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這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條重要經驗。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高度,以馬克思主義(yi) 政治家、理論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戰略定力,科學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麵臨(lin) 的安全形勢,就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hui) 大局穩定提出了明確要求,為(wei) 我們(men) 切實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備豫不虞,為(wei) 國常道”。我們(men) 黨(dang) 是生於(yu) 憂患、成長於(yu) 憂患、壯大於(yu) 憂患的政黨(dang) 。1945年毛澤東(dong) 同誌在黨(dang) 的七大上作結論報告,在講“準備吃虧(kui) ”時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多次重大會(hui) 議上專(zhuan) 門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擺在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首位;在去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闡述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等重大問題。如今,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又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wei) 這次省部級專(zhuan) 題研討班的主題,充分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一以貫之的憂患意識、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的原則理念。這些年來,麵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jue) 重大矛盾,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是我們(men) 黨(dang) 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形勢總體(ti) 上是好的,同時我們(men) 前進道路上麵臨(lin) 的困難和風險也不少。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麵對的矛盾和問題發生了深刻變化,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工作對象和工作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我們(men) 黨(dang) 長期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要求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隻有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著力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hui) 大局穩定,才能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就防範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hui) 、外部環境、黨(dang) 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確要求。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xi) 、深刻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豐(feng) 富內(nei) 涵、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麵對波譎雲(yun) 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wei) 夷、轉危為(wei) 機的戰略主動戰,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luan)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我們(men) 就更有“亂(luan) 雲(yun) 飛渡仍從(cong) 容”的戰略定力。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我們(men) 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進。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