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ei) 容提要
本集以孝道為(wei) 主題,選取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提到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lin) 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古典詩詞,從(cong) 孝道的角度,展示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qin) 、尊老敬老的傳(chuan) 統美德,展示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實際行動,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以及在執政中把養(yang) 老、孝老、敬老的具體(ti) 措施落到實處,真正做到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醫、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樂(le) ;使“孝道”提升到“為(wei) 人民服務”的國家治理層麵,納入到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教育。這就使“孝”體(ti) 現為(wei) 大孝、大愛、大義(yi) ,為(wei) 孝道美德注入了豐(feng) 富內(nei) 容和新的活力,開辟了新時代孝道觀念的新境界。
整體(ti) 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係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的同學們(men) ,歡迎你們(men) 。
我們(men) 中國人常說一句老話,百善孝為(wei) 先。為(wei) 什麽(me) 如此強調孝的重要性呢?因為(wei) 在中國的文化當中,這是人之所以為(wei) 人的一種天性。所以今天新時代我們(men) 仍然講孝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大力地倡導孝老愛親(qin) 的思想觀念。
今天我們(men) 這期節目就以孝道為(wei) 主題,我們(men) 通過解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係列相關(guan) 論述當中的用典來深入地領會(hui) 和學習(xi) 新時代的孝老愛親(qin) 、尊老敬老的論述。
好,現在讓我們(men) 掌聲歡迎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dang) 校王傑教授。
思想解讀人王傑:
大家好!這一集我們(men) 談孝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孝敬父母,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並且在十九大報告中大力倡導,激勵人們(men) 要向上向善、孝老愛親(qin) 、忠於(yu) 祖國、忠於(yu) 人民。
一個(ge) “孝”字寫(xie) 盡了天下兒(er) 女對父母孝養(yang) 、孝敬的真摯感情,寫(xie) 出了對社會(hui) 上所有老人的關(guan) 愛與(yu) 幫助,一個(ge) “愛”字道出了千萬(wan) 父母對兒(er) 女的真摯感情,也道盡了千萬(wan) 兒(er) 女對父母養(yang) 育之恩的真心回報。
關(guan) 於(yu) 孝道我想談兩(liang) 個(ge) 問題:
第一呢,就是孝老愛親(qin) 。
第二個(ge) 問題就是尊老敬老。
關(guan) 於(yu) 孝老愛親(qin) ,下麵我們(men) 看一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他是怎麽(me) 談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qin) 情。家和萬(wan) 事興(xing) 、天倫(lun) 之樂(le) 、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jian) 持家等,都體(ti) 現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lin) 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遊子吟》,生動表達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庭情結。
主持人康輝: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hui) 上他講的一段話。在講話中他引用了唐代詩人孟郊那首著名的《遊子吟》。
這首詩婦孺皆知,幼兒(er) 園的孩子都會(hui) 背。但是,年輕的朋友們(men) ,我很想說,這首詩在年輕的時候不一定真能讀得懂。
我想問問同學們(men) ,誰知道這首詩是孟郊多大年齡的時候寫(xie) 的?
這位女同學。
觀眾(zhong) :
我認為(wei) 這是孟郊青年離家時寫(xie) 的。
主持人康輝:
青年離家時寫(xie) 的。你也覺得這應該是一個(ge) 年輕人懷著赤子之心寫(xie) 的作品,對吧?
但是我要告訴你正確答案,是孟郊50歲的時候,這在古時候是個(ge) 知天命的年紀,他寫(xie) 下了這首歌頌母愛的真摯的詩篇。
那麽(me) 這首詩寫(xie) 下的時候,孟郊經曆了怎樣的人生際遇,這首詩又何以流芳千古呢?
