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dang) 。
彩雲(yun) 之南,山水相連。西部與(yu) 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毗鄰,4060公裏的邊境線拱衛祖國西南“大前方”。
彩雲(yun) 之南,山川多情。少數民族人口1500多萬(wan) ,占全省總人口的1/3,傣、佤、彝等26個(ge) 世居民族在這裏互嵌互融,親(qin) 如一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雲(yun) 南深切關(guan) 懷、寄予厚望、念茲(zi) 在茲(zi) ,諄諄囑托要進一步夯實固邊、穩邊、興(xing) 邊的組織基礎,“建設好美麗(li) 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雲(yun) 南省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以來,雲(yun) 南省委把邊疆黨(dang) 建放在“國之大者”、黨(dang) 之大計中來思考和把握,以建強邊疆黨(dang) 建長廊為(wei) 抓手,不斷嚴(yan) 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ti) 係,為(wei) 邊疆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社會(hui) 和諧穩定、邊防鞏固安寧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建強組織——
“使之成為(wei) 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鬥堡壘”
屋舍儼(yan) 然,流水潺潺,九曲小巷,四圍花香。
這裏是景洪市猛龍鎮曼棟村曼費村民小組,是傣族聚居的邊境村寨。很難想象,這樣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村,也曾因村組幹部帶富能力不強、在群眾(zhong) 中威信不高,被戴上了“軟弱渙散”的帽子。
2022年,在一名市級領導聯村、一名鄉(xiang) 鎮班子成員包村、一名第一書(shu) 記駐村、一個(ge) 機關(guan) 單位結村的幫扶帶動下,曼費從(cong) “軟散”中奮起:摸清家底、找準病灶,內(nei) 抓組織生活、外抓聯係群眾(zhong) ,不斷增強黨(dang) 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如今,幹群、黨(dang) 群擰成一股繩,一門心思謀發展。”村民小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岩溫眉眼帶笑。
小村蝶變,串珠成鏈,生動詮釋了固邊、穩邊、興(xing) 邊的“組織密碼”。
“民族地區要重視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使之成為(wei) 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鬥堡壘”……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雲(yun) 南延伸黨(dang) 建“觸角”、豐(feng) 富“神經末梢”,一手抓“頭雁”培養(yang) 、一手引“歸雁”還巢,多措並舉(ju) 築牢邊疆基層戰鬥堡壘。
“擴先、提中、治軟”,延伸黨(dang) 組織“觸角”——
三年時間,集中攻堅!雲(yun) 南查漏洞、強弱項、補短板,開展專(zhuan) 項行動,推動374個(ge) 抵邊村100%建立了黨(dang) 支部,全麵消除黨(dang) 員“空白”村;在邊境縣鄉(xiang) 村三級全麵建成集黨(dang) 務、政務、服務於(yu) 一體(ti) 的“雲(yun) 嶺先鋒”黨(dang) 群服務中心,一大批邊民黨(dang) 員亮明身份,有了服務群眾(zhong) 的舞台。
“亮了身份、領了崗,為(wei) 群眾(zhong) 辦事更有底氣了。”指著胸前的黨(dang) 員徽章,文山市德厚鎮樂(le) 西村委會(hui) 壩頭村老黨(dang) 員姚文光一臉自豪。
育“頭雁”、引“歸雁”,培養(yang) 發展領路人——
據2018年的統計,雲(yun) 南村(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具備專(zhuan) 科及以上學曆的不到三成,村幹部整體(ti) 學曆偏低、能力素質不高、活力不足,成為(wei) 幹事創業(ye) 、服務群眾(zhong) 的瓶頸。
痛定思痛,問診開方。雲(yun) 南突出抓好抵邊村“兩(liang) 委”班子建設,“一肩挑”比例從(cong) 上屆的31%提升至99.01%。推行村級組織“大崗位製”,解決(jue) 村幹部待遇偏低、崗位設置混亂(luan) 等問題。抓“頭雁”培養(yang) ,實施村幹部學曆、能力水平“雙提升”計劃,為(wei) 村幹部充電賦能;引“歸雁”還巢,逐村建立人才回引清單,確保每個(ge) 抵邊村每2年至少回引1名優(you) 秀人才,蓄足源頭活水。
