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貴州從(cong) 江縣聚焦產(chan) 業(ye) 扶貧,組織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指導產(chan) 業(ye) 發展。圖為(wei)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在貫洞鎮八洛村千畝(mu) 百香果基地“會(hui) 診”。
脫貧攻堅鏖戰正酣,不少扶貧幹部感慨,脫貧摘帽不難,但穩定脫貧、增收致富不易,發展產(chan) 業(ye) 是一條繞不過去的路。
在最後衝(chong) 刺的關(guan) 鍵時期,不少未摘帽地區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主攻方向,通過建強村級黨(dang) 組織這個(ge) 主心骨,破解產(chan) 業(ye) 發展的路徑、市場、人才等突出瓶頸問題,讓群眾(zhong) 摸得清市場、看得見希望,真正激發出產(chan) 業(ye) 扶貧的內(nei) 生動力。截至4月中旬,52個(ge) 未摘帽縣已發展主導產(chan) 業(ye) 122個(ge) ,帶動300多萬(wan) 貧困群眾(zhong) 人均增收1700多元,近三分之二貧困人口有新型經營主體(ti) 帶動,一方水土“富養(yang) ”一方人的脫貧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建強主心骨 提升戰鬥力
一場春雨過後,甘肅宕昌縣木耳村中藥材基地機器轟鳴,隨處可見點播地膜當歸的忙碌身影。“過去一直沿用一家一戶傳(chuan) 統種植模式,規模小、群眾(zhong) 增收難。現在村黨(dang) 支部帶領群眾(zhong) 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進行標準化、規範化、農(nong) 機化種植,還與(yu) 中天藥業(ye) 、宕昌羌源公司簽了訂單,旱澇保收。”木耳村村主任馬有全說。
春耕開始前,木耳村聯合周邊三個(ge) 村黨(dang) 支部,鼓勵村民把產(chan) 業(ye) 發展到戶資金入股到村兩(liang) 委領辦的合作社,由合作社與(yu) 貧困戶簽訂入股協議,明確分紅的原則、辦法。合作社對村民流轉的土地統一種植、管理,年底統一采摘、銷售、分紅。
群眾(zhong) 富不富,關(guan) 鍵看支部,黨(dang) 支部就是帶領群眾(zhong) 發展的主心骨。為(wei) 全力啃下最後的硬骨頭,甘肅緊扣產(chan) 業(ye) 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分級掛牌督戰,8個(ge) 未摘帽縣聚焦突出問題開展靶向療法。宕昌縣著眼提高村兩(liang) 委帶貧致富能力,製定村幹部隊伍能力素質提升輪訓方案,同時建立村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機製,選出200多名村支部書(shu) 記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推動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
這並非宕昌一地的實踐。脫貧攻堅決(jue) 戰打響以來,未摘帽地區牢牢把握抓黨(dang) 建促脫貧這條主線,讓支部在農(nong) 村改革發展中“唱主角”,提升基層黨(dang) 組織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的能力。不少村幹部感慨,黨(dang) 支部戰鬥力強了,參與(yu) 扶貧產(chan) 業(ye) 的程度深了,脫貧致富更有底氣了!