現在讓我們(men) 請出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中南大學楊雨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經典釋義(yi) 人楊雨:
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大家好。
剛才這位同學有回答說這首《遊子吟》很可能是詩人在青年時期離家的時候告別母親(qin) 所寫(xie) 下的。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答案從(cong) 感覺上來說,而且從(cong) 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人生經曆來說,其實還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座的現場的觀眾(zhong) 朋友,很多都是大學生,而且很多是從(cong) 外地考到北京來的大學生,可能都經曆過高考結束,第一次離開家,第一次遠離父母,然後到外地去求學這樣的一個(ge) 階段。在臨(lin) 行之前,往往都是由父母精心地為(wei) 大家準備行李,生怕忘了這樣,忘了那樣。所以這首《遊子吟》好像真的是青年學子第一次要遠離父母溫暖的懷抱的時候寫(xie) 下的這首感念父母的,尤其是母親(qin) 的養(yang) 育之恩,希望將來能夠報答母親(qin) ,報答父親(qin) 的這樣一首詩篇。
當然這是我們(men) 的一種感覺,曆史的事實恰恰和我們(men) 的感覺是有誤差的。因為(wei) 這首詩它的作者是中唐一位著名的詩人叫孟郊。孟郊這位詩人雖然很有才華,但是在考場上恰恰是不得誌,蹉跎半生,在46歲這一年才終於(yu) 考中了進士,可是我們(men) 也知道,在唐朝考中進士並不意味著你馬上就能做官,它還需要經過人事部門的人才選拔的考試,而且還有沒有空缺的職位,有沒有重要人物的推薦,都是你能不能當官的必要的前提條件。所以孟郊在46歲考中進士之後,並沒有機會(hui) 馬上步入仕途,一直到4年之後,也就是他50歲的時候,他才終於(yu) 等來了一紙任命,他被任命為(wei) 溧陽縣尉。盡管好像不那麽(me) 如人意,但是對於(yu) 孟郊來說,畢竟他有了一個(ge) 安身立命的職位,而且有了一份可以勉強來養(yang) 家糊口的薪水和俸祿。所以在他50歲這一年他來到溧陽,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趕回老家,將他的老母親(qin) 接到溧陽來奉養(yang) 。所以這首《遊子吟》恰恰不是孟郊在青年時代告別老母親(qin) 寫(xie) 下的詩篇,而是他們(men) 母子在經曆了漫長的分離之後,終於(yu) 能夠把老母親(qin) 接到身邊,然後長長久久地陪伴她,寫(xie) 下來的這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lin) 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想,穿著母親(qin) 親(qin) 手縫製的衣裳,無論遊子走多遠,離開家有多久,隻要一想起遠方的家,有老母親(qin) 在等待著他回來,他都會(hui) 感到一份安心、一份踏實。如果說為(wei) 遠行的遊子縫補衣裳是每一位母親(qin) 最樸素的表達,這個(ge) 母親(qin) 的愛的一種方式的話,那麽(me) 兒(er) 子對於(yu) 母愛的深切感受和情感的回報,我想也許比母愛的無私付出要更加地難得,更加地珍貴。所以這首《遊子吟》的核心我覺得不在前四句,而在最後兩(liang) 句,那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對於(yu) 孟郊來說,我覺得這個(ge) “報得三春暉”的“報”字就顯得更加地珍貴了。因為(wei) 我們(men) 剛才有介紹,他直到46歲才考中進士,直到50歲才終於(yu) 謀得一官半職,然後能夠相對比較長久地陪伴在老母親(qin) 的身邊。我想,如果不是有老母親(qin) 一直在他的身後支持他、鼓勵他,他可能老早就放棄了,他可能堅持不到最後。
所以我想,這兩(liang) 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包含了孟郊對於(yu) 母親(qin) 的一種無比愧疚的這樣一種感情。
當然了,我想對於(yu) 每一位母親(qin) 而言,其實兒(er) 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兒(er) 子掙了多少錢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報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沒有“寸草心”。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楊雨教授給我們(men) 的講解。
今天我們(men) 在講孝道,我想重複我的一個(ge) 觀點,就是愛是天性,是自然屬性,但是愛也一定需要學習(xi) ,孝是一種愛,那孝道也需要學習(xi) 。每一個(ge) 時代都有每一個(ge) 時代的精神和價(jia) 值觀念,關(guan) 於(yu) 這一點,我想問問現場的同學們(men) ,你們(men) 有沒有一些問題或想法想和我們(men) 兩(liang) 位老師交流的?有沒有?
