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未來走勢怎麽(me) 看?
先看一看當下的情況。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逾134.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0%。
這一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充分體(ti) 現我國經濟基礎穩、優(you) 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的特征。
由此,聯想到歲末年初不經意間讀到的幾則消息。
比如,中國人首次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科學與(yu) 創新獎”;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均超過1200萬(wan) 輛,連續十年領跑全球。
比如,中吉烏(wu) 鐵路項目正式啟動;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萬(wan) 標箱,領跑全球港口。
比如,“春節”申遺成功;《黑神話:悟空》摘得全球年度遊戲大獎TGA的兩(liang) 個(ge) 獎項,實現中國遊戲產(chan) 業(ye) 新突破。
從(cong) 諸多看似不相關(guan) 的“首次”“突破”中,從(cong) 經濟規模到文化產(chan) 業(ye) ,驀然發現: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昨日的中國;今天的中國經濟,秀木成林,當以新視角觀之。
(一)
中國經濟前景光明,信心在哪裏?
先不妨來設問,距地球3.6萬(wan) 公裏的一顆衛星,可以做什麽(me) ?
前不久,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總醫院的醫生們(men) ,利用國產(chan) 手術機器人,通過亞(ya) 太6D通信衛星、5G網絡等多種通信手段,分別在西藏拉薩、雲(yun) 南大理和海南三亞(ya) 三地,為(wei) 數千裏外的北京患者完成了5台多器官手術。其中,在拉薩完成的是全球首次基於(yu) 衛星通信鏈路的超遠程手術,帶給世界新的期待。
空天地一體(ti) 化技術,從(cong) “科研概念”變“產(chan) 業(ye) 應用”,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乘數效應不可估量。
過去尚回味,未來卻已來!
今天,科技創新催生出大量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科技進步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
有國外學者認為(wei) ,綜觀世界各經濟體(ti) 發展狀況,中國的表現一直很亮眼,原因就在於(yu) “中國的各行各業(ye) 始終對科技創新充滿熱情,這種熱情與(yu) 可持續的長期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密切聯係”。
“綠鎖流沙”的故事,折射新產(chan) 業(ye) 的蓬勃興(xing) 起。
全長3046公裏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將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全麵鎖邊“合龍”。
研究沙漠植被特性,研發“中國魔方”;建設光伏基地,鋪設“藍色海洋”;種植苜蓿、肉蓯蓉、羅布麻,開發飼料業(ye) 、沙產(chan) 業(ye) ……
借助科技賦能,“治沙+能源+農(nong) 業(ye) ”的新產(chan) 業(ye) ,讓“死亡海”變身“聚寶盆”,擴綠、減碳、增收,一舉(ju) 三得。
“探索三號”的遠航,映照新模式的孕育生長。
2024年底,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深遠海“科考+考古”船“探索三號”交付啟航,船舶動力定位係統等核心部件首次實現國產(chan) 化。
藍色經濟裏,海洋科技是厚實的海床。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吊裝……海洋科技的加持下,我國海洋生產(chan) 總值約10萬(wan) 億(yi) 元,醫藥、能源等新版圖不斷拓展。
“算力引擎”的應用,彰顯新動能的澎湃浪潮。
從(cong) 人機協作的智慧工廠,到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智慧”的背後是“算力”。這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質生產(chan) 力。
相關(guan) 研究顯示,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ge) 百分點,就可以帶來數字經濟約3.3‰的增長、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約1.8‰的增長。
今天,中國數據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2萬(wan) 億(yi) 元,工業(ye) 互聯網核心產(chan) 業(ye) 年增加值也超過1.5萬(wan) 億(yi) 元。
點燃“數”與(yu) “智”的引擎,千行百業(ye) 就有更硬核的支撐,發展就有更充沛的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僅(jin) 驅動新舊動能轉換提擋加速,更使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鮮明——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提前6年多完成在氣候雄心峰會(hui) 上承諾的“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yi) 千瓦以上”的目標。
百年變局,科技創新是關(guan) 鍵變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勇打頭陣。
擁有26個(ge) 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連續兩(liang) 年位居世界第一;國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達到475.6萬(wan) 件,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突破400萬(wan) 件的國家……今天,中國成為(wei) 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ti) 之一。
過去20年,專(zhuan) 注於(yu) 前50項複雜技術能力,從(cong) 其中的7項發展到47項,中國“獲得複雜技術能力”令世界矚目。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蝶變、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生長,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的創新動力十足——
信心在新質生產(chan) 力。
(二)
中國經濟未來可期,底氣在哪裏?