被高山峽穀環繞的雲(yun) 南怒江州,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曾經有不少村兩(liang) 委欠缺辦法、致富無門,產(chan) 業(ye) 扶貧進展緩慢。近來,怒江州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增強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力、創造力、凝聚力的政治工程來抓,支持村集體(ti) 創辦各類農(nong) 民產(chan) 業(ye) 合作社、專(zhuan) 業(ye) 協會(hui) 等服務實體(ti) ,鼓勵村集體(ti) 利用荒地、林地資源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目前,全州255個(ge) 行政村中有232個(ge) 村收益超過3萬(wan) 元,基層黨(dang) 組織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能力穩步提升。
瞄準實戰靶心,淬煉精銳之師。在逐村逐人分析研判的基礎上,甘肅臨(lin) 夏州對小學文化程度、年齡60歲以上的村幹部和履職能力不強的村幹部集中調整撤換。緊盯村幹部能力短板,開展精準化教育培訓,州級對新任村幹部全員輪訓、對現任村幹部示範培訓,縣市對所有村幹部開展全覆蓋輪訓,同時組織動員800多名村幹部參加大專(zhuan) 學曆教育,提高村幹部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的能力素質。一大批有幹勁、會(hui) 幹事、正派公道的村黨(dang) 組織帶頭人,成為(wei) 帶領群眾(zhong) 謀發展的中流砥柱。
強主心骨,關(guan) 鍵在強作風、鼓幹勁。曾經貧瘠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不少貧困村因為(wei) 抓產(chan) 業(ye) 不實,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難度大。目前自治區最後一個(ge) 未摘帽的貧困縣西吉縣就在固原。
從(cong) 3月開始,一場“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的脫貧攻堅“四查四補”專(zhuan) 項行動正在西吉全縣深入開展,5900名第一書(shu) 記、村組幹部等全麵下沉到貧困村和貧困戶家中,逐一查漏補缺。在下沉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年初受疫情影響,外銷受阻的43萬(wan) 噸馬鈴薯基本清倉(cang) ,銷量跟往年持平,價(jia) 格還比去年漲了點。
“馬鈴薯產(chan) 業(ye) 是我們(men) 的命根子,多虧(kui) 了村幹部,這下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紅耀鄉(xiang) 小莊村貧困戶郭連軍(jun) 說。這兩(liang) 天,他又收到政府發放的1000粒原種。
黨(dang) 建“鏈”上產(chan) 業(ye) 鏈 農(nong) 戶抱團闖市場
網絡直播、整理訂單、打包、配送……今年2月以來,如火如荼的“直播帶貨”背後,是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的火熱實踐。
一邊忙著采摘食用菌,一邊忙著開拓網上銷路的貴州從(cong) 江縣加瓦村第一書(shu) 記梁學輝頗有心得:“再好的扶貧產(chan) 業(ye) ,如果單打獨鬥、不成規模也很難實現穩定脫貧、整體(ti) 致富。所以,村黨(dang) 組織必須引導村民把資金、土地等生產(chan) 要素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利益聯結機製,變單打獨鬥為(wei) 抱團取暖,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受疫情影響,四川涼山州的鹽源蘋果一度滯銷,但得益於(yu) “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ye) ”的利益聯結機製,合作社對接“蘇寧拚購”開拓銷路,幫助數萬(wan) 斤蘋果“飛”出大山。“以前年收入隻有七八千元,現在跟著專(zhuan) 家學習(xi) 蘋果種植技術、做蘋果拚購,年收入一下子翻了番。”柯登村的一名村民高興(xing) 地說。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92%的貧困戶通過“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等方式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發展當中,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分股金、收租金、拿薪金,家庭收入穩定增長。不少未摘帽地區根據自身情況,量體(ti) 裁衣,在黨(dang) 建引領整合資源方麵完善機製、補齊短板,狠抓攻堅——
組織如何發力?貴州不斷在實踐層麵破解這一難題,實行了12位省領導領銜12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的高位推動舉(ju) 措,宣傳(chuan) 部長抓茶產(chan) 業(ye) 、組織部長抓食用菌產(chan) 業(ye) 、政法委書(shu) 記抓蔬菜產(chan) 業(ye) ……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的優(you) 勢和傳(chuan) 統得到極大發揮;在全省範圍內(nei) 推廣“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組織方式,把黨(dang) 支部建在合作社中、產(chan) 業(ye) 鏈上,推動村集體(ti) 經濟和群眾(zhong) “雙增收”。還剩兩(liang) 個(ge) 未摘帽縣的黔東(dong) 南州已建立1600多個(ge) 合作社黨(dang) 支部,組織帶動28萬(wan) 農(nong) 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有效防止和減少脫貧後返貧的現象。