好,第一排的這位女同學。
觀眾(zhong) :
說到孝道,我確實有一個(ge) 困惑,就是比如說,我之前給媽媽買(mai) 過一雙比較昂貴的鞋子,然後我怕她心疼錢,所以我跟她說其實這個(ge) 鞋子很便宜。那我這麽(me) 做算不算是欺騙了她,算不算是有違孝道呢?
主持人康輝:
你希望哪位老師來回答你這個(ge) 問題?
觀眾(zhong) :
我想要王老師來回答一下。
思想解讀人王傑:
在咱們(men) 中國的儒家文化中,講孝敬父母,它不僅(jin) 僅(jin) 是物質上的滿足,所以你看孔夫子講:“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ang) ,至於(yu) 犬馬皆能有養(yang) ,不敬,何以別乎?”就說你隻滿足了父母的物質上的需要,並不是孝的全部,那是小孝。所以曾子講:“大孝尊親(qin) ,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ang) 。”最低才是養(yang) 活父母。那麽(me) 至於(yu) 在儒家文化中如何孝敬父母,和我們(men) 今天是一樣的,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多種多樣,不可能千篇一律,隻有一種模式。剛才你說的很便宜,怕父母親(qin) 擔心,怕父母親(qin) (不)舍得花錢,我覺得這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也許是一種孝的表現。
觀眾(zhong) :
好,謝謝王老師。
主持人康輝:
我們(men) 在談孝道,首先要孝,要有這顆“寸草心”,那如何“報得三春暉”,也許我們(men) 真的要窮盡一生去不斷地學習(xi) 。
接下來呢,我們(men) 繼續請王傑教授給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王傑:
那麽(me) 孝道作為(wei) 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但重視言傳(chuan) ,更重視身教。那麽(m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身體(ti) 力行,他把對父母的深深的愛都融注在了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細節裏。
我們(men) 通過幾個(ge) 非常普通的物品,我們(men) 可以來看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是如何來踐行孝道的。
第一件物品,一個(ge) 針線包。習(xi) 近平同誌到陝北插隊的時候,就是個(ge) 初中生。你想想,一個(ge) 孩子在那個(ge) 時代遠離了父母,要去那麽(me) 遠那麽(me) 遠的地方,你說做娘的、做母親(qin) 的她能夠不牽掛嗎?能夠不惦念嗎?為(wei) 了排解這種思念之苦,母親(qin) 就一針一線地為(wei) 兒(er) 子縫製了一個(ge) 針線包。在這個(ge) 針線包上還繡著三個(ge) 紅色的大字,這三個(ge) 大字就是“娘的心”。所以母親(qin) 把這種最深沉的,最無私的愛編織在了一針一線中,融注在了細細密密的針頭線尾中。
七年的知青歲月,娘的心伴隨著習(xi) 近平,給習(xi) 近平增添了無窮的力量,讓他在插隊時期渡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難關(guan) 。七年的知青歲月,習(xi) 近平同誌靠著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拚搏奮取,一步一個(ge) 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了出來。七年的知青歲月,對老百姓一定要有真情,人要有理想和信念,對老百姓要辦好事,辦實事,這些人生的信條深深地融注到了習(xi) 近平同誌的血液中,他把對母親(qin) 深深的孝和愛升華為(wei) 了對社會(hui) 所有老人的大孝和大愛。
那麽(me) 第二個(ge) 物件,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記錄了習(xi) 近平同誌陪伴母親(qin) 的溫馨時刻,這張照片是習(xi) 近平同誌拉著母親(qin) 的手散步在公園中。
2018年5月,這張照片再次出現在了央視新聞客戶端的一篇特稿《習(xi) 近平和母親(qin) 》一文中。那麽(me) 這篇特稿一經發出,迅速地成為(wei) 了各網絡媒體(ti) 的頭條新聞,紛紛地轉載。據不完全統計,短短的24個(ge) 小時,特稿全網的閱讀量超過了10億(yi) 人次。
那麽(me) ,這篇文章,這張照片,之所以引起那麽(me) 多人的關(guan) 注、閱讀和點讚,我想是因為(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母親(qin) 的這份孝心、愛心打動了所有的人。這是對母親(qin) 最質樸、最純真的一種愛。
那麽(me) 看到這張平常而又溫馨的照片,我們(men) 會(hui) 想起什麽(me) ,我們(men) 會(hui) 感覺到什麽(me) ,我們(men) 會(hui) 不會(hui) 反問自己,捫心自問,反求諸己。
孝敬父母絕不僅(jin) 僅(jin) 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還是精神上、情感上、心靈上、人格上對父母的一種關(guan) 愛、慰藉和尊重,這是儒家文化更為(wei) 看重的。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才會(hui) 深情地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qin) 情。”
那麽(me) 關(guan) 於(yu) 尊老敬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是如何論述的呢?
