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 紫金山實驗室黨委——把骨幹培養成黨員,讓黨員勇挑重擔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向前!向前!淩晨5點,天還未亮,一支隊伍已整裝待發。目標是眼前這座1831米的河南洛陽花果山山頂。山高路難,坑窪的土石路和突然出現的“胳膊肘彎”,令他們(men) 在懸崖邊上行進艱難。到達山路盡頭後,仍需徒步近半個(ge) 小時,才能抵達山頂測試場。

  “我們(men) 要攀登的,不隻是地理上的高山,更是科研上的高峰。”紫金山實驗室黨(dang) 委委員、主任、首席科學家尤肖虎院士帶領團隊率先打破傳(chuan) 統移動通信蜂窩架構,首創6G分布式架構,力爭(zheng) 提升係統效率和覆蓋距離。開展外場試驗,正是研究的重要一環。

  “嚴(yan) 苛的工作條件、艱巨的攻關(guan) 任務,誰來幹?”

  “我們(men) 黨(dang) 員先上!”

  半年前根據專(zhuan) 業(ye) 方向組建團隊的場景,讓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項目執行總師黃永明記憶猶新:最先動員的是黨(dang) 員,沒有一人推辭;先後趕赴外場的50名成員中,黨(dang) 員占了60%。

  2024年7月,第一批隊員到達後,麵對車不能及的情況,硬是通過手搬肩扛,將3套基站、2套發電機、120多根線纜運上山,由此開始了“山頂科研”。

  團隊成員曹陽這樣介紹工作日常:早上,跋涉一個(ge) 多小時抵達測試場;中午匆匆用餐立即投入工作,夜幕降臨(lin) 才返回;晚上9點複盤並製訂第二天工作計劃……山頂上,設備晝夜不息,輪值人員通宵達旦。

  花果山去年11月就入冬了,所有任務必須趕在雨雪前完成。在實驗室黨(dang) 委指導下,迅速成立野外駐場任務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各職能部門調集人力物力奔赴增援。

  這期間,出現了一個(ge) 棘手的挑戰:在進行1200平方公裏測試時,無人機接入受阻,測試被迫暫停。項目技術副總師王東(dong) 明、趙滌燹等率領黨(dang) 員骨幹挑燈夜戰,終於(yu) 找到了症結——分布式天線“自帶的”相位誤差。大家從(cong) 海量的數據中梳理分析,連夜提升了天線間的同步精度。

  關(guan) 鍵測試當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屏幕上,緊張等待結果。

  “單基站覆蓋範圍:2500平方公裏,通信指標正常!”

  數據傳(chuan) 回,現場爆發出掌聲和歡呼聲——這意味著紫金山實驗室研發的6G遠距離大容量無人機通信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有困難黨(dang) 員先上,有急難黨(dang) 員托底!”在身邊一群敢打敢拚、樂(le) 於(yu) 奉獻的“先鋒”帶動下,曹陽向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目前已是一名入黨(dang) 積極分子。

  在紫金山實驗室,黨(dang) 建凝聚合力、勇攀科研高峰的例子還有很多:黨(dang) 員骨幹領銜,空間衛星網絡組牽頭編製多項天基承載網核心協議規範,現已納入國家標準體(ti) 係;黨(dang) 員牽頭組建攻堅小組,智能網聯車組突破了輕量化內(nei) 生安全技術難題……

  紫金山實驗室黨(dang) 委書(shu) 記林濤說:“我們(men) 持續推動黨(dang) 的建設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推進黨(dang) 組織負責人和科研團隊負責人‘雙向培養(yang) ’,把優(you) 秀的科研骨幹培養(yang) 成為(wei) 黨(dang) 員,讓黨(dang) 員在科研工作中勇挑重擔,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凸顯。”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發布時間:2025年04月01日 07:3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