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包括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兩(liang) 個(ge) 方麵的現代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上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理論命題。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專(zhuan) 門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部署。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以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牽引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各領域改革作出重要安排,進一步深化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要成果,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原創性貢獻。
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學說。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致力於(yu) 推翻資產(chan) 階級統治的舊世界,建立無產(chan) 階級領導的新世界,其國家學說是建立在曆史唯物主義(yi) 的基礎上,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揭示資本主義(yi) 國家的本質是階級壓迫的工具。由於(yu) 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自身固有的無法克服的矛盾,資產(chan) 階級國家的滅亡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建立同樣具有曆史的必然性。由於(yu) 曆史條件的限製,馬克思、恩格斯並未就如何治理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進行係統闡發,但其國家學說蘊含了國家治理的思想。馬克思指出,治理是為(wei) 國家而存在,而不是國家為(wei) 治理而存在。列寧對蘇維埃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建設和治理進行了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治理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在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基礎上,立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治理實踐,提出了完整係統的國家治理思想,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學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對社會(hui) 矛盾運動規律的認識,深化了對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的認識。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強調,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推動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生產(chan) 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發展更好相適應,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製度保障”,創造性提出“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發展更好相適應”,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生產(chan) 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等形成遞進關(guan) 係,不僅(jin) 彰顯其原理性價(jia) 值,更凸顯其時代性意義(yi) ,是對曆史唯物主義(yi) 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基礎性、決(jue) 定性意義(yi) 的重大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hui) 的基本矛盾,社會(hui) 進步的根本動力在於(yu) 社會(hui) 基本矛盾的運動。國家治理屬於(yu) 上層建築,是上層建築中具有主體(ti) 性和主動性的部分。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強調推動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發展更好相適應,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表現為(wei) 麵對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積極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堅持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自覺創新國家治理方式,破解現代化進程中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進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
總結和升華了我國國家治理經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所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充分表明我國國家治理具有獨特的優(you) 勢。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全麵總結了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具有的13個(ge) 方麵顯著優(you) 勢,主要體(ti) 現為(wei) 堅持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等。這些顯著優(you) 勢來自於(yu) 5000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滋養(yang) ,來自於(yu) 對近代中國曆史教訓的深刻總結,來自於(yu) 100多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的長期探索。在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指導下,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們(men) 成功開創了國家治理新境界。
站在新時代的曆史起點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係統總結提煉了中國獨特的國家治理經驗,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加強製度建設、發揮製度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治理國家,製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製度優(you) 勢是一個(ge) 國家的最大優(you) 勢,製度競爭(zheng) 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zheng) 。”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是一個(ge) 國家製度和製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ti) 現,二者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ti) 係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ti) 係的效能。
我們(men) 治國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我國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ti) 現。我國國家治理體(ti) 係是在黨(dang) 領導下管理國家的製度體(ti) 係,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dang) 的建設等各領域體(ti) 製機製、法律法規安排,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各個(ge) 方麵,是一整套既有分工又密切聯係的國家製度。涉及全局的有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其中,在根本製度方麵,黨(dang) 的領導製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製度;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等等。基本製度包括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這些基本政治製度;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等基本經濟製度。重要製度是由根本製度和基本製度派生而來的、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麵各環節的具體(ti) 的主體(ti) 性製度。當前,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要堅持以製度建設為(wei) 主線,築牢根本製度、完善基本製度、創新重要製度,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實踐中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深化了對國家治理現代化規律的認識,深化了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
