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圍中使用的望遠鏡

來源:ky体育中心

  【字幕】湖北大悟

  【字幕】中原突圍紀念館講解員 辜小娟

  【同期】陳列在我們(men) 中原突圍紀念館的這隻望遠鏡,是原中原軍(jun) 區部隊第二縱隊第十四旅政治部主任劉友海於(yu) 1978年捐贈的。這隻望遠鏡原產(chan) 於(yu) 美國,是劉友海在戰場上繳獲的,它見證了中原突圍那段光榮而艱難的歲月。

  抗戰勝利後,中原地區成為(wei) 全國解放區的前哨陣地,蔣介石發動全麵內(nei) 戰,要將其大量軍(jun) 力從(cong) 西南投送到華中、華北和東(dong) 北前線,必先奪取中原。而新四軍(jun) 第五師雄據於(yu) 此,成為(wei) 國民黨(dang) 軍(jun) 調兵遣將的重大障礙,因此中原解放區像是一把利劍,插在國民黨(dang) 統治集團的心髒地帶。

  【字幕】中原軍(jun) 區舊址

  【同期】從(cong) 1946年1月份開始,國民黨(dang) 軍(jun) 就對中原地區實行了嚴(yan) 酷的經濟封鎖,並且禁止糧食及一切生活物資進入到中原部隊駐地,於(yu) 是當時中原軍(jun) 區部隊五、六萬(wan) 人就被圍困在了以宣化店為(wei) 中心的狹小地帶。國民黨(dang) 軍(jun) 調集了30萬(wan) 大軍(jun) ,將中原區部隊重重包圍。

  1946年4、5月間,中原地區的局勢異常緊張,蔣介石自認為(wei) 其內(nei) 戰部署已經就緒,於(yu) 是要下定決(jue) 心在中原地區發動內(nei) 戰,並計劃在5月5日至9日全部殲滅中原軍(jun) 區部隊,內(nei) 戰一觸即發。

  【字幕】周恩來與(yu) 馬歇爾

  【同期】在這山雨欲來、黑雲(yun) 壓城之際,周恩來竭力督促美方代表馬歇爾、國民黨(dang) 代表徐永昌一起前往宣化店進行軍(jun) 事調處。

  【字幕】宣化店談判舊址

  【同期】1946年5月8日上午,周恩來和美蔣代表在湖北會(hui) 館裏麵舉(ju) 行了和平談判。

  【字幕】周恩來與(yu) 白魯德

  【字幕】周恩來前往宣化店途中涉水過河

  【同期】當時的美國首席代表馬歇爾派白魯德過來參加談判,國民黨(dang) 的首席代表徐永昌派的是王天明。在談判桌上,李先念曆數了國民黨(dang) 軍(jun) 進犯中原部隊、搶占村鎮、殺害居民的種種暴行。當時,周恩來也非常嚴(yan) 正地指出,如果中原內(nei) 戰爆發,就意味著和談結束,成為(wei) 全國內(nei) 戰的起點,現在全國需要和平,內(nei) 戰應當無條件停滯。

  這次談判挫敗了國民黨(dang) 蔣介石要在5月5日到9日全部殲滅中原軍(jun) 區部隊的陰謀計劃,並且推遲了內(nei) 戰爆發的時間。5月9日,三方代表就返回到了漢口,5月10日在漢口的楊森花園簽訂了《漢口協議》。該協議的簽訂使全麵內(nei) 戰的爆發推遲了50多天,這在戰略上也非常大地支持了在華東(dong) 、華北和東(dong) 北地區的兄弟部隊,也為(wei) 後來的中原突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中原軍(jun) 區部隊是兵分四大路來實施突圍的,主力是以宣化店南北兩(liang) 線向西突圍,其他部隊則在東(dong) 西北線相互策應配合行動。當時中原突圍戰役的主力軍(jun) 是由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率領的北路軍(jun) ,於(yu) 6月26晚上撤離了宣化店,向平漢鐵路鄂豫交界的武勝關(guan) 至信陽、柳林東(dong) 側(ce) 開進。6月30淩晨,北路軍(jun) 各部全部突破了平漢線,搶在國民黨(dang) 軍(jun) 在7月1日發動全國總攻之前,跳出了敵人的內(nei) 層包圍圈,並且在經過鮑魚嶺和南化塘的激戰之後,於(yu) 7月下旬勝利到達陝南,實現了從(cong) 宣化店向秦嶺的偉(wei) 大戰略轉移。由王樹聲率領的南路軍(jun) 13000餘(yu) 人,在6月26號晚上也撤離了宣化店,6月30日在孝感王家店至魏家店一線與(yu) 國民黨(dang) 軍(jun) 發生激戰,7月1日也突破了平漢鐵路內(nei) 層封鎖線,8月27日與(yu) 江漢軍(jun) 區部隊在湖北十堰的房縣會(hui) 師,開始鄂西北根據地的創建工作。由皮定均率領的第一縱隊第一旅,在完成聲東(dong) 擊西的掩護任務後再向東(dong) 突圍,橫跨鄂豫皖三個(ge) 省,曆時24天,行程750公裏,經過了大小23次戰鬥,斬關(guan) 奪隘才順利到達蘇皖解放區,並且與(yu) 華中軍(jun) 區部隊勝利會(hui) 合。由張體(ti) 學率領的鄂東(dong) 獨立第二旅,在宣化店完成了掩護主力部隊向西突圍的重任後再向東(dong) 突圍。但是就在即將邁進華中解放區的時候,意外接到了中共中央的電令,要求該部停止東(dong) 進,留在大別山堅持打遊擊。麵對這走與(yu) 留、生與(yu) 死的抉擇,獨二旅6000餘(yu) 人從(cong) 大局出發,服從(cong) 中央的決(jue) 定,再次殺進國民黨(dang) 軍(jun) 的包圍圈。

  中原突圍戰役,它以政治、軍(jun) 事、戰略上的全麵勝利,而被載入中共黨(dang) 史軍(jun) 史的光輝史冊(ce) 。首先從(cong) 政治上它揭露了國民黨(dang) 蔣介石“假和談、真內(nei) 戰”的虛偽(wei) 本質;在戰略上,它牽製了國民黨(dang) 軍(jun) 的有生力量,極大地支援了兄弟解放區的反內(nei) 戰鬥爭(zheng) 。1946年7月15日,毛澤東(dong) 給中原局中的電報中說,整個(ge) 突圍戰役是勝利的,敵人毫無所得,你們(men) 這一行動牽製了程潛、劉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給反動派以極大的震動與(yu) 困難,故你們(men) 的行動關(guan) 係全局甚大。在軍(jun) 事上,它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5萬(wan) 對36萬(wan) ,在曆時36天的中原突圍戰役中,斃傷(shang) 俘國民黨(dang) 軍(jun) 12,000千餘(yu) 人,我軍(jun) 傷(shang) 亡8000餘(yu) 人,勝利突破國民黨(dang) 軍(jun) 的重重包圍,取得解放戰爭(zheng) 首戰的偉(wei) 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