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xi) 近平同誌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shu) 記和書(shu) 記,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習(xi) 近平同誌與(yu) 幹部群眾(zhong) 打成一片,走遍了全縣每一個(ge) 村。他深入調研,實事求是,敢於(yu) 擔當,銳意改革,廣攬英才,心係人民,端正黨(dang) 風,謀劃發展,使正定這個(ge) 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冀中平原農(nong) 業(ye) 縣趕上時代大潮,煥發出勃勃生機活力。 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書(shu) 寫(xie) 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詩篇。習(xi) 近平同誌後來深情地說,“正定是我從(cong) 政起步的地方”。
西兆通鎮位於(yu) 石家莊東(dong) 北部,原屬正定縣,2001年劃歸石家莊市長安區,現在是石家莊的商貿新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上世紀80年代在正定縣工作期間,多次到西兆通調研指導工作,給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3年7月11日,習(xi) 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塔元莊村視察。他看了村裏的變化,高興(xing) 地說:“沒想到你們(men) 變化這麽(me) 大,沒想到你們(men) 變化這麽(me) 快!”
習(xi) 書(shu) 記這幾次來,給我的印象是他很低調,很接地氣。我們(men) 看他穿的衣服,看他講話時親(qin) 切隨和的態度,覺得他就和我們(men) 老百姓一樣。如果沒有人告訴我們(men) 他是北京來的,而且在大機關(guan) 裏工作過,誰也不會(hui) 想到這些。後來,真正把這個(ge) 產(chan) 品推向市場,還真是多虧(kui) 了習(xi) 書(shu) 記親(qin) 自從(cong) 北京幫我們(men) 找人,為(wei) 產(chan) 品打開了銷路。
每次,習(xi) 書(shu) 記到體(ti) 校視察,都是說:“有什麽(me) 事兒(er) ?我給你辦辦。”這說明,習(xi) 書(shu) 記確實是個(ge) 辦實事兒(er) 的官,就算你不想給領導添麻煩,他也能探出你心裏的話來,能說出你心裏的事兒(er) 來,幫你解決(jue) 實際困難。
隨著我們(men) 後來對他了解越來越深,很自然就把他當成了我們(men) 青年人的表率,學習(xi) 他嚴(yan) 於(yu) 律己、兢兢業(ye) 業(ye) 、拚命為(wei) 黨(dang) 工作的堅強黨(dang) 性。習(xi) 書(shu) 記對我們(men) 青年幹部的影響,在我們(men) 成長過程中是長期持續的,是非常深刻的。
有了習(xi) 書(shu) 記的以身作則,“下鄉(xiang) 吃飯要節儉(jian) ”,在正定縣領導班子裏慢慢就形成了共識和習(xi) 慣。以後縣領導到鄉(xiang) 鎮視察、調研,都和習(xi) 書(shu) 記一樣,在鄉(xiang) 鎮食堂吃便飯,或者到老百姓家裏吃派飯,一律交錢、交糧票。
以習(xi) 書(shu) 記為(wei) 代表的幾位縣委班子“幹將”,都非常利落,非常果斷。可以說,習(xi) 書(shu) 記他們(men) 那個(ge) 時候的縣委班子,是空前的團結,凝聚力很強,戰鬥力很強。他們(men) 沒有別的想法,就是一門心思幹勁十足地抓工作、上經濟,為(wei) 的是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講話幹脆利落,要講的內(nei) 容特別明確,而且講得很實,讓人聽著不枯燥。他的講話,能夠給人們(men) 一些啟示,讓人們(men)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大院的晚上,最後滅燈的總是他那扇窗戶。要下鄉(xiang) 了,一輛半舊的二八自行車,就成了他使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下村裏調研,和群眾(zhong) 聊天談話,往往就在田間地頭進行,沒有那種繁文縟節和刻意安排。縣委常委會(hui) 議事,很多時候都是選擇大家下基層調研回來後的晚上時間。
近平同誌抓工作非常認真。他工作很忙,每天睡覺都很晚。我經常是睡了一覺,起夜上廁所的時候,看到他房間還亮著燈,甚至有時候我早晨起床了,他還沒睡,和北京來的專(zhuan) 家、顧問談話,談個(ge) 通宵,也不睡覺,直接就吃早飯了。
