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說•說榜樣⑥ 話說英雄國測一大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

  張朝暉:測繪人的故事

  編者按:無論是在高高的山崗上,還是在密密的叢(cong) 林裏,有國測一大隊隊員的地方,就有黨(dang) 旗高高飄揚,就有黨(dang) 員凝聚的強大力量。雪峰之巔有他們(men) 拚搏的印跡,火舞黃沙有他們(men) 揮灑的汗水,巍巍青山有他們(men) 攀爬的身影。

  薪火傳(chuan) 遞於(yu) 手,旗幟飄揚在心。這是他們(men) 的信仰,更是他們(men) 傳(chuan) 承的“法寶”。他們(men) 的義(yi) 無反顧,他們(men) 的勇於(yu) 擔當,就是堅守不變的衷情。以下為(wei) 測繪人張朝暉講述的國測一大隊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我叫張朝暉,是國測一大隊外業(ye) 隊員。

  作為(wei) 一個(ge) 基層測繪工作者、一名普通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在國測一大隊生活工作了30多個(ge) 春秋。30多年來,我親(qin) 身經曆或耳聞目睹了一大隊測繪隊員,用汗水和意誌、用鮮血和生命,測天量地,繪製出祖國的版圖。隊員們(men) 樸實、平凡,但卻有熱愛祖國、忠誠事業(ye) 的初心,有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下麵,我就講一講他們(men) 的故事。

  1959年7月,在執行國家一等三角鎖聯測任務時,組長宋澤盛帶領劉明、常虎來到新疆阿爾泰山,準備開展尖山點的大地控製測量。尖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突兀淩空的山頂巨石,有如一把刺天利劍,令人望而生畏,不要說攀登,看一眼都讓人心悸。

  在宋澤盛的帶領下,三名測繪隊員身負沉重的儀(yi) 器裝備,一步一步地在光滑陡峭的岩石上爬行,經過一番艱難的攀登,終於(yu) 到達山頂。連續兩(liang) 個(ge) 晝夜,他們(men) 一邊觀測、記錄,一邊計算成果、整理資料。任務完成後,疲憊不堪的測繪隊員在尖山頂上,背靠石墩,各據一方,昏然入睡,完全忘了近在咫尺的深淵,直到黎明前被一陣冰雹打醒。

  隨後,他們(men) 開始收拾東(dong) 西下山,年輕隊員常虎主動背起了四、五十斤重的儀(yi) 器箱。上山不易、下山更難。尤其是冰雹將地麵打得濕漉漉的,石上的苔蘚又軟又滑。常虎被儀(yi) 器壓得伸著脖子直喘氣,額頭上的汗珠子不斷往下流淌。突然,常虎的腳下一滑,儀(yi) 器箱撞到了身邊的峭壁,整個(ge) 人被反彈向懸崖一方,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宋澤盛一個(ge) 箭步上前,用雙手抓住隊友往回拉,隊友和儀(yi) 器保住了,宋澤盛卻因身體(ti) 失去平衡,跌落深達幾十米的懸崖,壯烈犧牲。

  那一年,宋澤盛隻有29歲。麵對隊友的險情,他毫不猶豫地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他人的平安,也將自己平凡而絢麗(li) 的生命之花,綻放在新疆的阿爾泰山麓。

  時隔一年,同樣的熱血青春,同樣的年輕生命,又隕落在了另一個(ge) 測區。那一年,國測一大隊承擔了國家坐標控製網布測任務。4月底,31歲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技術員吳昭璞,帶領一個(ge) 水準測量小組,來到新疆南湖無邊無垠的戈壁沙漠腹地。藍天高遠而深邃,空氣炙熱,沙石燙腳,小組攜帶的一箱蠟燭已融化成了液體(ti) 。在到達測量點後,第二天早晨,吳昭璞照例去給同伴們(men) 的水囊灌水。可當他走到水桶跟前時,發現盛滿清水的水桶漏了,珍貴的水悄無聲息地滲入到了戈壁沙地中。在沙漠戈壁沒有水,就意味著死亡,每個(ge) 人心裏都非常清楚。沉默了一會(hui) 兒(er) ,吳昭璞果斷地對大家說:“沒有水了,必須盡快撤離。你們(men) 兩(liang) 人一組,確定好路線趕緊往外撤,我留下來看守儀(yi) 器和資料。”年輕隊員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怎麽(me) 能這樣,要走大家一起走!”吳昭璞看著隊友們(men) 堅定地說:“大家一起走不行,一來這裏的作業(ye) 任務還沒有結束,二是這麽(me) 多寶貴的儀(yi) 器和資料也帶不出去,儀(yi) 器在人就在。你們(men) 輕裝走出戈壁,我等你們(men) 回來。”