第二段落
微視頻二:
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chuan) 家、勤儉(jian) 持家,知書(shu) 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wan) 事興(xing) 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chuan) 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主持人康輝:
這段講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6年12月12號,在接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的時候他講的。這段講話看似沒有直接用典,但又處處是典。總書(shu) 記談了很多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而首先提到的就是尊老。
那尊老、敬老的論述和傳(chuan) 統的孝道有什麽(me) 樣的關(guan) 係?我們(men) 可以從(cong) 過去的哪些經史典籍當中尋找到它的根脈呢?接下來我們(men) 請楊雨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經典釋義(yi) 人楊雨:
尊老敬老確實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美德,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說過,“人人親(qin) 其親(qin) ,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在這裏的意思是說,隻要人人各自親(qin) 愛自己的親(qin) 人,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麽(me) 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說明早在2000多年之前,孟子就已經意識到了,尊老敬老不僅(jin) 僅(jin) 隻是每個(ge) 人自己家庭的事,它還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關(guan) 係到社會(hui) 大家庭當中的每一個(ge) 人。
當然,尊老敬老一方麵確實是社會(hui) 的責任,它應該從(cong) 製度,從(cong) 養(yang) 老機構,從(cong) 社會(hui) 道德風氣的完善這樣一些方麵切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那另外一方麵,就是具體(ti) 到我們(men) 的每一個(ge) 人,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如何去善待我們(men) 身邊的每一個(ge) 老人。
當然了,什麽(me) 是我們(men) 身邊的每一個(ge) 老人?我覺得,這個(ge) 概念至少是包含了三個(ge) 層麵的意思:
第一個(ge) 層麵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men) 善待我們(men) 身邊的每一個(ge) 老年人。那麽(me) 第一類老年人當然是我們(men) 的至親(qin) ,就是跟我們(men) 有直接的血緣關(guan) 係的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men) 自己有血緣關(guan) 係的親(qin) 人,這是我們(men) 身邊的第一類最直接的老年人。
第二類老年人,就是我們(men) 的生活圈能夠輻射到的老年人。比如說我們(men) 的鄰居,比如說跟我們(men) 生活在同一個(ge) 社區的,需要我們(men) 幫助的一些老年人。