拓展和深化了現代治理理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既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現代治理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為(wei) 人類社會(hui) 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實現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
現代治理理論強調在公平正義(yi) 的基礎上關(guan) 注效率,要求優(you) 化治理結構、再造治理流程等。在西方強勢學術話語主導下,公共管理、公共治理、新公共治理理論在國際上廣為(wei) 流行,甚至成為(wei) 一些國家公共領域改革的理論依據。過去幾十年公共治理實踐表明,西方治理理論並沒有為(wei) 各國治理現代化帶來多少重大改變,頂多隻是局部的修修補補,有的國家盲目引用,水土不服,造成消極後果。
與(yu) 西方治理理論不同的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著眼於(yu) 製度建設,認為(wei) “製度優(you) 勢是一個(ge) 國家贏得戰略主動的重要優(you) 勢”“製度穩則國家穩,製度強則國家強”。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製度並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從(cong) 而實現製度之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點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著眼於(yu) 整體(ti) 謀劃,具有宏闊的曆史視野和前瞻的戰略思考,注重把握大局和大勢,統籌總體(ti) 和部分,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既有細節又有整體(ti) ,既重技術和流程更重方向和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著眼於(yu) 係統思維,注重治理結構和各要素之間的聯係,既重視“樹木”也重視“森林”,既重視基層探索也重視頂層設計,既重視事的治理也重視人的發展,突破了現有治理理論的線性思維和技術偏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強調堅持人民至上,具有鮮明的人民性。隻有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治國理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國家建設是全體(ti) 人民共同的事業(ye) ,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ti) 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強調堅持依法治國,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憲法法律確認和鞏固國家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並運用國家強製力保證實施,保障國家治理體(ti) 係的係統性、規範性、協調性、穩定性,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強調堅持守正創新。時代在發展,環境在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會(hui) 更加強烈,國家治理必須不斷調整優(you) 化,以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適應社會(hui) 發展新趨勢新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這是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守正和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隻有守正才能保證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隻有持續創新才能更好地守正。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的,該改的堅決(jue) 改,不該改的不改。
為(wei) 世界上不同國家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中國智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立足中國、觀照世界,是特殊性與(yu) 普遍性的辯證統一,具有超越國界、跨越時空的理論和實踐意義(yi) 。
提出新理論。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範疇和理論。由國家治理及其相關(guan) 的國家治理體(ti) 係、國家治理能力、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範疇構成的國家治理理論,具有鮮明中國標識,是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國家治理概念及其理論體(ti) 係的提出,打破了治理理論的西方話語霸權,為(wei) 治理理論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範式新思維,引領治理理論發展方向,避免落入西方話語陷阱。
拓展新領域。國家治理理論極大拓寬了治理研究範圍。國家治理涉及麵廣、包容性強、層次分明、類型多樣,是對國家統治、國家管理理論的拓展,突破了二元對立甚至非此即彼的思維局限。同時,也是對公共管理理論的拓展和提升。“國家”與(yu) “治理”結合,把政黨(dang) 作為(wei) 主體(ti) 納入治理研究領域,突出了治理的政治性、係統性、整體(ti) 性、結構性和協調性,突出了治理方式的規範化、法治化、現代化。國家治理既連接宏觀層次的政治統治、政府管理、公共治理,也連接中觀層次的城市治理、市域治理、城鄉(xiang) 治理等,還連接微觀層次的基層治理、社區治理、鄉(xiang) 村治理、企業(ye) 治理等,貫通從(cong) 宏觀到微觀各個(ge) 不同層次的治理實踐,是對單一治理方式、局部治理領域的突破。國家治理寬廣的研究領域和豐(feng) 富的研究主題,為(wei) 國際學術交流拓展新空間。
搭建新平台。近代以來,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普遍追求。與(yu) 此相伴的是,人們(men) 開始重視國家建設、國家能力等問題。國家治理既事關(guan) 一國前途命運也事關(guan) 人類前途命運,一經提出就引起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的關(guan) 注,成為(wei) 現代國家發展進程中又一重大課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特別是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的創造,引起了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國家治理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的廣泛關(guan) 注。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界正在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為(wei) 指引,從(cong) 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入手,推動國家治理理論研究不斷走深走實走新,為(wei) 國際學術交流搭建新平台。
分享新經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國家選擇什麽(me) 樣的治理體(ti) 係,是由這個(ge) 國家的曆史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統、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決(jue) 定的,是由這個(ge) 國家的人民決(jue) 定的。”各國雖然曆史、文化、製度各異,但都應該彼此和諧相處、平等相待,都應該互尊互鑒、相互學習(xi) ,從(cong) 而實現共同發展、共享繁榮。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開放包容、借鑒吸收一直是主旋律。海納百川的胸懷,成就了綿延不絕、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國家治理理論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等緊密聯係,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與(yu)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進程相統一。要圍繞國家治理理論,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對外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故事,為(wei) 世界貢獻國家治理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