就從(cong) “春節”申遺成功與(yu) 《黑神話:悟空》獲國際大獎說起。
千百年來,春節成為(wei) 曆久彌新的文化符號和牽動人心的精神圖騰。
今天,“闔家團圓”的訴求,讓春運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成為(wei) 一個(ge) 文化現象;“美好生活”的期盼,讓“村晚”“博物館裏過大年”等新年俗成為(wei) 新年味……
更重要的則在於(yu) ,“辭舊迎新”這一傳(chuan) 承至今的精神內(nei) 核,賦予人們(men)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奮發情懷,在新的時間坐標中去開始新的奮鬥。
《西遊記》這部數百年前的中國神話小說,則賦予人們(men)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英雄氣概,勇於(yu) 搏風擊浪、敢於(yu) 爭(zheng) 取勝利。
實踐告訴我們(men) ,文化不僅(jin) 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人們(men) 積極進取的價(jia) 值觀念,新質生產(chan) 力更讓“文化+”不斷釋放出對經濟的強大賦能效應。
創造性闡釋經典故事,探索“經典的當下意義(yi) ”,《黑神話:悟空》用數字技術呈現瑰麗(li) 想象——
古建景觀渾然天成,戰鬥設計精彩流暢……這場古典神話的當代轉化,遊戲銷售額達90億(yi) 元,背後是空間計算與(yu) 定位捕捉技術等“黑科技”的強力支撐,是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
山西隰縣小西天、河北福慶寺等古建築被精細還原,年畫、剪紙、皮影、說書(shu) 等文化元素完美融入……這場現實中國的數字幻化,讓不少外國朋友“跟著悟空遊中國”,為(wei) 中國文旅融合帶來“潑天流量”。
《黑神話:悟空》,生動彰顯文化與(yu) 科技深度融合釋放的巨大能量,更展現出文化資源優(you) 勢向經濟發展優(you) 勢轉化的潛能和空間。
今天,“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文化+商業(ye) ”“文化+體(ti) 育”等深度融合,催生越來越多的新增長點,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湖南瀏陽借助無人機、天幕,結合AI、全息投影等技術,創意煙花璀璨綻放,驚豔八方來客、帶旺城市消費;
上海百聯集團營造“文旅商體(ti) 展”融合的多元消費場景,讓商業(ye) 空間成為(wei) 市民的“會(hui) 客廳”和“藝術廳”……
強化文化賦能,充分發揮文化在激活發展動能、提升發展品質、優(you) 化經濟結構中的作用,必將拓展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空間。
在“兩(liang) 創”中,貫通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融通文化與(yu) 經濟,文化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人文經濟學成為(wei)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生相長的“大文章”。
人類曆史告訴我們(men) ,經濟現象往往都有文化源頭,文化越來越成為(wei) 影響經濟發展的終極變量,發展最終要以文化來定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困難挑戰年年有,但我們(men) 從(cong) 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發展、在曆經考驗中壯大的。”正是在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中,中華文明煥發新的時代光芒,既賦予全民族不屈不撓的意誌力和堅忍力,去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又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奮力開拓。
在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中,中國經濟凱歌行進,中國式現代化一往無前——
底氣在中華文明現代力量。
(三)
中國經濟生機無限,活力在哪裏?