那第三類老年人,就是跟我們(men) 的生活圈沒有直接交集的陌生老年人。比如說在公交車、在地鐵上麵碰到的需要讓座的老年人,或者在馬路上碰到需要我們(men) 特別幫助的老年人,也包括在養(yang) 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我們(men) 也可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給予我們(men) 力所能及的關(guan) 心和幫助。
那如果我們(men) 對待身邊的每一個(ge) 老人都能夠像《弟子規》所說的那樣“泛愛眾(zhong) 而親(qin) 仁”,都能夠像孟子說的那樣“親(qin) 其親(qin) ,長其長”,那我們(men) 的社會(hui) 關(guan) 係定然是充滿溫情和愛的。
那說到這裏,我想起我以前讀到過的一篇讓我印象特別深的故事,這個(ge) 故事的主角是三國時候著名的文學家李密。李密本來是在蜀漢為(wei) 官,蜀漢滅亡之後,西晉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聽說了李密的才名和賢名,就下旨征召他為(wei) 西晉的太子洗馬。麵對晉武帝的征召,李密居然拒絕了皇帝給他拋來的橄欖枝。那麽(me) 他拒絕征召的理由是什麽(me) 呢?他寫(xie) 了一篇在文學史上千古流芳的經典名作《陳情表》,在《陳情表》當中,他陳述了他不能應召的理由。原來李密他自小喪(sang) 父,而且母親(qin) 改嫁,他是由他的祖母劉氏一手帶大的。那我們(men) 也知道三國到魏晉時期是一個(ge) 社會(hui) 特別動蕩的時候,一個(ge) 孤寡的老婦人帶著一個(ge) 幼小的孩子,把他培養(yang) 成人是多麽(me) 艱難的事情,我們(men) 是可以想象的。
而李密在寫(xie) 這篇《陳情表》的時候,他的祖母劉氏已經是96歲高齡,而李密自己正當44歲的壯年,所以他在《陳情表》當中這麽(me) 對晉武帝說,他報答皇帝的日子還有很長很長,可是他能夠留在祖母劉氏身邊陪伴老祖母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是臣盡節於(yu) 陛下之日長,報養(yang) 劉之日短也。烏(wu) 鳥私情,願乞終養(yang) 。”他還發自肺腑地這樣說:“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yu) 年。”沒有祖母的養(yang) 育之恩,他不可能長大成人。而沒有他的陪伴和支撐,他的老祖母也沒有辦法度過她的餘(yu) 年。“烏(wu) 鳥私情,願乞終養(yang) ”,烏(wu) 鴉尚且知道反哺,人又怎麽(me) 可能拋下自己的至愛親(qin) 人呢?
這篇《陳情表》寫(xie) 得非常地感人,據說連晉武帝看到《陳情表》之後,都被李密的這一份拳拳的孝心深深地打動,他不僅(jin) 沒有逼李密馬上出山,還賜給李密兩(liang) 名奴婢幫助他一起照顧老祖母,並且還關(guan) 照郡縣的官員,要給他的老祖母一些比較切實的生活的保障或者是生活的補貼。
就在李密的《陳情表》寫(xie) 完一年多之後,他的祖母劉氏去世,李密又為(wei) 老祖母守孝三年,守孝結束之後,他才終於(yu) 答應了晉武帝的征召,出山做了西晉的太子洗馬。而李密的這一篇《陳情表》,也成為(wei) 了孝道、尊老敬老的千古名篇流傳(chuan) 後世了。
那說到李密的這個(ge) 孝心,他尊老敬老的這樣一個(ge) 故事,我還想起曆史上還有一個(ge) 很有名的孝老的故事那就是焦飯遺母,這個(ge) 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當中。說的是一個(ge) 叫陳遺的人,他的母親(qin) 有一個(ge) 愛好,愛好什麽(me) 呢?特別喜歡吃鍋巴,所以,陳遺無論是出外做官還是出差,每次煮熟了飯他總是首先把這個(ge) 鍋巴給留下來,他是隨身帶一個(ge) 口袋的,等積攢到一定的時間,他要回家的時候就把這些鍋巴帶回去奉給他的老母親(qin) 吃。後來因為(wei) 海盜孫恩發動兵變,這個(ge) 時候,陳遺口袋裏麵已經積攢了好幾鬥的鍋巴了,但他來不及回家去送給他的老母親(qin) ,就匆匆地隨軍(jun) 上了前線,後來戰爭(zheng) 失敗,軍(jun) 隊走散,很多官兵四散逃到山林裏麵,很多人就是活活地餓死了,而陳遺因為(wei) 隨身帶了幾鬥的鍋巴,他終於(yu) 活下來了,所以人們(men) 都說這是孝心給陳遺的最大的回報。
