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清晨,從(cong)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出發,向西北行駛27公裏,就到了陽曲縣泥屯鎮。晨光從(cong) 三麵環抱的黃土梁上傾(qing) 瀉而下,照亮了中部的平坦盆地,泥屯河從(cong) 山地蜿蜒而來,潤澤良田,目之所及,沐浴在一片金黃中。
黃土地、礦石山、小果園,曾幾何時,泥屯人靠天吃飯,靠山謀生;而今,示範區、研學線、鄉(xiang) 村遊,泥屯人掘土生金,依城興(xing) 旺。短短幾年間,一個(ge) 資源型的農(nong) 業(ye) 大鎮蛻變為(wei) 集約型的現代化城郊鎮,走上一條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致富密碼?
建強班子 鉚勁找出路
2021年,有著十幾年工作經驗的“老鄉(xiang) 鎮”李永蓮,來到泥屯鎮擔任黨(dang) 委書(shu) 記。
在村裏轉,她發現村民總是“滿麵愁容”。種田人發愁,年輕人湧向城市,村裏的撂荒地越來越多;采石人發愁,大量石料廠因環保不達標陸續關(guan) 停,沒了賺錢的生意;村幹部發愁,以前躺在那兒(er) 就夠活,現在大鍋裏沒飯,村集體(ti) 威信越來越低。
“根本原因是沒有主心骨,大家找不到方向。”李永蓮和鎮黨(dang) 委班子成員調研各村情況後,一致認為(wei) ,首先要做的是建強村班子,把人心聚起來。
全鎮21個(ge) 行政村,先後排查出11個(ge) 軟弱渙散村黨(dang) 組織。鎮黨(dang) 委當即製定“一村一策一專(zhuan) 班”整頓方案,鎮黨(dang) 委成員和包村幹部共同為(wei) 責任人,每村由2名幹部落實幫扶整頓工作責任,以強班子為(wei) 村莊發展注入活力。
這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當屬歸朝村。“產(chan) 業(ye) 規劃混亂(luan) ,欠了一屁股外債(zhai) ,群眾(zhong) 怨氣很大,村幹部隻能從(cong) 鎮裏下派。”李永蓮主動包聯歸朝村時,心裏也沒底。
一次次吃閉門羹後,李永蓮和包村幹部終於(yu) 從(cong) 村民口中“挖”出一個(ge) 大家都點頭的名字——鄭建國。他在縣裏經商,摩托、林業(ye) 、水果批發……很多生意都做得紅紅火火,還是個(ge) 老黨(dang) 員。經過李永蓮多次上門做工作,2021年11月,鄭建國欣然返鄉(xiang) ,一肩挑起了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主任的重擔。
鄭建國和李永蓮天天到田間地頭“踩點”,多方考察後,決(jue) 定從(cong) 村裏果蔬種植優(you) 勢入手,改造山上沙石較多的撂荒地,由村集體(ti) 統一規劃建設大棚。
村民的工作卻不好做。有的人寧可以每畝(mu) 60元的低價(jia) 把地租給種植大戶,也不相信村集體(ti) 能兌(dui) 現每畝(mu) 300元的返租價(jia) 。
鄭建國沒被“勸退”,第二天,他把村民召集到一起,拿出手寫(xie) 的欠條和承諾書(shu) ,又自掏腰包先墊付了租金。“再怎樣也不讓大家吃虧(kui) !”他的決(jue) 心撬動了村民的心。在大家的支持下,果蔬大棚規模不斷擴大到1500畝(mu) 左右,每年能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30萬(wan) 元。
看到路子可行,鄭建國發動村裏的黨(dang) 員種植大戶幫助村民改良品種、升級改造40餘(yu) 處村民自營采摘園,現在,村裏水蜜桃、蟠桃、西梅、蘋果等品類豐(feng) 富,遊客四季不斷。
“咱村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還有夏代、戰國文化遺址,一定得好好保護利用起來。”村集體(ti) 掙了錢,鄭建國又帶著村裏的黨(dang) 員改造人居環境、保護古建築、古院落,把設施農(nong) 業(ye) 與(yu) 蔬果采摘、休閑觀光、古院民俗融合起來。“以前喊破了嗓子沒人理,現在書(shu) 記帶著我們(men) 掙錢,大家心氣順了,矛盾也少了。”歸朝村村民周成全說。
