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村集體(ti) 資產(chan) 超億(yi) 元,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2億(yi) 元,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萬(wan) 元。成績斐然,榮譽紛至遝來,全國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休閑鄉(xiang) 村、中國最佳宜居村莊……這裏是湖北省穀城縣五山鎮堰河村。
一個(ge)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偏僻山村,既無交通優(you) 勢、亦乏礦產(chan) 資源,卻走出了自身獨特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宜居宜業(ye) 的幸福底色愈加鮮亮。聚焦綠色發展,敢開拓善謀劃,發動群眾(zhong) 共同締造美好生活,這是堰河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閔洪豔32年來帶領黨(dang) 員群眾(zhong) 幹事創業(ye) 、脫貧致富的深層“密碼”。
1992年,30歲的閔洪豔回村擔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彼時,村集體(ti) 負債(zhai) 20餘(yu) 萬(wan) 元,村民養(yang) 家糊口尚且困難。“看山山禿頭,望水水斷流,走路路斷途”,可謂一片烏(wu) 雲(yun) 在心頭。臨(lin) 危受命,窮則思變。這個(ge) 年輕人意識到,沒有耕地和礦產(chan) ,不等於(yu) 村裏沒有資源,山水就是最大的資源。“人在,山在,綠色在”,他決(jue) 定帶領群眾(zhong) 開墾荒山種植茶葉。
茶葉既不能果腹,銷路利潤也不確定,很多人擔心“賠了夫人又折兵”。“做給群眾(zhong) 看,帶著群眾(zhong) 幹!”麵對村民的遲疑,閔洪豔埋頭苦幹。上行下效,越來越多黨(dang) 員群眾(zhong) 加入。他又帶著村幹部外出推銷茶葉,逐漸打開市場。幾年時間,堰河村發展茶園1200畝(mu) ,茶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村集體(ti) 收入大增。
不久,閔洪豔敏銳地發現,依托山水風光,堰河村有更多可能。他把目光投向了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了順利推進垃圾分類等環境整治工作,他帶領黨(dang) 員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讓群眾(zhong) 意識到創造山清水秀的鄉(xiang) 村環境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製定村規民約,編印文明手冊(ce) ,推進廁所革命、汙水治理、村莊綠化……一套組合拳讓堰河村“茶成壟、樹成片、澗水清、民風淳”。
環境美了,可對於(yu) 做生意,村民還是不敢放手幹。閔洪豔仍是“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他發動妻子開辦村裏第一家農(nong) 家樂(le) ,幾年過去有了起色,群眾(zhong) 逐漸卸掉了思想包袱。很快,堰河村的餐飲民宿遍地開花。瞅準時機,閔洪豔推動成立生態旅遊經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組織村民以土地、資金等要素入股加入合作社,發展生態旅遊有了依托。
在閔洪豔的示範下,村“兩(liang) 委”火車頭帶動作用越來越強。從(cong) 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群眾(zhong) 接受認可”始終是村集體(ti) 決(jue) 策的第一原則。堰河村堅持村黨(dang) 組織議事,村民(代表)大會(hui) 定事,村民委員會(hui) 理事;把支部建在產(chan) 業(ye) 上,每個(ge) 產(chan) 業(ye) 黨(dang) 支部由一名村黨(dang) 委成員牽頭,帶動黨(dang) 員群眾(zhong) 幹事創業(ye) 。在堰河村的“人民大會(hui) 堂”,至今仍保留著當時開會(hui) 議事留下的鵝卵石墩。“每塊石頭對應一戶村民,每家每戶都有發言權。”
“房簷以外集體(ti) 決(jue) 定,房簷以內(nei) 自己決(jue) 定。”這是村民們(men) 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民俗園建設之初,為(wei) 避免隨意擴建改建、產(chan) 品服務同質化、商家之間惡性競爭(zheng) ,村集體(ti) 廣泛征集村民意見,進行提前規劃布局,統一標準、價(jia) 格、品牌,建立考核機製,連續3次考核在90分以下的農(nong) 戶進行停業(ye) 整改,讓遊客來得安心、玩得舒心。
汲取群眾(zhong) 智慧,黨(dang) 員幹部帶頭,堰河村的產(chan) 業(ye) 規模越來越大。興(xing) 辦奇石館、農(nong) 博館、茶葉采摘園、休閑農(nong) 業(ye) 觀光園,規劃建設三期民俗園,創立“堰河香”係列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搭建電商銷售平台,打造“網紅”線上銷售渠道,創建4A級景區……在村“兩(liang) 委”帶領下,曾經的偏僻小村成了幹事創業(ye) 的廣闊天地,越來越多外出務工村民回到家鄉(xiang) 開店創業(ye) ,閔洪豔自豪地說:“農(nong) 民成了網民,農(nong) 田成了電商賣場,手機成了農(nong) 具,直播成了農(nong) 活。大家幹得熱火朝天!”
黃牆灰瓦、流水潺潺、碧翠環山,竹林深處煙火人家。如今,美麗(li) 的堰河村迎接著海內(nei) 外絡繹不絕的遊客,閔洪豔和村幹部們(men) 當起了講解員,傾(qing) 心訴說著“堰河故事”。
走進“堰河味道咖啡館”,老板趙玲玲正熱情地向遊客介紹自己手工製作的點心。幾年前,堰河村民俗園二期動工招標,在外務工的趙玲玲嗅到了商機,選擇返鄉(xiang) 。學習(xi) 咖啡、麵點製作,精心設計小店,在抖音直播,趙玲玲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咖啡館也成了村裏的明星店鋪。“現在一共開了3家店,既能照顧家庭,還能多賺錢,兩(liang) 全其美!”
合作社規模也不斷擴大,從(cong) 25戶村民入股到家家戶戶入股,困難人員無償(chang) 配股,如今合作社年純收入達285萬(wan) 元,每股收益率達55%,發展成果惠及全體(ti) 村民。在堰河村,“一家一棟小洋樓,一家一輛小轎車,一家一個(ge) 致富項目或者一名致富能人,人均存款達到10萬(wan) 元”的小康生活已經實現。
“莫笑農(nong) 家臘酒渾,豐(feng) 年留客足雞豚。”一年一度的鄉(xiang) 村年貨節上,商戶門前掛滿了臘蹄、魚幹、風幹雞等特色年貨,店鋪內(nei) 陳列著各種幹貨山貨,成群的遊客往來穿梭。山林繁華,民風淳樸。在閔洪豔的帶領下,堰河村又有了新目標:村裏有金融、家庭有資產(chan) 、戶裏有碩博生、發展有產(chan) 業(ye) 、出行有房車。“在我眼裏沒有困難,隻有黨(dang) 組織交給我的任務。解決(jue) 問題就是我的工作。”風風雨雨三十餘(yu) 載,閔洪豔初心如磐,堅定自信。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