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節目特別邀請《紅岩》作者之一羅廣斌的女兒(er) 胡波、羅廣斌的孫子羅際、著名作家和革命家馬識途、“江姐”原型江竹筠的孫子彭壯壯,以及《紅岩》英烈的後代們(men) ,共同帶領觀眾(zhong) 走進“烈火”,去探尋隱藏在感人至深的文字背後的殘酷歲月。

江竹筠

  她是小說《紅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她是在渣滓洞監獄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的巾幗英雄,她的事跡被廣為(wei) 傳(chuan) 頌,影響和激勵了幾代人。她就是江竹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優(you) 秀黨(dang) 員、著名革命女烈士。

  江竹筠,四川省自貢市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大山鋪鎮江家灣一個(ge) 農(nong) 民家庭。她8歲隨母親(qin) 逃荒到重慶,10歲進襪廠當童工,後考入重慶南岸中學和中國公學附中。

  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40年秋,她進入中華職業(ye) 學校學習(xi) ,並擔任該校地下黨(dang) 組織負責人,從(cong) 事青年學生的工作。

  1943年,黨(dang) 組織安排她為(wei) 當時中共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當助手,做通信聯絡工作。同時,他倆(lia) 扮作夫妻,組成一個(ge) “家庭”,作為(wei) 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guan) 和地下黨(dang) 組織整風學習(xi) 的指導中心。

  根據黨(dang) 的指示,1944年,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學,以普通學生的身份做黨(dang) 的工作。1945年,江竹筠與(yu) 彭詠梧結婚,後留在重慶協助彭詠梧工作,負責處理黨(dang) 內(nei) 事務和內(nei) 外聯絡工作,同誌們(men) 都親(qin) 切地稱她江姐。

  1947年,江竹筠受中共重慶市委的指派,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yu) 國民黨(dang) 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zheng) 。在丈夫彭詠梧的直接領導下,江竹筠還擔任了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絡和組織發行工作。這年春夏,川東(dong) 黨(dang) 組織開始把工作重點轉向農(nong) 村武裝鬥爭(zheng) ,彭詠梧奉上級指示赴川東(dong) 領導武裝鬥爭(zheng) ,任中共川東(dong) 臨(lin) 時委員會(hui) 委員兼下川東(dong) 地方工作委員會(hui) 副書(shu) 記。江竹筠以中共川東(dong) 臨(lin) 委及下川東(dong) 地委聯絡員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鬥爭(zheng) 最前線。

  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竹筠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說:“這條線的關(guan) 係隻有我熟悉,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

  6月14日,由於(yu) 叛徒出賣,江竹筠不幸被捕,被關(guan) 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國民黨(dang) 軍(jun) 統特務用盡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殘酷地將竹簽釘進她的十指,妄想從(cong) 這個(ge) 年輕的女共產(chan) 黨(dang) 員身上打開缺口,破獲地下黨(dang) 組織。麵對敵人的嚴(yan) 刑拷打,江竹筠始終堅貞不屈,“你們(men) 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意誌是鋼鐵!”

  1949年11月14日,重慶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國民黨(dang) 軍(jun) 統特務殺害於(yu) 渣滓洞監獄,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獻出了年僅(jin) 29歲的生命。

  重慶“11·27大屠殺”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在即,當時被稱為(wei) 兩(liang) 口“活棺材”的渣滓洞、白公館,集中關(guan) 押著大批革命黨(dang) 人和進步人士。國民黨(dang) 反動派逃跑前,對囚禁在白公館、渣滓洞等監獄的革命者進行大規模屠殺,製造了重慶“11·27大屠殺”,300餘(yu) 人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