zhong) 議長提問時的答案“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所映照出來的,正是這樣一份以身許國的信仰、使命和擔當。
3、信心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有信心的。今天的中國,是曆史上的一個(ge) 中國,同時也是邁向現代化、放眼全世界的中國。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使命不僅(jin) 是充分實現我們(men) 國家與(yu) 民族的現代化,同時也將為(wei) 人類文明的普遍架構貢獻來自中國的智慧。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涵義(yi) 是非常豐(feng) 富的,其中必然包含一個(ge) 更加深遠的人類文化共同體(ti) 的方案。
文字講稿
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之後的中國,正是所謂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它實際上意味著中國人的地理視野、曆史視野、文化視野、價(jia) 值視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代知識分子動用了不同的政治文化資源,去尋找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道路。從(cong) 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從(cong) 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為(wei) 什麽(me) 最終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著中國人民完成了這個(ge) 艱巨的曆史任務呢?這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所承擔的文化使命息息相關(guan)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有信念的
1917年8月23日,青年毛澤東(dong) 給黎錦熙先生寫(xie) 了一封信。這封信主要談論了他對當時中國時局的看法。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今日變法,俱從(cong) 枝節入手……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有本源。”這個(ge) 本源是什麽(me) ?那就是哲學、倫(lun) 理和人心。為(wei) 了從(cong) 根本上改造學術與(yu) 人心,轉變全國的思想,毛澤東(dong) 閱讀了大量哲學、倫(lun) 理學的書(shu) 籍,其中包括楊昌濟翻譯的《西洋倫(lun) 理學史》和蔡元培翻譯的《倫(lun) 理學原理》等。在《心之力》一文中,青年毛澤東(dong) 這樣寫(xie) 道:“故吾輩任重而道遠,若能立此大心,聚愛成行,則此熒熒之光必點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翻天覆地,扭轉乾坤。”這其中洋溢著何等充沛的救亡信念與(yu) 擔道使命。隨著十月革命的爆發,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來到中國。當時中國的思想文化場是高度活躍的,不僅(jin) 有自由主義(yi) 、功利主義(yi) 、無政府主義(yi) 思想,還有未來主義(yi) 以及進化論的思想。在理論與(yu) 實踐兩(liang) 個(ge) 層麵的博弈中,馬克思主義(yi) 都贏得了勝利,並在中國的土地上紮下根來。究其根源,這是由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中普遍的救世情懷與(yu) 解放意識,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一以貫之的尚民信念與(yu) 大同思想之間形成了一種內(nei) 在的理論契合。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探索救國道路的過程中,這種理論契合為(wei) 革命群眾(zhong) 的組織動員,尤其是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認同與(yu) 價(jia) 值感召奠定了重要基礎。回顧中國近代史,我們(men) 會(hui) 發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於(yu) 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憂患中。近代中國爭(zheng) 取民族自由解放、重建民族文化主體(ti) 性地位的艱難探索,早已深刻地融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血脈當中。因此,作為(wei) 一個(ge) 政黨(dang) ,它在誕生之初,就是一個(ge) 覺醒的政黨(dang) ,它對文化有著極為(wei) 深刻的自覺。這就使得我們(men) 在青年毛澤東(dong) 身上,不僅(jin) 能夠看到湖湘學派“經世致用”、敢為(wei) 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更可以看到,中華文明古老的道德生命意識,在他的這種胸懷大抱負、心底有蒼生的磅礴氣勢中,煥發出了一種令人震撼的現代光輝。
中華文明深厚的道德理想與(yu) 馬克思主義(yi) 普遍的救世情懷,共同鍛造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信念。就此而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僅(jin) 是一個(ge) 現代意義(yi) 上的、具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更是一個(ge) 延續幾千年文化根脈、與(yu) 我們(men) 的人民與(yu) 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血肉相連的政黨(dang) 。正是由於(yu) 這種強大的信念,使得它在中華民族遭遇生死存亡的重大關(guan) 頭,義(yi) 無反顧地承擔起了中華文明與(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化使命。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有信仰的