想起2020年春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下的“先手棋”。
今天,得益於(yu)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性布局,我國經濟實現更深層次的暢通無阻、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發展的“增量空間”被打開。
從(cong) 國內(nei) 大循環看,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釋放“統一大市場紅利”。
2024年,我國快遞年業(ye) 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yi) 件。這第1500億(yi) 件快遞,正是習(xi) 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點讚的“又大又紅”的天水花牛蘋果。
這顆蘋果,何以走出西北溝坡,暢銷全國?
橋隧跨越山海、道路縱橫穿梭、機場拔地而起……暢通“大動脈”,改善“微循環”,“流動的中國”活力四射。
循環越暢,內(nei) 需越旺。兩(liang) 個(ge) “新消費群體(ti) ”潛能得到充分釋放,“發展型消費”帶來的動力作用強勁而持久。
一是成長於(yu) 經濟快速增長期,“新一代青年群體(ti) ”有較強的新型消費意願。
2023—2024冰雪季,消費規模超1500億(yi) 元,青少年和年輕人是“關(guan) 鍵力量”。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攀升至47.6%,青年是主要消費群體(ti) 。這一群體(ti) 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掀起供給側(ce) 的深度變革,帶動新消費的欣欣向榮。
二是邁入“長壽時代”,超3億(yi) “銀發族”消費從(cong) 生存型向享受型轉變。
看需求側(ce) ,“銀發族”線上成交單量、購物用戶數、成交金額均增速可觀;看供給側(ce) ,智能科技、康養(yang) 健身、旅遊休閑等產(chan) 業(ye) 加速“適老”“為(wei) 老”。據預測,202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約為(wei) 30萬(wan) 億(yi) 元。
這兩(liang) 個(ge) “新消費群體(ti) ”崛起的背後,是人口高質量發展帶來的人口綜合紅利,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孕育的市場機遇。
順應新趨勢,抓住新機遇,持續涵養(yang) 這個(ge) 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將不斷厚植發展的巨大優(you) 勢,築牢應對變局的堅實依托。
從(cong)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看,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創造新的世界市場,帶來“高水平開放紅利”。
從(cong) 1994年到2024年,從(cong) 100萬(wan) 標箱到5000萬(wan) 標箱,30年吞吐量增長到50倍,上海港騏驥一躍的背後,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是雙循環的良性互動不斷加深,是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聯動效應的進一步增強。
共贏路更寬。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錢凱港開港,標誌著新時代亞(ya) 拉陸海新通道破浪而出,鋪就中拉共贏的發展繁榮之路。
開放力更強。2024年底,籌劃近30年的中吉烏(wu) 鐵路正式啟動,將開辟從(cong) 中國到歐洲和中東(dong) 的最短貨運路線,節省運輸時間7至8天。
同行者更多。2025年1月1日,金磚大家庭迎來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ya) 等多個(ge) 夥(huo) 伴國,“大金磚”再次擴大“朋友圈”。
和合共生、攜手前行,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贏發展新空間不斷拓展。
有數據顯示,2024年平均每一天,就有1144億(yi) 元的商品在中國與(yu) 世界各國間進出;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
麥肯錫2024年發布《中國消費市場的真相》認為(wei) ,“中國消費市場麵臨(lin) 危機、消費者對奢侈品興(xing) 趣減退以及外資正大規模撤離中國等說法經不起細致推敲”,“秉持客觀全麵的觀點將是在龐大、活躍的中國經濟中尋找持續增長機會(hui) 的關(guan) 鍵”。
市場相通、產(chan) 業(ye) 相融、規則相聯、紅利相加,雙循環落子成勢、相互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活力在新發展格局。
2025年,我們(men) 要決(jue) 勝“十四五”,為(wei) 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幹字當頭,實幹為(wei) 要。以新質生產(chan) 力構築競爭(zheng) 力,以中華文明現代力量激發創新創造力,以新發展格局把握主動權,中國經濟航船將駛向無比廣闊的藍海。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