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前進方向

歐陽輝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事關(guan)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事關(guan) 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力。2024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yi) 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jia) 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這指明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前進方向,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的文化使命感。

  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為(wei) 建成文化強國提供思想引領

  文化立心鑄魂,思想定向領航。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其中“道”體(ti) 現的就是思想的真理性。恩格斯指出:“一個(ge) 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文化的力量首先在於(yu) 思想的引領力,用“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深邃思想來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才是文化之為(wei) 文化的實質,是文化建設的根本。馬克思主義(yi) 不僅(jin) 是一種理論體(ti) 係,更是一種行動指南。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之“強”,首先強在思想的引領力。

  偉(wei) 大時代孕育偉(wei) 大思想,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偉(wei) 大思想和理論指導。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地位,發揮強大的思想引領力,築牢思想引領的理論基石,確保思想引領的正確方向,堅守思想引領的科學方法。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的“動力源”。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的光輝典範,必須堅持不懈用這一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自覺用以統領新時代文化建設。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譜寫(xie) 了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發展新篇章,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文化篇。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標誌著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意味著黨(dang) 對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發展邁入新境界,樹立起新時代黨(dang) 的文化旗幟。學習(xi) 實踐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過程,也是一個(ge) 拓展文化道路、形成文化理論、完善文化製度、堅定文化自信的過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必須學思踐悟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明體(ti) 達用、體(ti) 用貫通的理論品格,始終高舉(ju) 黨(dang) 的文化旗幟、堅持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讓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光芒更加熠熠生輝,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強大思想引領力,從(cong) 而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發展具有強大精神凝聚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為(wei) 建成文化強國匯聚精神力量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是一個(ge) 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ge) 民族才能在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為(wei) 什麽(me) 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我們(men) 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必須發展具有強大精神凝聚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揮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凝聚作用,將中華兒(er) 女緊緊團結在一起。

  偉(wei) 大事業(ye) 孕育偉(wei) 大精神,偉(wei) 大精神引領偉(wei) 大事業(ye) 。精神凝聚力是把分散的、不同的精神力量,通過凝結聚合而形成集中的、共同的、統一的精神力量,是凝聚各種不同目的、意誌與(yu) 情感所產(chan) 生的精神吸引力、向心力、親(qin) 和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強大精神凝聚力,源於(yu) 我們(men) 黨(dang) 在百餘(yu) 年奮鬥中形成的偉(wei) 大精神。恩格斯說過:“一個(ge) 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ge) 目的的政黨(dang) ,一個(ge) 真正想達到這個(ge) 目的並且具有達到這個(ge) 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dang) ——這樣的政黨(dang) 將是不可戰勝的。”100多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非凡征程中鑄就的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精神譜係,集中呈現了黨(dang) 的性質宗旨、優(you) 良作風和光榮傳(chuan) 統,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區別於(yu) 世界上其他政黨(dang) 的顯著優(you) 勢和鮮明特征,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一個(ge) 又一個(ge) 偉(wei) 大勝利的精神豐(feng) 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強大精神凝聚力,也源於(yu) 中華民族在漫長社會(hui) 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國精神。作為(wei)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靈魂的中國精神,不僅(jin) 是凝聚社會(hui) 共識、塑造社會(hui) 風貌的核心力量,更是激發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關(guan) 鍵因素。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激勵下,緊緊團結凝聚在黨(dang) 的周圍矢誌奮鬥,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迎來了從(cong) 落後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偉(wei) 大跨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的強大凝聚力。

  新時代新征程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必須傳(chuan) 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繼續將其深深融入黨(dang) 、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和靈魂,成為(wei) 激勵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民族精神是一個(ge) 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就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賡續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斷強化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堅守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脈,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就要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激發創新創造、奮發有為(wei) 的精神力量。人民群眾(zhong) 是社會(hui) 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充分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激發全體(ti) 人民的曆史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鼓勵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文化創造和文明創建活動,把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同凝聚奮進力量結合起來,為(wei) 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強勁的精神動力。

  發展具有強大價(jia) 值感召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為(wei) 建成文化強國增進價(jia) 值認同