1939年3月底,在延安低矮的窯洞與(yu) 如豆的燈光下,冼星海創作出了中國音樂(le) 史上的不朽之作——《黃河大合唱》。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立即引發了巨大反響,並向全中國奏響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號角。奔騰不息的黃河象征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曆史,也象征著中華兒(er) 女不屈不撓的奮鬥曆史。在民族危亡的重大關(guan) 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以深重的憂患意識和廣闊的救亡情懷,帶領著中國人民奮勇抗爭(zheng) ,浴血奮戰,一次次點燃了民族內(nei) 在的火光。《黃河大合唱》正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排除萬(wan) 難,以堅定之信仰、頑強之意誌、高尚之追求去奪取勝利的鮮明寫(xie) 照。在這片貧瘠而幹涸的陝北大地上,那一盞千溝萬(wan) 壑的黃土高原窯洞中的小小油燈,向世界映射出了萬(wan) 丈光芒——在這裏,紅星即將照耀中華;在這裏,中華民族的曆史將煥發新生。一個(ge) 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延安之所以能夠成為(wei) 孕育中國革命的聖地,正是因為(wei) 它內(nei) 在的精神與(yu) 信仰。信仰是一種與(yu) 人的生命狀態緊密相連的東(dong) 西。在艱難困苦、窮乏困頓之中,信仰更能顯示出其真正的分量。1944年,毛澤東(dong) 在《為(wei) 人民服務》一文中寫(xie) 道:“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men) 有責任解救他們(men) ,我們(men) 要努力奮鬥……我們(men) 為(wei) 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這種震撼人心的解放意識與(yu) 人民情懷並沒有隨著時代的流逝,磨損其光芒,反而在今天,更加凸顯了它深邃的內(nei) 涵——一個(ge) 人的價(jia) 值與(yu) 幸福感的獲得,並不依賴於(yu) 外在條件、個(ge) 人地位、物質經濟,而是更為(wei) 深刻地與(yu) 他內(nei) 在的精神追求緊密相關(guan) 。這種精神一定是超越了個(ge) 人成敗得失的普遍的人民情懷。
艱苦卓絕的革命征程映照出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堅定信仰。在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與(yu) 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中,它仍舊以百折不撓的奮鬥意誌、堅定不移的人民情懷、勇於(yu) 創新的理論勇氣,不斷踐行著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和使命。2019年3月,習(xi) 近平主席訪問羅馬。當時,他在回答意大利眾(zhong) 議長的提問時,曾給出過一段相當精彩的答語——“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份答語所彰顯的正是這樣一種以身許國的信仰、使命、責任與(yu) 擔當。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有信心的
1989年,日裔美國學者福山發表了《曆史的終結》一文,認為(wei) 人類曆史將終結於(yu) 資本主義(yi) 的自由民主製度。而實際上,最近幾十年來,資本主義(yi) 世界愈演愈烈的貧富分化、金融危機,使得全球進入了一個(ge) 極不穩定的階段。而中國卻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踐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wei) 大鬥爭(zheng) 、建設偉(wei) 大工程、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實現偉(wei) 大夢想。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曆史性變革。要想深入探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能脫離中國自身發展的曆史語境與(yu) 文化語境。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曆史實踐與(yu) 時代開拓,不僅(jin) 塑造了全麵發展的中國形象,更向世界展示了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這是一個(ge) 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主導,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共同理想、愛國主義(yi) 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於(yu) 一體(ti) 的現代文化體(ti) 係。一方麵,它是一個(ge) 立足中國、胸懷曆史、充滿動量的文化體(ti) 係;另一方麵,它又是一個(ge) 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開放多元的文化體(ti) 係。它不僅(jin) 顯示了我們(men) 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更以“中國智慧”的方式,向全世界顯示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與(yu) 吸引力。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經過長期努力,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感興(xing) 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客觀看待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
今天的中國,是曆史上的一個(ge) 中國,同時也是邁向現代化、放眼世界的中國。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所談到的:“曆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wei) 人類對更好社會(hui) 製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確實如此,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近100年間,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70多年的風雨曆程中,為(wei) 了中國的自由與(yu) 解放、繁榮與(yu) 穩定、開放與(yu) 探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使命,不僅(jin) 煥發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光輝、引領了中國人民自由解放的革命征程,更指明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道路方向。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使命將不僅(jin) 是充分地實現我們(men) 國家與(yu) 民族的現代化,同時也將為(wei) 人類文明的普遍架構貢獻來自中國的智慧。
主講人感悟
我希望通過這次公開課的嚐試,讓大家感受到我們(men) 黨(dang) 的理論,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政治話語,它其實跟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心靈情感,每個(ge) 人的生活軌跡,每個(ge) 人的思想文化都是緊密相關(guan) 的。
也希望借此機會(hui) ,讓大家看到作為(wei) 黨(dang) 校教師的我們(men) ,其實也跟大家一樣,是個(ge) 普通人。就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的,“人民”並不是一個(ge) 僵化的概念,而是一個(ge) 個(ge) 有血有肉、有喜有憂的人。隻有關(guan) 注真實性的傳(chuan) 達,才能讓我們(men) 更加立體(ti) 、深入地感受到我們(men) 黨(dang) 的文化力量和思想力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