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優(you) 秀文明成果、國外先進經驗,既要保持開放心態,同時也要有一個(ge) 立足中國實際的消化吸收過程
把握好開放和自主的關(guan) 係,越是開放就越要自主,中國的發展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世界可以聽見中國開放的鏗鏘之聲,更能看見中國獨立自主的身影。在6月的G20大阪峰會(hui) 上,中國宣布將新設6個(ge) 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既是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窗口,更是一係列自主製度創新的試驗田。這如同中國發展的一個(ge) 縮影,開放是自主基礎上的開放,始終紮根中國大地與(yu) 世界互動。
回首新中國70年奮鬥征程,可以發現,中國不斷走向世界、不斷學習(xi) 世界、不斷融入世界,同時堅持以我為(wei) 主,吸收借鑒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在與(yu) 世界互動的過程中,中國既堅持擴大開放,又堅持中國特色、立足中國實際;既堅持交流互鑒,又堅持獨立自主。兩(liang) 者相輔相成,匯成新中國70年長河浩蕩之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黨(dang)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堅持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yi) 革命道路、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jue) 心,是我們(men) 黨(dang) 不斷從(cong) 挫折中覺醒、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men) 學習(xi) 蘇聯經驗,但在實踐中我們(men) 黨(dang) 很快就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蘇為(wei) 鑒,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積累了重要經驗、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之後,我們(men)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既堅持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可以說,“不忘本來”與(yu) “吸收外來”的結合,正是新中國70年能永遠“麵向未來”的關(guan) 鍵。
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大國,中國如何與(yu) 世界打交道、如何實施開放,沒有成功先例可循,因此必須立足國情,走一條獨立自主的開放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一定要有發展的觀點,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為(wei) 中心,著眼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運用,著眼於(yu) 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yu) 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這樣的方法論啟示我們(men) ,既要打開眼界更要立足自身,對於(yu) 優(you) 秀文明成果、國外先進經驗,要保持開放心態,同時也要有一個(ge) 立足中國實際的消化吸收過程,堅持辯證取舍、洋為(wei) 中用。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就曾對中國廣泛汲取外部經驗和資源,同時又充分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因地製宜進行發展的方式給予高度評價(jia) 。把握好開放和自主的關(guan) 係,越是開放就越要自主,中國的發展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由此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為(wei) 什麽(m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當代中國的偉(wei) 大社會(hui) 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新中國70年的重要啟示在於(yu) ,無論在理論層麵還是實踐層麵,我們(men) 都必須在發展過程中把握好中與(yu) 西、內(nei) 與(yu) 外之間的內(nei) 在張力,處理好借鑒與(yu) 自立、開放與(yu) 自主的辯證關(guan) 係。在全球日益成為(wei) 一個(ge) 地球村的時代,在經濟全球化這不可逆轉的曆史大勢中,我們(men) 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之時,更需要獨立自主,更需要堅持走自己道路的決(jue) 心和定力。
1988年,一位發展中國家的政要來到北京,希望鄧小平同誌能談一談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鄧小平同誌回答道:“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cong) 自己的實際出發來製定政策。”他還補充說:“不但經濟問題如此,政治問題也如此。”在學習(xi) 和借鑒他國經驗過程中,中國不僅(jin) 沒有失去自我,反而用自己的眼光冷靜判斷,進而博采眾(zhong) 長、推陳出新。這條寶貴的經驗,對世界各國發展具有啟發意義(yi) ,足以沉澱為(wei) 全人類的一筆財富。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