這個(ge) 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德行》當中,這說明即便是在最看重個(ge) 性自由的魏晉時代,孝道依然是那個(ge) 時候,廣為(wei) 推崇和廣為(wei) 傳(chuan) 播的美好的德行之一。
那這樣的發自內(nei) 心的尊老敬老之情,完全是可以推己及人,在社會(hui) 的大的環境當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溫情的社會(hui) 氛圍和良性循環的。像這樣的故事其實由古到今還有很多,我以前每次讀到杜甫的詩句“肯與(yu) 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yu) 杯”,總是會(hui) 為(wei) 詩人和鄰居的老人那種相處得其樂(le) 融融而感動;讀到他的“怡然敬父執”的詩句,總是會(hui) 為(wei) 子女的孝心而感動。因為(wei) 這樣的子女不僅(jin) 會(hui) 善待自己的父親(qin) 和母親(qin) ,甚至他還會(hui) 推己及人,對於(yu) 父母的朋友同樣地也是彬彬有禮,熱情周到。當我讀到“兒(er) 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cong) 何處來”的時候,也總是會(hui) 為(wei) 兒(er) 童對陌生的老年客人的善意而會(hui) 心一笑。
就像《孝經》所說的那樣,“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人之行,莫大於(yu) 孝”。《孝經》裏麵的這幾句話像大白話,根本不需要我們(men) 做任何文言文和白話文的轉變,我們(men) 都能夠讀懂,因為(wei) 它表達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美德,直到今天,這種美德依然沒有消失。
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會(hui) 有老去的那一天,所以善待我們(men) 身邊的每一位老人,推己及人,應該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能夠做到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楊雨教授給我們(men) 的講解。我覺得有八個(ge) 字特別重要,就是發自內(nei) 心,推己及人。隻有內(nei) 化於(yu) 心,方能外化於(yu) 行。
我們(men) 講到這兒(er) ,關(guan) 於(yu) 在全社會(hui) 倡導尊老、敬老,現場的同學們(men) ,你們(men) 有沒有想法和問題要跟兩(liang) 位老師交流?這位男同學。
觀眾(zhong) :
我想請教一個(ge) 問題,就是關(guan) 於(yu) 現當下人與(yu) 人之間信任感缺失的一個(ge) 問題,那麽(me) 我想請問一下楊雨老師,就是我們(men) 應該如何做,來幫助我們(men) 現在這個(ge) 社會(hui) 來重建這種信任?幫助我們(men) 的老年人在社會(hui) 中來獲得年輕人更多的關(guan) 懷?
經典釋義(yi) 人楊雨:
確實,你提的這個(ge) 問題確實是切中了當代社會(hui) 大家共同關(guan) 注的一個(ge) 要害的問題。我個(ge) 人對這個(ge) 問題是這樣思考的。我認為(wei) 要解決(jue) 你所說的這樣一種社會(hui) 的信任感的缺失的這樣一個(ge) 矛盾,因為(wei) 一切我們(men) 說的道德也好,還是社會(hui) 的行為(wei) 規範也好,還是一種文化也好,都需要製度的護航和製度的保障,才能夠讓一個(ge) 好的文化或者是道德,或者是美德充分地發揮它的效應,而自覺地能夠生發出一種向善、向美的追求,我覺得這是對於(yu) 重構我們(men) 的社會(hui) 信任感的輿論的一個(ge) 保障。謝謝!
觀眾(zhong) :
謝謝楊雨老師!