資源傾(qing) 斜、人才集聚,凝聚發展合力——
“鋸口要平滑,切忌撕裂韌皮部。”瀾滄縣古茶園,科技特派員陶仕科手把手教茶農(nong) 茶樹嫁接方法;“能辦的一刻也不耽擱!”騰衝(chong) 市團田鄉(xiang) ,碰頭會(hui) 上,9名駐村工作隊隊員曬工作實績、比作用發揮……
凝人心、聚合力,方能建強戰鬥堡壘,推動邊疆發展。雲(yun) 南多措並舉(ju) ,派強用好2.6萬(wan) 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員,實施“萬(wan) 名人才興(xing) 萬(wan) 村”行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力量”計劃,深入開展“組團式”幫扶,深化“幹部規劃家鄉(xiang) 行動”,推動人才、資源向邊疆地區傾(qing) 斜,進一步建強戰鬥堡壘、邁穩邊疆發展步伐。
興(xing) 邊富民——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
建強邊疆黨(dang) 建長廊,歸根結底,是為(wei) 了更好地完成黨(dang) 的中心任務。落到邊疆黨(dang) 員群眾(zhong) 頭上,最迫切的就是發展。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為(wei) 了讓邊疆各族群眾(zhong) 更加幸福安康,雲(yun) 南做足“邊”的文章,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特色種植養(yang) 殖、邊貿加工、文化旅遊等富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
找準定位,讓“開放”成為(wei) 有力支撐。雲(yun) 南在邊境陸路口岸和邊(跨)合區,全麵開展黨(dang) 建強、發展強“雙強口岸”爭(zheng) 創,與(yu) 抵邊村黨(dang) 組織共抓黨(dang) 建工作、共保便捷通關(guan) 、共享發展資源。
滇西南,滄源縣猛董鎮永和社區國門新村和緬甸撣邦第二特區隔橋相望。站在村文化廣場,邊境內(nei) 外風光一覽無餘(yu)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鮑艾保心潮澎湃,“我們(men) 村建了商貿物流區,作為(wei) 永和口岸的配套設施,未來發展定會(hui) 越來越好。”
滇東(dong) 南,南溪河公路大橋,一頭連雲(yun) 南河口,一頭接越南老街。“過去,都是自行車推貨過大橋,費時費力不說,也給口岸出入帶來壓力。”河口縣河口鎮曼章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玉龍回憶。為(wei) 推動邊民互市貿易實體(ti) 化、組織化、規範化,河口縣推行“黨(dang) 組織領辦公司促邊民互市貿易”模式,2023年以來,全縣參與(yu) 交易邊民26萬(wan) 人次,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
立足實際,讓“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持續之基。雲(yun) 南實施村級集體(ti) 經濟強村工程,培育壯大基礎產(chan) 業(ye) 、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實現揚長避短、培優(you) 增效。
奔西雙版納,循一葉茶的馥鬱芬芳。賀開山上,雲(yun) 霧繚繞,茶葉青翠,坐落於(yu) 古茶山中的“雲(yun) 端集市”宛如仙境!2024年3月,猛海縣猛混鎮賀開村采取“黨(dang) 建+村企聯建”的合作模式,成立了猛海縣古茶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線上建立“數字茶倉(cang) ”、線下打造“雲(yun) 端集市”,雙線助農(nong) 增收。
入普洱,跟一顆牛油果“漂洋過海”。牛油果產(chan) 業(ye) 收益按農(nong) 戶、技術企業(ye) 各30%,國有管理公司、合作社、村集體(ti) 共享40%的比例分配——加入了“334”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前不久,孟連縣芒信鎮芒信村26戶果農(nong) 從(cong) 合作社領到了分紅,最多的一戶分紅3.35萬(wan) 元。
探臨(lin) 滄,把一根甘蔗“吃幹榨盡”。耿馬縣深化“政產(chan) 黨(dang) 建聯盟”,築牢產(chan) 業(ye) 根基、優(you) 化黨(dang) 政服務,延伸蔗糖產(chan) 業(ye) 鏈條,帶動產(chan) 業(ye) 由粗到精、接“二”連“三”,打造千億(yi) 元級蔗糖產(chan) 業(ye) 。
生態優(you) 先,讓“綠色”成為(wei) 亮麗(li) 底色。雲(yun) 南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發展潛力和後勁。