資源如何聚合?“支部+扶貧車間”模式被稱為(wei) 甘肅臨(lin) 夏州的一次“革命性變革”。黨(dang) 組織牽線搭橋,一手牽起企業(ye) 資源、培訓力量,統籌資金使用,一手發動黨(dang) 員進行示範引領,建設廠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扶貧車間,讓群眾(zhong) 掌握技能、就近就業(ye) 、增加收入。目前,臨(lin) 夏州共建成扶貧車間134個(ge) ,帶領7100多名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ye) 。“小車間”鼓起了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錢袋子”。
聯建幫扶如何幫、怎樣扶?新疆和田、喀什兩(liang) 地區深入挖掘內(nei) 地省區市和援疆單位的幫扶資源,黨(dang) 組織聚焦重點、瞄準難點,圍繞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等難題,服務招商引資、拓展產(chan) 品銷路。“五一”假期,48.1噸來自新疆和田洛浦縣的冷凍白條鴨,通過點對點運輸,“飛”進了北京市場,解決(jue) 和田帶貧企業(ye) 的燃眉之急。這場跨越了8000裏路的“相聚”,正是兩(liang) 地結對幫扶工作走向深入的寫(xie) 照。目前,北京四係鴨繁育養(yang) 殖基地落戶洛浦,提升當地“造血”能力,5000個(ge) 貧困家庭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黨(dang) 旗飄處產(chan) 業(ye) 興(xing) 。專(zhuan) 家表示,在產(chan) 業(ye) 鏈中注入“黨(dang) 組織+”的力量,讓黨(dang) 組織的政治優(you) 勢與(yu) 各層級的技術、資金和市場優(you) 勢無縫對接,即便從(cong) 事低端種植養(yang) 殖業(ye) 的小農(nong) 戶,經過標準化的科學管理,也能成為(wei) 龍頭企業(ye) 的供應散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激活內(nei) 生動力 增強產(chan) 業(ye) “續航力”
“都有,都有啊。”4月5日,四川涼山州金陽縣李子坪村委會(hui) 的平壩上,基層幹部正把魔芋種子“借”給建檔立卡貧困戶。領取種子的群眾(zhong) 在收獲時按同等重量歸還魔芋,若還想擴大生產(chan) 規模可以申請延遲歸還。依靠“借芋還芋”,金陽縣幫助貧困群眾(zhong) 擴大魔芋種植麵積5000畝(mu) 以上。
在這種激勵機製下,變化悄然發生,許多貧困戶看到別人種魔芋致富,便主動提出種魔芋。曾經讓村黨(dang) 組織煩惱的問題迎刃而解:大家幹勁很足,不用費很多口舌做思想工作了。
“隻有激發內(nei) 生動力,幫助群眾(zhong) 擺脫思想觀念和知識技能上的貧困,才能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動力,才能從(cong) 根子上解決(jue) 涼山之貧。”喜德縣阿吼村第一書(shu) 記王小兵深有感觸地說。
如何激發內(nei) 生動力?專(zhuan) 家表示,扶貧產(chan) 業(ye) 擁有持久“續航力”,一方麵要對貧困群眾(zhong) 加大技術培訓,幫助他們(men) 既富“口袋”,也富“腦袋”;一方麵要引導人才回流,優(you) 化造血機能,利用“互聯網+”,拓寬產(chan) 業(ye) 、旅遊等發展。在這項內(nei) 培外引的工作中,黨(dang) 組織要充當橋梁紐帶。
新疆對剩餘(yu) 10個(ge) 未摘帽縣、559個(ge) 未退出村、16萬(wan) 多未脫貧人口進行全麵督戰,因村、因戶、因人施策,以興(xing) 辦村級小產(chan) 業(ye) 拓展用工崗位,以培訓村民技能、服務就業(ye) 創業(ye) 激活脫貧內(nei) 生動力。墨玉縣委書(shu) 記張冠軍(jun) 坦言:“組織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開展送技上門活動,促使貧困群眾(zhong) 轉變觀念,主動選擇就業(ye) 、創業(ye) ,這是激發內(nei) 生動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記者從(cong) 雲(yun) 南省委組織部了解到,雲(yun) 南省正大力實施農(nong) 村優(you) 秀人才回引計劃,由鄉(xiang) 鎮青年人才黨(dang) 支部和村黨(dang) 組織具體(ti) 負責,重點摸排致富帶頭人、外出經商和務工人員等本地優(you) 秀人才情況,確定一批農(nong) 村優(you) 秀人才作為(wei) 回引對象,對這些人才領辦創辦農(nong) 業(ye) 經營實體(ti) 、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給予支持。人才的引入,較短時間內(nei) 給貧困地區注入了活力,產(chan) 業(ye) 發展亮點頻現。
疫後春暖,八桂大地,雲(yun) 端“嘹歌”唱出新韻。一場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網絡直播活動火熱上線,一天就為(wei) 廣西融水、隆林等7個(ge) 貧困縣帶來超89萬(wan) 的銷售額,產(chan) 業(ye) 脫貧路正越走越寬。
融水縣委書(shu) 記楊恩維對今年脫貧信心滿滿:“產(chan) 業(ye) 就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錢袋子’。憑借特色產(chan) 業(ye)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樂(le) 意來融水創業(ye) ,脫貧致富更有奔頭。我相信,融水一定能夠摘掉貧困的帽子!”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