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 火紅的燈籠,紅火的日子——記甘肅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黨總支書記董建新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呦呦呦!呦呦呦!”甘肅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xiang) 元古堆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董建新在山腳下呼喊著。不一會(hui) 兒(er) ,光禿禿的山嶺間出現幾個(ge) 移動的黑點,走近一看,原來是梅花鹿。

  “這裏是我們(men) 的‘鬆林鹿苑’,雖然現在不是賞鹿的季節,但村子今年的冰雪旅遊馬上就要開啟了,滑雪場、歡樂(le) 穀、民宿區這幾天都很熱鬧。”新年第一天,元古堆村積雪未退,巷道旁的樹枝上掛滿一串串火紅的燈籠,董建新送走今天最後一批遊客,終於(yu) 在村口的遊客集散中心喝上口熱茶。

  誰能想到,十幾年前的元古堆村交通閉塞,“走的羊腸路,住的土坯房”,是典型的集體(ti) 經濟空殼村,村黨(dang) 組織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還是一個(ge) “好男不留、好女不嫁”的“苦命村”。

  2013年,是元古堆村蝶變的開始,也是董建新重要的人生節點。

  那年小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元古堆村,他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咱們(men) 一塊兒(er) 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總書(shu) 記的話讓董建新振奮不已,春節剛過,他響應鄉(xiang) 政府號召,報名參加了前往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學習(xi) 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培訓班。

  “要想帶鄉(xiang) 民一起致富,必須發展產(chan) 業(ye) ,但難就難在改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思想觀念。”培訓結束後,董建新被聘為(wei) 村文書(shu) ,對村裏的大事小情都十分了解。那時元古堆村產(chan) 業(ye) 比較單一,主要以糧食作物為(wei) 主,經濟作物種植麵積不大。“群眾(zhong) 思想保守,黨(dang) 員和村幹部必須帶頭去幹,發展產(chan) 業(ye) 。”

  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董建新發現鄰村光伏發電基地下建立食用菌種植基地的產(chan) 業(ye) 模式值得元古堆村借鑒。“我有空就往那兒(er) 跑,終於(yu) 取到了經。”2019年,已是元古堆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的董建新開始種植羊肚菌,試種了4個(ge) 大棚。“羊肚菌‘嬌氣’得很啊,我當時也沒學到位,一顆菌子都沒長出來。”

  軍(jun) 人出身的董建新並沒有氣餒,反而越挫越勇。他總結失敗教訓、谘詢專(zhuan) 家、上網查資料、參加培訓、拜訪農(nong) 戶……終於(yu) 在第二年,董建新帶動村民種植11畝(mu) 羊肚菌,迎來了大豐(feng) 收,純收入達23萬(wan) 元。看到分紅,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村裏也建起了農(nong) 光互補食用菌產(chan) 業(ye) 園。

  2021年,董建新當選為(wei) 元古堆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在他的帶領下,元古堆村蹚出一條產(chan) 業(ye) 發展的“財路”。百合、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chan) 業(ye) 多元化發展,“黨(dang) 支部+運營公司+龍頭企業(ye) +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不斷優(you) 化,成功孵化鄉(xiang) 村旅遊、種植業(ye) 、養(yang) 殖業(ye) 、勞務經濟、加工業(ye) 、光伏食用菌產(chan) 業(ye) 、電子商務七大富民產(chan) 業(ye) ,使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2024年底,全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860元,較2012年的1465.8元增長近12倍。

  “忙,但快樂(le) !以前冬閑時節,大家都靠在牆角聊閑天打哈欠,你看現在,村民們(men) 可以去村裏招商引進的工廠上班,也可以選擇自家做點小生意,一戶一業(ye) 態,日子越來越紅火。”董建新黝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元古堆村的紅火振興(xing) 之路,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活動。“村裏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在村人員年齡偏大、學曆偏低、經營管理能力相對較低,人才匱乏。”作為(wei)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董建新把元古堆村發展的思考帶到了人民大會(hui) 堂,他積極反映鄉(xiang) 村發展中人才工作的問題與(yu) 需求,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積極建言獻策。“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優(you) 秀人才下沉鄉(xiang) 村、在外人才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新農(nong) 人’培育……每一項工作都任重道遠。”

  “近幾年來,我們(men) 引進了鄉(xiang) 村專(zhuan) 業(ye) 運營團隊,探索出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鄉(xiang) 村合夥(huo) 人’運營模式,建起了分紅即時結算的‘億(yi) 農(nong) 在線’數字化管理平台,鼓勵大學生和致富能手回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董建新帶領越來越多的人才參與(yu) 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事業(ye) 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鮮血液”。曾應煥返鄉(xiang) 後在村裏經營著一家農(nong) 家樂(le) ,生意十分紅火,同樣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大學生苟懷文在村裏開起了電商直播,越來越多的村民成為(wei) “新農(nong) 人”。

  從(cong)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到鄉(xiang) 村旅遊,村民們(men) 腰包鼓起來了,2024年,元古堆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到120萬(wan) 元,但董建新覺得遠遠不夠。“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越來越高的,我們(men) 得做好服務工作,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來越紅火。”

  在董建新的帶領下,硬(油)化通村、通社道路及巷道38.3公裏,實現了村內(nei) 道路、入戶路硬化全覆蓋;新建、改造供電線路,實現動力電改造全覆蓋;幼兒(er) 園、黨(dang) 建廣場、文創驛站、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工程建成,群眾(zhong) 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談起董建新,村民都十分認可。“多虧(kui) 了他,他是我們(men) 的帶頭人,元古堆現在是真正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我們(men) 過上了像城裏人一樣的生活。”村民王永林說。

  在元古堆,隨便站上一處高地,皚皚白雪,盞盞紅燈。“這些紅燈籠,是不是很美?”董建新指著路旁的紅燈籠,笑稱以前村裏人窮怕了,村子裏一掛上燈籠,都被拿走掛在自家門口,現在大家日子越過越紅火,紅燈籠也能掛住了。天色漸暗,隻能借著積雪的反光識別出穿著一身黑衣的董建新,燈籠的紅卻越發鮮明、滾燙……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發布時間:2025年01月21日 15:3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