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雪域高原上的教育點燈人——記澤庫縣第一民族中學原校長薑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清晨五點的澤庫縣,零下25攝氏度的寒風裹挾著雪粒呼嘯而過。“從(cong) 教師宿舍到學校一共2.4公裏路,冬天的小路被積雪覆蓋,我們(men) 隻好深一腳淺一腳地慢慢走。”這是薑偉(wei) 兩(liang) 年援青回憶中最艱難的時刻之一,也是這裏所有援青教師日常工作的真實寫(xie) 照。

  從(cong) 渤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從(cong)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第一民族中學校長到天津市濱海新區遠洋城中學校長,薑偉(wei) 用教書(shu) 育人的初心使命,在雪域與(yu) 大海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

  2023年4月,薑偉(wei) 在澤庫縣第一民族中學授課。(受訪者供圖)

  2022年7月,51歲的薑偉(wei) 第一次踏上平均海拔3700米的澤庫縣,麵對的是劇烈的高原反應:頭痛欲裂、整夜失眠、嘴唇發紫、走路如同踩棉花,但他卻毫不退縮。“教育是孩子們(men) 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hui) 。”他說。

  除了擔任校長和主管學校教學科研工作外,薑偉(wei) 還是高三六班的數學老師。班主任俄毛措記得,每周日晚七點的教學樓,總能在走廊盡頭望見那盞不滅的燈,薑偉(wei) 雷打不動駐守三小時晚自習(xi) 。“學生們(men) 都喜歡他,下課放學時總有學生圍著他請教數學題,大家對學好數學越來越有信心。”俄毛措說。

  “這道題不難,我們(men) 慢慢解。”2024年考入青海民族大學的萬(wan) 瑪措至今記得薑老師的這句口頭禪。麵對學生們(men) 普遍存在的“背誦多、動筆少”現象,薑偉(wei) 針對性地開展了“數學每日打卡”的教學方式,綠色的練習(xi) 冊(ce) 厚厚一本,封麵印著“小步走、勤反饋、重基礎、看進步”。萬(wan) 瑪措的打卡本上滿是密密麻麻的公式。

  “薑偉(wei) 總能精準捕捉師生們(men) 的細微困境,將每個(ge) 難題放在心上,傾(qing) 盡全力為(wei) 大家排憂解難。”澤庫縣第一民族中學原書(shu) 記仁青才讓感慨,從(cong) 保證學生們(men) 每天早餐一個(ge) 雞蛋到4000斤愛心大米,從(cong) 嶄新的課桌椅到棉服、飲水機,這位總說“要對得起每個(ge) 孩子”的校長,手機裏存著50多個(ge) 捐助方的聯係方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讓知識的火種在高原生生不息。”為(wei) 了培養(yang) “帶不走”的教師隊伍,薑偉(wei) 協調來自天津的12位幫扶教師全部收徒,每名幫扶教師都兼任教研組長,帶徒弟、搞教研、作講座、研究新高考改革……融入教學管理的各個(ge) 環節。

  援青兩(liang) 年來,薑偉(wei) 和援青教師團隊組織開展了“東(dong) 西部校際聯合教研”等係列活動;依托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為(wei) 各學科教師進行培訓;在校內(nei) 連續開展三屆“引領杯”師傅示範課和“青苗杯”徒弟展示課。

  “在薑校長和援青教師團隊的幫助下,學校實現了教研課題零的突破。”澤庫縣第一民族中學書(shu) 記夏吾東(dong) 智自豪地說,有關(guan) “組團式”幫扶背景下東(dong) 西部聯合網絡教研的課題已經結題。

  2024年3月,薑偉(wei) 在給學生輔導數學題。(受訪者供圖)

  在大氣含氧量僅(jin) 為(wei) 平原地區60%的澤庫縣,薑偉(wei) 用教書(shu) 育人的熱血為(wei) 雪域高原上的莘莘學子亮起明燈。2024年澤庫縣第一民族中學本科升學率在黃南州名列前茅,“中石化女子春蕾班”本科上線率達71%,6名天津援青教師和徒弟共同申報了青海省省級教育研究課題。

  回到天津後,薑偉(wei) 的手機裏收到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學生感言。其中有一條留言令他深受觸動——“感謝您讓我們(men) 相信,草原的盡頭不隻是草原。”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13日 07:42 來源:新華社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