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球共濟 和合共生

任平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百年變局、十字路口,世界何去何從(cong) ?

  前不久,習(xi) 近平主席指出:“讓‘同球共濟’、團結協作、互利共贏成為(wei) 時代主旋律。”

  近年來,在雙邊多邊等外交舞台上,習(xi) 近平主席多次提到“同球共濟”“和合共生”,強調“要以‘同球共濟’的精神,凝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廣泛共識”“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方向不斷邁進”。

  全球休戚相關(guan) ,人類命運與(yu) 共。同球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間正道。

  從(cong)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到習(xi) 近平外交思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底蘊深厚,“和”文化的治世之道是重要內(nei) 涵。

(一)

  麵對共同挑戰,世界需要同球共濟、守望相助。

  《孫子兵法》有雲(yun) :“夫吳人與(yu) 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即便交惡,同舟而渡時遇險,都會(hui) 合力戰勝困難。同舟共濟,正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血脈基因。

  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hui) 則需要‘同球共濟’。”

  國際形勢變亂(luan) 交織,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唯有同球共濟、合力應對,才能共渡難關(guan) 、共創未來。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也是“全球南方”共同麵臨(lin) 的挑戰。

  至今,全球約有7.33億(yi) 人麵臨(lin) 饑餓。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hui) ,第一階段的議題就是“抗擊饑餓與(yu) 貧困”。

  “中國已經實現8億(yi)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提前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書(shu) 寫(xie) 了“人類曆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作為(wei) “全球南方”一員,中國大力推動南南合作,積極開展農(nong) 業(ye) 援外項目、減貧示範合作項目,加入“抗擊饑餓與(yu) 貧困全球聯盟”,為(wei) 全球減貧事業(ye) 作出重大貢獻。

  從(cong) 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不僅(jin) 深刻印證“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是可以解決(jue) 的,弱鳥是可以先飛、高飛的”,生動展現“中國堅持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更呼喚世界“多一些合作橋梁,少一些‘小院高牆’,讓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過上好日子、實現現代化”。

  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yu) 共的大船上。“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ya) 方舟’,人類才會(hui) 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

  麵對多樣性、多極化,世界需要互尊互信、聚同化異。

  國際交往難免有競爭(zheng) 、分歧、齟齬,“勺子和碗總有碰到的時候”。怎麽(me) 處理,考驗智慧,彰顯格局。

  中華文明具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曆來主張不同文明間應相互理解和尊重。

  “誌同道合是夥(huo) 伴,求同存異也是夥(huo) 伴。”

  “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頭,把對話協商利用起來,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

  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應有的樣子,更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多極化本質上應該是不同文明、不同製度、不同道路的國家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信任是國際關(guan) 係中最好的黏合劑。

  從(cong) 求同存異升華到聚同化異,聚利益、責任、挑戰之同,化意識形態、政治製度、發展階段之異,以和為(wei) 貴處理彼此分歧,聚同化異破解合作難題,和合共生共創美好明天。

  美中合作基金會(hui) 執行主席約翰·米勒—懷特認為(wei) ,中華文明蘊含的“和合”思想對美中兩(liang) 國相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yi) 。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hui) 製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

  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

  有差異和分歧並不可怕,隻要各方相互尊重、聚同化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就能擴大利益匯合點,形成最大公約數,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三)

  麵對潮流大勢,世界需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盡管前方有各種不確定性,但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hui) 改變,世界曆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hui) 改變,國際社會(hui) 命運與(yu) 共的大趨勢不會(hui) 改變。

  《周易》有言:“凡益之道,與(yu) 時偕行。”因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是古老而現代的東(dong) 方智慧。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更是曆史大勢,雖然遭遇逆風和回頭浪,但動力仍然勝過阻力。

  時代的風浪越大,越要把握大勢、勇立潮頭。

  智者順時而謀。共享機遇、共商合作、共促發展,攜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才能為(wei) 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貢獻力量。

  進博會(hui) ,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共同約定。

  埃塞俄比亞(ya) 的咖啡、捷克的水晶杯、貝寧的“甜麵包”菠蘿……7年來,“進博效應”不斷溢出放大,為(wei) 世界經濟拓寬了合作之路、注入了強勁動能。

  越來越多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實現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我們(men) 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wei) 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經濟全球化時代,需要的不是製造分裂的鴻溝,而是架起溝通的橋梁,鋪就合作的坦途。搞“小院高牆”“脫鉤斷鏈”,執意將相互依存的世界割裂開來,是開曆史倒車。

  秉持“天下一家”理念,以同球共濟的精神凝聚廣泛共識,以和合共生的願景凝聚發展合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定能共建美好世界。

發布時間:2024年12月24日 16:1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