  三天後,隊員們(men) 帶著清水艱難返地回工作地點,當他們(men) 看到茫茫戈壁深處的景象時,全都驚呆了:吳昭璞靜靜地趴在戈壁上,頭朝著隊員們(men) 離開的方向,他的嘴裏、鼻孔裏全是黃沙,雙手深深地插在沙子裏。持續高溫的烘烤,身高一米七五的漢子,身軀已幹縮到不足四尺。一切仿佛都凝固了。他們(men) 不能相信眼前的場景,繪圖的墨水被喝幹了,隊員的牙膏被吃光了,一個(ge) 充滿活力的年輕生命被無情的戈壁吞噬了。更沒人相信,似自己兄弟一般的戰友,被大自然定格為(wei) 如此悲壯的畫麵!而在他的身後,所有的儀(yi) 器和資料都用自己的工作服包裹得嚴(yan) 嚴(yan) 實實、完好無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吳昭璞仍沒忘記保護好這些讓他視為(wei) 比生命更重要的寶貝。“兄弟啊,你不是說要等我們(men) 回來嗎?你不說好完成任務後一起回家嗎?”隊友們(men) 大聲呼喊、放聲痛哭,但回答他們(men) 的隻有沙漠裏呼嘯的風聲。吳昭璞就這樣長眠於(yu) 大漠之中,沒有青塚(zhong) ,沒有墓碑,唯一留給他的是一隻裝滿清水的軍(jun) 用水壺。

  一個(ge) 年輕的大學畢業(ye) 生,一個(ge) 忠誠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就這樣堅決(jue) 地把生的機會(hui) 獻給了別人,把死的絕望留給了自己!就這樣堅定地把他對同誌的情、對事業(ye) 的忠、對祖國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這片廣袤大地!

  出測前的那年春節,吳昭璞回家探親(qin) ,他第一次見到了剛剛4個(ge) 月大的兒(er) 子,可兒(er) 子還不能叫他一聲“爸爸”。然而,這次短暫的時光便成了他唯一一次見到孩子、也是最後一次見到妻子的訣別。多年以後,吳昭璞的兒(er) 子繼承父業(ye) ,來到了國測一大隊。在小吳的記憶裏,自然沒有父親(qin) 的印象,但他最遺憾和痛苦的是,每年清明節,他不知道在哪裏給父親(qin) 磕上一個(ge) 頭、添上一掊土。

  小吳第一次去野外執行任務,就申請去了父親(qin) 曾經戰鬥過的新疆南湖。在茫茫沙漠,小吳沒能找到父親(qin) 的墓地,由於(yu) 風沙侵蝕,當年埋葬父親(qin) 遺體(ti) 的地方,已經沒有任何蹤跡。小吳買(mai) 了兩(liang) 個(ge) 塑料桶,裝上滿滿的清水,他麵對蒼天,大聲哭喊著“爸爸,我給您送水來啦”。

  像吳昭璞這樣衝(chong) 鋒在前,不惜犧牲個(ge) 人幸福乃至生命,用鮮血和汗水丈量祖國錦繡山河的測繪隊員,國測一大隊有很多很多。他們(men) 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每一個(ge) 國測一大隊隊員的心裏;他們(men) 的音容笑貌永遠珍藏在每一位隊員的記憶中;他們(men) 的精神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測繪人!

  在國測一大隊這個(ge) 集體(ti) 裏,幾乎每個(ge) 外業(ye) 隊員都會(hui) 麵臨(lin) 艱苦、但沒有人猶豫,都會(hui) 飽含辛酸、但沒有人放棄,都有無私奉獻、但沒有人埋怨。都食人間煙火,誰不兒(er) 女情長?在每次隊員外出測量時,留在身後的都是妻子的思念、兒(er) 女的盼望、父母的牽掛。他們(men) 有對妻子、對兒(er) 女、對父母的深深愧疚,但更有對黨(dang) 、對事業(ye) 、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就是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men) 無私奉獻,為(wei) 祖國的建設和發展默默地貢獻著測繪人的力量。

  大隊的老工程師邵世坤曾說:“大地測量是黨(dang) 交給我們(men) 的事,是個(ge) 嚴(yan) 實活、良心活,你必須用心、必須熱愛、必須把它幹好。”老隊員鬱期清也說過:“國家的任務,豁出命也必須完成好,否則就是丟(diu) 國測一大隊的臉!”他們(men) 的話雖然樸實無華,但卻能感受到那強烈的使命感和集體(ti) 榮譽感。這質樸的話語飽含著對測繪的熱愛;飽含著做人做事的擔當,也飽含著對黨(dang) 和國家的忠誠。

  力量來自於(yu) 信念,成績來源於(yu) 堅持。正如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所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國測一大隊的隊員們(men) ,將始終牢記黨(dang) 的根本宗旨,傳(chuan) 承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測繪精神,甘灑熱血測神州,殫精竭慮繪藍圖!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16日 10:34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