主持人康輝:
謝謝楊雨老師。確實,發自內(nei) 心、推己及人是非常重要的,隻有發自內(nei) 心地尊老敬老,我相信大多數時候我們(men) 能夠獲得受到尊敬和幫助的老人,他們(men) 發自內(nei) 心的感恩。而不僅(jin) 僅(jin) 是認為(wei) 這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yi) 的。大家都是發自內(nei) 心、推己及人,那麽(me) 全社會(hui) 尊老敬老的風氣就會(hui) 一天天、一點點地真正地樹立起來。
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王傑教授為(wei) 大家解讀。
思想解讀人王傑:
那麽(me) 關(guan) 於(yu) 尊老敬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孝道觀念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wei) 人子當盡孝,在家裏盡孝,那是小孝,小愛。而對他人的關(guan) 愛,為(wei) 天下蒼生謀福利那是大孝,大愛。
在《習(xi) 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shu) 裏,還記載著習(xi) 近平同誌一個(ge) 故事,在這裏我也給大家講一講。
有一次習(xi) 近平同誌聽說,一位生活拮據的老漢認識他,習(xi) 近平同誌就專(zhuan) 門去街上找到這位老人,他把自己身上帶的錢、陝西省糧票、全國糧票都掏出來給了那個(ge) 生活拮據的老人。另外呢,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也給了這個(ge) 老人。你可以想想,在那個(ge) 年代,習(xi) 近平同誌他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可以說把自己的所有都給了這個(ge) 生活拮據的老人,可以說叫傾(qing) 囊相助。古人描述這種現象叫“解衣推食”,把自己吃的送給別人,把自己衣服給別人,叫傾(qing) 囊相助,這是一種仗義(yi) 疏財。習(xi) 近平同誌當時這麽(me) 做,也是出於(yu) 對一個(ge) 老人的一種敬,一種愛,一種幫助。沒有外在的壓力,沒有外人強迫他,就是一種發自內(nei) 心的。所以今天反過來想,這或許就是一種天性,一種愛。所以我想,這種關(guan) 愛和尊敬就是一種大孝、大義(yi) 和大愛。
那麽(me) 幾十年過去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仍然像過去一樣關(guan) 愛老人,他仍然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樣去尊敬老人,關(guan) 愛老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調研中經常去慰問老人,關(guan) 愛老人。那麽(me) 在全國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尊老敬老的足跡。
主持人康輝:
2013年12月28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北京市海澱區的四季青敬老院看望那裏的老人,今天我們(men) 節目現場特別請來了四季青敬老院的院長助理賀秋榮,護理主管王雲(yun) 紅兩(liang) 位大姐,我們(men) 歡迎她們(men) !
兩(liang) 位好,請。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四季青敬老院的院長助理賀秋榮大姐。那這位是護理主管王雲(yun) 紅大姐。
嘉賓賀秋榮:
大家好!
主持人康輝:
總書(shu) 記是2013年12月28號去的四季青敬老院,這一晃快五年的時間了。那天的情形還記得清楚嗎?賀大姐?
嘉賓賀秋榮:
記得很清楚,好像就在昨天。當時我們(men) 正組織十來位老人朗讀《養(yang) 生歌》,我們(men) 都很高興(xing) ,沒想到這麽(me) 近距離地看到總書(shu) 記。
主持人康輝:
你看,快5年的時間了,但是賀大姐講起那天的情形覺得是曆曆在目,而且現在說起來心情還很激動。
嘉賓賀秋榮:
對!
主持人康輝:
那王大姐,那天您還有什麽(me) 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嗎?
嘉賓王雲(yun) 紅:
是的,當時那天我也在場,許多細節還是記得很清楚。當時習(xi) 總書(shu) 記走進我們(men) 老人的房間,坐到老人身邊,與(yu) 老人交談。當時習(xi) 總書(shu) 記很親(qin) 切,而且問得也很仔細,老人的身體(ti) 的情況、家庭的情況,還有老人在敬老院居住的情況,很多的細節他都問。還有就是習(xi) 總書(shu) 記特別關(guan) 心我們(men) 老人生活的細節,他仔細地察看了我們(men) 老人一周的食譜,而且還問到了,就是說我們(men) 老人的這個(ge) 一周的食譜是否照顧到老人的,各種老人,或者不同老人身體(ti) 狀況的那個(ge) 口味?而且還囑咐我們(men) 敬老院,要多關(guan) 心我們(men) 的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這種的關(guan) 懷呢,老人都感覺到很溫暖,而且也覺得習(xi) 總書(shu) 記很細心、也很貼心。所以當時老人們(men) 的心情都非常地激動。就是說那種幸福的感覺都在老人的臉上能夠表達出來。
主持人康輝:
總書(shu) 記的這種細心和貼心真的是體(ti) 現在很多的這些小細節上麵。
所以他對於(yu) 老人的這種尊敬、這種愛是發自內(nei) 心的,時時刻刻能夠顯現出來。
嘉賓王雲(yun) 紅:
是的,我們(men) 能夠感覺得到。
主持人康輝:
今天兩(liang) 位特別感謝你們(men) 來參加我們(men) 的節目,也請你們(men) 回到敬老院之後,向老人們(men) 轉達我們(men) 對他們(men) 的問候和祝福。
嘉賓賀秋榮:
謝謝。
主持人康輝:
謝謝兩(liang) 位大姐,謝謝,謝謝!