這是近平同誌非常欣賞的一條格言,也將其視為(wei) 做人處世的原則。這也確實是一位領導幹部必須要有的胸懷。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做不了大官,也做不了好官。“周而不比,和而不同”,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是相當不簡單的一件事。
今天我們(men) 回過頭來看一看,他所取得的成就絕非偶然:在30多年前,他就已經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國家和人民、“以身許國”的思想準備了。
習(xi) 書(shu) 記是從(cong) 中央機關(guan) 下來的,但他從(cong) 沒有因此表現出任何優(you) 越感。從(cong) 他身上,我們(men) 看不到一丁點兒(er) 高傲和跋扈之氣。他對任何人都很熱情、友善、謙和,都很真誠、親(qin) 切、厚道。我們(men) 這些縣委機關(guan) 的普通工作人員和老百姓,隻要一和他接觸,很快就忘記了他的出身背景和領導職務,會(hui) 和他成為(wei) 朋友。
他親(qin) 自帶隊到南方改革開放前沿地區考察,然後召開全縣幹部動員大會(hui) ,講形勢、談發展、繪藍圖、論人才,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通過相互交流,形成全縣共識。可以說,習(xi) 書(shu) 記製定“人才九條”的過程,也是正定解放思想、促進改革的過程。
他有一種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戰略眼光和務實精神這兩(liang) 點結合起來,很了不起。當年,他雖然隻是個(ge) 縣委書(shu) 記,但他的眼光並不隻是放在縣裏的大事小情上,他實際上是把正定作為(wei) 中國農(nong) 村的一個(ge) 試驗點,通過在正定,把他心裏的想法付諸實踐。
我感覺他給正定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要知道,在絕大多數時候,考量一個(ge) 官員能不能升遷,往往不是老百姓,而是他的政績。習(xi) 近平同誌在可以表現政績的時候卻不要政績,而是把人民群眾(zhong) 的利益放在首位。這一條,我覺得非常難能可貴。
通過不斷學習(xi) ,習(xi) 近平同誌處理工作上的問題越來越得心應手。他工作上踏踏實實,也注意總結經驗,上升為(wei) 理論認識。他自己寫(xie) 的書(shu) ,題目都是他自己出的。無論他到哪一個(ge) 地方工作,那裏的曆史、文化、經濟,他都了解得非常細致。
他講話不是很多,不像有些人那樣滔滔不絕、長篇大論、侃侃而談、慷慨激昂。反而,他講話的特點是很實在,把事實講得很透徹,把道理說到點子上,有啥說啥,不喊口號,不說套話。他說話,就如同他做事、做人一樣,不擺花架子,不搞虛的東(dong) 西,踏踏實實、誠誠懇懇。
習(xi) 書(shu) 記對群眾(zhong) 的感情很深,他經常說,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天生就是為(wei) 人民服務的,聯係群眾(zhong) 是我們(men) 的本分,必須和人民群眾(zhong) 建立深厚的感情,一時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zhong) ,這是我們(men) 搞好為(wei) 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近平離開正定這麽(me) 多年,一直到今天,正定的老百姓一提起他,還和30多年前一樣,稱呼他“習(xi) 書(shu) 記”。他幾次回正定,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農(nong) 民,見到他都叫他“習(xi) 書(shu) 記”。幹部記著他,老百姓記著他,在正定人民的心目中,他一直都是我們(men) 正定的縣委書(shu) 記,是永不卸任的縣委書(shu) 記。
在正定,那時候領導幹部和普通幹部共用一個(ge) 食堂,我們(men) 在食堂打飯,不管職務大小,都按照先來後到排隊,打完飯以後,大家就在院裏的大石灰板上吃飯,蹲著吃,邊吃邊聊,哪個(ge) 幹部都不搞特殊。近平從(cong) 中央軍(jun) 委辦公廳到正定來,“入鄉(xiang) 隨俗”,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xi) 近平同誌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shu) 記和書(shu) 記,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習(xi) 近平同誌與(yu) 幹部群眾(zhong) 打成一片,走遍了全縣每一個(ge) 村。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書(shu) 寫(xie) 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詩篇。他後來深情地說,“正定是我從(cong) 政起步的地方”。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