雨後的景邁山,絲(si) 絲(si) 清涼,令人倍感舒適。拾級而上,不時看到民族特色鮮明的茶文化立牌和相關(guan) 介紹。景邁山的發展也曾走過彎路。當地曾試種密植高產(chan) 的台地茶,產(chan) 量雖高,品質卻跟不上,是在黨(dang) 組織帶領下,茶農(nong) 才找回了“林下茶”生態種植傳(chuan) 統。“茶葉品質提高了、不愁賣了,還吃上了旅遊飯。”瀾滄縣惠民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陽崇剛介紹,景邁山2023年成功申遺以來,接待遊客40.2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3.38億(yi) 元,同比增長184%。
如今,雲(yun) 南374個(ge) 沿邊行政村(社區)均已創建一項主導產(chan) 業(ye) ,村級集體(ti) 經濟經營性年收入均超過10萬(wan) 元,邊境地區的區位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生態優(you) 勢不斷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一幅興(xing) 邊富民的幸福畫卷已然繪就。
創新治理——
“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chuan) ”
不到10年,孟連縣景信鄉(xiang) 回俄村的澳洲堅果種植麵積從(cong) 600畝(mu) 增加到1.6萬(wan) 畝(mu) 。“產(chan) 業(ye) 推得快,離不開‘賓弄賽嗨’!”指著村頭牆上的4字標語,回俄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岩相解釋,傣語中,“賓弄”意親(qin) 戚,“賽嗨”是朋友,“賓弄賽嗨”就是指傣族與(yu) 周邊拉祜族、佤族群眾(zhong) 結交的“像親(qin) 戚一樣的朋友”關(guan) 係。
一聲“賽嗨”情深似海,折射共同富裕的路子,見證團結奮進的步子。雲(yun) 南創新基層治理手段,以村規民約、網格管理為(wei) 抓手,促進各族群眾(zhong) 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le) ,真正實現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chuan) 。
普洱民族團結園的義(yi) 務講解員方財兵,形容民族團結是水、是空氣,“身處其中不覺得有啥,可一旦少了民族團結,所有人都要停下手裏的活,先化解矛盾”。
猛海縣猛遮鎮曼恩村曼拉村民小組的老人們(men) ,對此深有感觸。曾經的曼拉,酗酒成風、鬥毆頻發,是一紙村規民約,給村莊帶來了改變。
“紅白事、傳(chuan) 統節日宴請親(qin) 朋好友不超過晚上12點”“積極參加勞動,展示良好精神風貌”……起初,曼拉村民小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岩溫龍起草的“曼拉十條”,隻有6名黨(dang) 員簽字。正趕上村裏要整理土地,沒想到,岩溫龍的父親(qin) 帶頭反對,還缺席了村民大會(hui) 。岩溫龍沒有猶豫,“刀刃”向內(nei) ,當著全村人的麵,讓其繳納了20元違約金,力證村規效力。美化環境、硬化道路、發展產(chan) 業(ye) ……如今的曼拉村民,在自我管理和約束中,團結拚搏、共建家園。
推動“曼拉們(men) ”團結發展的活力因子,除了“硬”起來的村規民約,還有“軟”下來的網格服務。
為(wei) 徹底拆掉各民族群眾(zhong) 之間的“心牆”,雲(yun) 南建立了黨(dang) 員包戶為(wei) 主的網格化體(ti) 係,落實矛盾糾紛必到、突發事件必到、聚集活動必到,困難家庭必訪、留守家庭必訪、長期外出返鄉(xiang) 必訪、新分戶家庭必訪的“三必到四必訪”製度,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ang) 、矛盾不上交。
“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獨龍族“老縣長”高德榮,對民族團結進步的理解,也很樸素,“就是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生活品質的提高,既靠黨(dang) 的好政策,也靠咱們(men) 一起團結拚搏、努力奮鬥!”深秋夜,涼意陣陣,騰衝(chong) 市清水鎮三家村中寨司莫拉“火塘會(hui) ”,卻開展得如火如荼,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三家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趙家清,正向村民宣講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村民同感信心滿滿,“工作門口找,生病有醫保……黨(dang) 的政策好,我們(men) 信心足,日子定會(hui) 越過越好!”