剛剛兩(liang) 位大姐回憶起了2013年12月28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四季青敬老院去看望老人時候的情形,我們(men) 看到了總書(shu) 記對老人的這種尊敬和愛,在一點一滴當中都顯現了出來。確實,在任何的場合,隻要有老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是會(hui) 把這種無微不至的關(guan) 懷傳(chuan) 遞給他們(men) 。
那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王傑教授來為(wei) 大家講一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更多的尊老敬老的事例。
思想解讀人王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尊老敬老的例子還有很多。
2017年11月17號這一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hui) ,看到黃旭華、黃大發兩(liang) 位全國道德模範年齡較大,這時候總書(shu) 記把兩(liang) 位老人請到了第一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踐行孝老愛親(qin) ,對全社會(hui) 形成孝老愛親(qin) 的社會(hui) 風尚,起到了表率和帶頭作用。在全社會(hui) 曾經引起轟動的大型公益活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那麽(me) 還有各地舉(ju) 辦的“最美媳婦”、“最美家庭”等等,那麽(me) 這些故事都是尊老敬老、孝老愛親(qin) 的光榮傳(chuan) 遞。那麽(me) 這些故事在感動著我們(men) ,在影響著我們(men) ,這就是我們(men) 這個(ge) 社會(hui) 的正能量。
那麽(me) 這些故事也在告訴我們(men) ,盡管咱們(men) 今天的社會(hui) 日新月異,家庭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尊老敬老,孝老愛親(qin) 的傳(chuan) 統美德不但沒有丟(diu) 失,不但沒有被拋棄,反而在我們(men) 中華大地上紮根了。它在咱們(men) 中華大地上代代相傳(chuan) ,流淌在我們(men) 每一個(ge) 中國人的血脈中。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大力倡導下,我們(men) 要重新地喚回我們(men) 民族的文化自信,把孝老愛親(qin) 的傳(chuan) 統美德在我們(men) 這個(ge) 社會(hui) 一代一代地傳(chuan) 遞下去。讓我們(men) 這個(ge) 傳(chuan) 統的美德永遠在中華大地上能夠熠熠生輝,能夠紮根,能夠開花,能夠結出豐(feng) 碩的果實。
同時,孝老愛親(qin) 不僅(jin) 僅(jin) 隻關(guan) 乎我們(men) 家人,關(guan) 乎我們(men) 社會(hui) 上的人,也關(guan) 乎我們(men) 個(ge) 人,關(guan) 乎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弘揚孝老愛親(qin) 納入到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教育。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yang) 老、孝老、敬老政策體(ti) 係和社會(hui) 環境,推進醫養(yang) 結合,加快老齡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發展。”這就從(cong) 國家治理的層麵把孝老、養(yang) 老、敬老落到實處,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落到實處,真正讓老年人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醫、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樂(le) 。
主持人康輝:
謝謝今天這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經典釋義(yi) 人為(wei) 我們(men) 帶來的講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新時代的孝道的論述體(ti) 現在他的身體(ti) 力行、率先垂範當中,體(ti) 現在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孝、大愛、大義(yi) 當中,更體(ti) 現在他持續推進老齡事業(ye) 發展的治國理政的務實舉(ju) 措當中。今天我們(men) 要讓孝老愛親(qin) 深厚的道德資源凝聚起人心,要讓尊老、敬老強大的道德力量構築起和諧社會(hui) ,這將為(wei) 我們(men)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奠定深厚的基礎。
節目的最後,我們(men) 一起誦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中關(guan) 於(yu) 孝、親(qin) 的那些經典的篇章,再一次讓傳(chuan) 統美德浸潤我們(men) 的心靈。
經典誦讀環節
《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zhong) ,而親(qin) 仁,有餘(yu) 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