“老辦法解決(jue) 不了新問題,村幹部能力如果不提升,沒法滿足發展的需要。”李永蓮和鎮黨(dang) 委班子想方設法幫助鎮村幹部開拓思路、找準各村發展路徑,每月至少辦2期“泥屯講堂”,職能部門業(ye) 務骨幹、優(you) 秀基層幹部登台授課,村集體(ti) 經濟項目怎麽(me) 選、怎麽(me) 給群眾(zhong) 做工作……講的都是實用的幹貨。“大家集思廣益,鉚足了勁兒(er) 為(wei) 各村發展想辦法、找出路。”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武宏說。
一村一品 打出金招牌
2022年,太原市聚焦短板弱項,開展村級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行動,泥屯鎮一些村,因為(wei) 土地種植效率低、石料廠倒閉等原因,村集體(ti) 經濟可持續發展性不強,甚至個(ge) 別還欠了外債(zhai) ,成為(wei) 重點攻堅對象。
鎮黨(dang) 委召開會(hui) 議,討論解決(jue) 之法,各村卻很難達成一致。“每個(ge) 村可以先盤盤自己的家底,立足現有資源想辦法。”李永蓮提議。
一場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合同專(zhuan) 項清理、村級債(zhai) 務化解和新增資源收費的“清化收”專(zhuan) 項行動如火如荼展開。鎮黨(dang) 委班子成員每人包幹2個(ge) 村,與(yu) 村黨(dang) 支部一起盤合同、清債(zhai) 務、找資源,把壓在村集體(ti) 經濟發展上的“包袱”一個(ge) 個(ge) 卸下,讓各村發展空間騰出來、資金攢起來、特色優(you) 勢充分施展。
泥屯村利用回籠資金,擴展“清風良業(ye) ”合作社生產(chan) 規模,為(wei) 全鎮小米提供耕種收服務;龍泉村打出“三藏古寺”文化招牌,讓古建築煥發新生;岔上村依托好山好水,吸引大學生返鄉(xiang) ,開發露營基地……通過規模種植、挖潛文化、招引項目等方式,許多村集體(ti) 經濟“造血”功能越來越強。
看著資源好的村紛紛走上了發展快車道,伽東(do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和剛強坐不住了,跑來找李永蓮,“我們(men) 村要什麽(me) 沒什麽(me) ,隻有一個(ge) 廢舊小學,這可怎麽(me) 辦?”
李永蓮也犯愁。她和村“兩(liang) 委”幹部反複討論,一開始大家想學習(xi) 周邊村的經驗,引入服裝企業(ye) ,但根本沒有企業(ye) 願意來。
“其他地方開展黨(dang) 性教育,大都立足自身特色,我們(men)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鎮,能不能專(zhuan) 門突出‘三農(nong) ’方麵的內(nei) 容?”外出學習(xi) 培訓時,李永蓮還在琢磨伽東(dong) 村的出路。
她把想法和村幹部商量後,大家一拍即合。2023年6月底,借著鎮裏村級黨(dang) 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的契機,伽東(dong) 村將廢舊村小學教室進行改造,建起900餘(yu) 平方米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教育基地,鎮黨(dang) 委包村幹部幫著跑項目,與(yu) 縣委黨(dang) 校簽訂了合作協議。
現在,徜徉寬敞明亮的展廳,中國農(nong) 史的發展脈絡、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三農(nong) ”領域的百年成就鋪呈眼前,在講堂,觀一場鎮村幹部親(qin) 身演繹的《陽曲娘親(qin) 》沉浸式紅色黨(dang) 課,在思西奶娘白銀翠哺育革命後代的故事中,品悟紅色文化,初心使命愈發堅定。基地運營一年,就接待了80餘(yu) 批次,6000餘(yu) 人次黨(dang) 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xi) 。
眼看客流量越來越大,村裏2024年還利用10畝(mu) 閑置荒地搞起了“一米菜園”,提供果蔬耕種租賃業(ye) 務,讓遊客一年四季都能體(ti) 驗親(qin) 自耕種、采摘的樂(le) 趣,不斷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菜園試運行半年就淨賺3萬(wan) 元,一畝(mu) 地比種糧多掙一倍。”和剛強說。
連點成線 擁抱大市場