實踐充分證明,隻有不斷強化邊疆地區黨(dang) 的建設,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民族政策,才能教育引導邊疆民族地區人民始終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促進各族群眾(zhong) 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邊實踐邊總結,在邊疆黨(dang) 建長廊建設中,雲(yun) 南探索出抓黨(dang) 建促民族團結“五用工作法”。“用黨(dang) 的政策教育群眾(zhong) 、用基層組織凝聚群眾(zhong) 、用愛國故事感召群眾(zhong) 、用身邊典型引導群眾(zhong) 、用民俗活動團結群眾(zhong) ,促進各民族把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雲(yun) 南省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當下,雲(yun) 南8個(ge) 邊境(州)市已全麵創建成為(wei) 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以點串線、連線成片,遍開民族團結絢麗(li) 之花。
寸土必守——
“健全強邊固防工作機製,切實維護邊疆穩固”
清晨,滄源縣糯良鄉(xiang) 賀嶺村,濃霧還未散去,173、174號界樁靜靜矗立在中緬國境線上。
刀裏二級邊境聯防所,身著迷彩服的佤族漢子趙艾召,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監控畫麵,定時向上級指揮中心報告情況。作為(wei) 聯防所輪值聯防員、五級段長,趙艾召的使命不僅(jin) 是值班值守,他還負責173號至174號界樁第五段的巡邏。“守邊境、護家園,是我的應盡之責。”他說。
健全強邊固防工作機製,才能切實維護邊疆穩固。在邊疆黨(dang) 建長廊建設中,雲(yun) 南深化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強邊固防,黨(dang) 委統領、政府推動、軍(jun) 隊帶頭、警方助力、全民參與(yu) ,邊防管控不再是職能部門的“獨角戲”,而是多方來援的“大合唱”。
——五級書(shu) 記抓邊防、五級段長守邊境。臨(lin) 滄市將近300公裏的邊境線劃分為(wei) 責任段,1600多名市縣鄉(xiang) 村組長同心守邊。
——在邊境鄉(xiang) 鎮全覆蓋成立黨(dang) 政軍(jun) 警民聯合指揮中心,由鄉(xiang) 鎮黨(dang) 委統一調度。紅河州在13個(ge) 邊境鄉(xiang) 鎮成立聯合指揮中心,整合資源力量,構建“統一指揮、專(zhuan) 兼常備、反應靈敏、平急結合”的響應體(ti) 係。
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團結協作,共同守邊、護邊、固邊、穩邊,祖國西南邊陲安全穩定屏障日益穩固。
守邊固防,人防是關(guan) 鍵,物防是基礎,技防是支撐。雲(yun) 南推動“智慧黨(dang) 建”與(yu) “智慧邊防”有機融合,依托“雲(yun) 嶺先鋒”信息平台,點對點向抵邊一線黨(dang) 員推送信息、發布指令,邊境管控從(cong) “人海戰術”向立體(ti) 化防控體(ti) 係升級。
“請黨(dang) 放心、強邊有我”“有國才有家,守好界碑就是守好我們(men) 的家”“祖國土地,一寸都不能少”……滇疆一線,黨(dang) 旗獵獵,誓言錚錚,黨(dang) 員群眾(zhong) 國家、國門、國土、國民、國防意識教育持續增強,湧現出羅光柱、普玉忠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吞靜、蔡曉東(dong) 等優(you) 秀黨(dang) 員幹部,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蒼蒼莽莽中行走,於(yu) 村村寨寨間追問,凝眸回望,滿目蒼翠,滿山希望……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