  價(jia) 值觀是文化的內(nei) 核,核心價(jia) 值觀更是對文化性質和方向起著決(jue) 定性作用的因素。任何一個(ge) 社會(hui) 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jia) 值觀念和價(jia) 值取向,要把全社會(hui) 意誌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yu) 經濟基礎和政治製度相適應並能形成廣泛社會(hui) 共識的核心價(jia) 值觀。文化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內(nei) 在要求強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價(jia) 值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價(jia) 值感召力,就要努力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的共情共鳴,使其成為(wei) 促進國家發展、完善社會(hui) 治理的基本價(jia) 值遵循。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核心價(jia) 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ge) 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hui) 的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描繪了人民群眾(zhong) 向往美好生活的價(jia) 值理想,凝結著全體(ti) 人民共同的價(jia) 值追求,反映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價(jia) 值目的,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從(cong) 國家層麵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體(ti) 現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價(jia) 值目標和價(jia) 值追求,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鮮明價(jia) 值指引;從(cong) 社會(hui) 層麵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闡明了社會(hui) 建設發展的價(jia) 值依循,能夠有效聚合社會(hui) 共識,使社會(hui) 係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hui) 秩序得以有效維護;從(cong) 公民個(ge) 人層麵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明確了全體(ti) 公民的基本道德準則,有助於(yu) 引導公民培養(yang) 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正確的行為(wei) 習(xi) 慣。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熔鑄於(yu) 一爐,作為(wei)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主體(ti) 性的靈魂,引領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發展具有強大價(jia) 值感召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必須通過構築文化建設的中國價(jia) 值,在文化創造與(yu) 實踐中,讓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凝結在人們(men) 具體(ti) 可感的行為(wei) 裏,在日用而不覺中引起人們(men) 的認同和共鳴。要在全社會(hui) 持續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建設,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各個(ge) 方麵,把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作為(wei) 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抓深、抓細、抓實。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社會(hui) 思潮,在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提高全民族文明程度。堅持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ti) 係,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教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注重從(cong) 身邊人、身邊事中挖掘和詮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構建中華傳(chuan) 統美德傳(chuan) 承體(ti) 係,建立健全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協同治理機製,大力宣傳(chuan) 先進典型,評選表彰道德模範,教育引導全社會(hui) 自覺遵循公序良俗,涵育文明新風,不斷提高全社會(hui) 的文明素養(yang) ,畫好最大同心圓,為(wei) 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增進價(jia) 值認同。

  發展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為(wei) 建成文化強國拓展全球視野

  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是指一國文化在國際社會(hui) 中的傳(chuan) 播力和感染力,具體(ti) 表現為(wei) 該國文化產(chan) 品、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傳(chuan) 統習(xi) 俗等文化內(nei) 容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傳(chuan) 播和被接受程度。隨著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提升,國際社會(hui) 對中華文化的關(guan) 注度與(yu) 日俱增,並期待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麵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麵對世界範圍內(nei) 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態勢,如何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已經成為(wei) 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文化強國的一個(ge) “必答題”。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過程,既是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過程,又是吸納外來文化文明有益成分、推動中華文化不斷豐(feng) 富的過程。建設文化強國,讓世界了解更加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就要大力發展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導致國家文化影響力競爭(zheng) 也日趨激烈。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保護主義(yi) 、民粹主義(yi) 、孤立主義(yi) 等各種社會(hui) 思潮不斷抬頭,“文明衝(chong) 突論”“文明優(you) 越論”“曆史終結論”“西方中心論”等各種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著文明衝(chong) 突、文化紛爭(zheng) 、思想割裂的共同威脅,人類文明站在何去何從(cong) 的十字路口。在這一背景下,我們(men) 要堅持胸懷天下、放眼全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持續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講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故事,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為(wei) 推動破解世界難題、完善全球治理、促進人類進步提供思想啟示和文明方案。

  提煉概括具有時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是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前提和基礎,是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國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路徑。中華民族文源深廣、文脈綿長、文運昌盛,要立足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著眼時代形勢和人類需要,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ti) 係,積極向世界宣介中華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悠久曆史和人文底蘊。從(cong) 文化角度推進國際傳(chuan) 播,推動走出去、請進來管理便利化,廣泛參與(yu) 世界文明對話,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構建人文共同體(ti) 。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不僅(jin) 體(ti) 現在傳(chuan) 播國家聲音和塑造國家形象上,更深層地看,也體(ti) 現在通過提升國際話語權來提高國際影響力上。要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國際傳(chuan) 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qin) 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全麵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用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更加主動地向世界傳(chuan) 播中國文化、宣介中國主張、展示中國形象,讓中國聲音傳(chuan) 得更遠,讓中國故事傳(chuan) 得更開,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同時要不斷推進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建設和創新,構建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自主知識體(ti) 係,不僅(jin) 讓世界知道“擁有長城的中國”“舌尖上的中國”,還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的中國”,為(wei)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wei) 人民日報出版社副社長)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07日 17:3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