泥屯的小米、中兵的酥梨,蘆家河的土窯洞、龍泉的三藏寺,西思的現代農(nong) 業(ye) 、岔上的露營基地……泥屯鎮村村都有自己的主打品牌,農(nong) 、文、旅項目遍地開花。
“如果體(ti) 驗感不行,遊客來了一次就不想再來了。”鎮裏人氣旺了,村民又產(chan) 生了新的擔憂。
“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很快就會(hui) 被淘汰。”李永蓮召集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商量,“我們(men) 要積極發展新業(ye) 態,讓產(chan) 業(ye) 連點成線、轉型升級。”
一開始,鎮黨(dang) 委利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教育基地,打造“泥屯優(you) 選平台”,號召農(nong) 村主播線上售賣各村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一開播就賣空了,需求比想象中大。”伽東(dong) 村黨(dang) 支部委員和晉陽說。
趁熱打鐵,鎮黨(dang) 委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教育基地為(wei) 起點,用“1+N”的形式,打造“泥”味之旅“行走的黨(dang) 課”,陸續規劃出勞動體(ti) 驗、生態采摘、休閑觀光三條研學路線,不僅(jin) 把各村的特色采摘園鏈接起來,還讓遊客飽覽傳(chuan) 統文化遺址、走近古村落,住進土窯洞、吃上農(nong) 家飯,推出農(nong) 文旅融合消費新業(ye) 態、新場景。
2023年以來,省級開發區——陽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區在泥屯鎮逐步落成,又帶來一次發展的好機會(hui) 。
設施蔬菜種植、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生命健康創新綜合體(ti) 項目……然而,對於(yu) 一係列利好項目的落地,一開始村民並不買(mai) 賬。
“一次園區道路征地涉及兩(liang) 個(ge) 村16戶村民的耕地,村民和施工隊起了衝(chong) 突,最後我們(men) 協調園區,將邊角地收儲(chu) ,解決(jue) 了問題。”鎮黨(dang) 委委員趙政偉(wei) 主要負責征地拆遷工作,他經常召集企業(ye) 、村幹部、村民代表開調解會(hui) 解決(jue) 矛盾。“服務好企業(ye) 是給鎮裏發展打基礎,但也不能讓村民吃虧(kui) 。”
為(wei) 了給園區項目保駕護航,鎮黨(dang) 委班子聯合園區,成立項目推進工作專(zhuan) 班,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和綜治調解員輪流在園區工作室坐班,為(wei) 企業(ye) 及時提供幫辦服務。
園區紅火,讓村民富在家門口。鎮黨(dang) 委牽頭,建立各村與(yu) 園區聯席會(hui) 議製度,促進園區治理共研、產(chan) 業(ye) 共謀、品牌共創,還搭建“用工儲(chu) 備站”,為(wei) 村民爭(zheng) 取了100餘(yu) 個(ge) 就業(ye) 崗位。“老百姓有活兒(er) 幹、有錢賺,和黨(dang) 組織的關(guan) 係越來越近了。”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黨(dang) 建辦主任金鑫說。
而今,背靠太原半小時都市圈區位優(you) 勢和陽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區的政策優(you) 勢,泥屯鎮形成南部11個(ge) 村的四季瓜果采摘、北部3個(ge) 村的生態康養(yang) 休閑、中部7個(ge) 村的農(nong) 優(you) 特產(chan) 示範片區,遊客紛至遝來。
初冬的午後,走在街上,遇到的村民都樂(le) 嗬嗬的,看到鎮、村幹部,總是親(qin) 切稱呼他們(men) “永蓮”“鑫兒(er) ”“建國”……“老百姓把我們(men) 當親(qin) 人,我們(men) 更得‘甩開膀子幹’,做給群眾(zhong) 看!”新一期“泥屯講堂”開課,李永蓮的話,激蕩起很多共鳴。泥屯鎮黨(dang) 委的實幹之路,遠未停歇。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