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主要內(nei) 容如下。
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ju) 措,對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為(wei) 從(cong) 全局和戰略高度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ti) 要求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服務實體(ti) 經濟和人民群眾(zhong) 為(wei) 出發點、落腳點,以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為(wei) 基本前提,以調結構、促改革為(wei) 主要途徑,處理好調整結構與(yu) 深化改革、建強網絡與(yu) 暢通末梢、打造樞紐與(yu) 優(you) 化布局的關(guan) 係,促進全社會(hui) 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you) 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組織化程度和效率,促進物流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創新,加強協同銜接和要素保障,解決(jue) 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統籌推動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cang) 儲(chu) 成本、管理成本,為(wei) 增強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率力爭(zheng) 降至13.5%左右。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改革實現新突破,貨物運輸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鐵路貨運量、鐵路貨運周轉量占比力爭(zheng) 分別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保持較快增長。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現代物流企業(ye) ,國家物流樞紐體(ti) 係和現代物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統一高效、競爭(zheng) 有序的物流市場基本形成,現代物流對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戰略支撐顯著增強。
二、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
(一)推進鐵路重點領域改革。製定實施鐵路貨運市場改革方案,促進鐵路貨運向鐵路物流轉型,支持鐵路貨運場站依法依規有序開展物流服務經營活動。改革鐵路運輸與(yu) 調度生產(chan) 組織方式,加強跨路局運輸組織協調,創新係列物流產(chan) 品,大力發展高效穩定、市場化的直達貨運班列,探索用好高鐵快運功能。完善鐵路貨運價(jia) 格靈活調整機製、鐵路運輸進款清算機製,建立鐵路物流服務價(jia) 格體(ti) 係。降低鐵路專(zhuan) 用線規劃建設和使用費用,推進鐵路專(zhuan) 用線共用。推進鐵路物流轉型綜合配套改革。研究製定鐵路接軌管理辦法、過軌運輸監管辦法,促進過軌運輸便利化,實現國家鐵路、地方鐵路直通運輸。
(二)推動公路貨運市場治理和改革。綜合施策推動解決(jue) 公路貨運經營主體(ti) “小、散、弱”等問題,發展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管理的大型公路貨運企業(ye) ,全麵提高公路運輸組織化程度和效率。深入推進貨車違法超限超載治理。加強貨物裝載源頭治理。持續推進貨車超標準排放治理。依法加大對貨運車輛非法改裝、大噸小標等行為(wei) 打擊力度。各地不得針對貨運車輛車籍實施排他性區域限製措施。強化跨部門協同,優(you) 化城市貨運網絡規劃設計,對不同類型貨車城市通行實施精準化、差異化監管。優(you) 化收費公路政策,深化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提高收費公路利用率。
(三)推進物流數據開放互聯。以公路、鐵路、水路、航空、海關(guan) 等部門和單位公共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為(wei) 核心,整合物流與(yu) 信息流、資金流,建立部門物流數據資源動態互聯機製,支持各類經營主體(ti) 數據對接,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建立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互聯機製,加強安全風險防範,完善數據授權管理和運營機製。建立健全企業(ye) 物流數據采集、提取、應用、保護等機製,促進企業(ye) 物流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
三、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融合發展
(四)加快現代供應鏈體(ti) 係建設。推動大型工商企業(ye) 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會(hui) 化程度,科學構建集采購、庫存、生產(chan) 、銷售、逆向回收等於(yu) 一體(ti) 的供應鏈體(ti) 係,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快庫存周轉。加強製造業(ye) 供應鏈融合創新,鼓勵大型製造企業(ye) 與(yu) 物流企業(ye) 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guan) 係,優(you) 化物流流程、共建設施設備、對接信息係統,推廣應用綜合性供應鏈解決(jue) 方案。支持利用工業(ye) 園區閑置土地、廠房建設物流服務設施。深化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加快數字供應鏈發展,提升商貿供應鏈協同水平。
(五)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ti) 係。推動商品市場優(you) 化升級,加快零售業(ye) 數字化轉型,支持商貿流通領域物流設施標準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流通組織能力和效率,降低商貿流通領域物流成本。加快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推動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構建分層分類的城市商業(ye) 格局,健全城鄉(xiang) 商貿流通網絡,發展共同配送、倉(cang) 配一體(ti) 等集約化模式。深化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試點,建設內(nei) 外貿融合平台,促進內(nei) 外貿製度規則銜接。
(六)實施大宗商品精細物流工程。推動大宗商品生產(chan) 加工等企業(ye) 整合內(nei) 部物流需求,優(you) 化物流路徑,提高直發終端用戶的比率。發展大宗商品供應鏈組織平台,提高物流供需匹配度。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支持在沿海內(nei) 河港口、內(nei) 陸物流樞紐布局建設大宗商品儲(chu) 運設施。積極發展專(zhuan) 業(ye) 化載運器具,推進適宜的大宗商品在工廠園區等入箱,推廣集裝箱貨物公鐵水全過程運輸。鼓勵銀行機構依法合規開展重點領域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服務。
(七)實施“新三樣”物流高效便捷工程。加強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新三樣”出口的國內(nei) 港口倉(cang) 儲(chu) 設施建設,支持高效便捷出口。研究出台大容量儲(chu) 能電池、大尺寸光伏組件的倉(cang) 儲(chu) 和運輸相關(guan) 技術標準,優(you) 化完善鋰電池運輸安全管理規範。開展新能源汽車物流提升工程,加強港口滾裝碼頭建設,鼓勵研發應用內(nei) 河滾裝船。探索發展新能源汽車集裝箱運輸,暢通新能源汽車國內(nei) 聯運通道和跨境物流通道。
(八)推動國際供應鏈提質增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暢通大宗商品、新能源汽車、冷鏈等國際物流。鼓勵大型工商企業(ye) 與(yu) 骨幹物流企業(ye) 深化國際物流合作,共建共用海外倉(cang) 儲(chu) 等基礎設施,提高儲(chu) 運、流通加工等綜合服務能力。優(you) 化中歐班列開行計劃和運力分配機製。增加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數量。推進內(nei) 陸港建設工程,降低內(nei) 陸樞紐的集貨和通關(guan) 成本。推動鐵路國際聯運單證物權化,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探索試點。
(九)打造現代化物流龍頭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實施現代化物流龍頭企業(ye) 培育行動。支持航空物流企業(ye) 擴大全貨機規模。充分發揮民營物流企業(ye) 在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融合創新中的作用。促進物流企業(ye) 向專(zhuan) 精特新方向發展,鼓勵中小物流企業(ye) 重點在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商品車物流等領域培育特色競爭(zheng) 優(you) 勢。支持引導物流企業(ye) 提升服務質量、時效和便利度。
四、健全國家物流樞紐與(yu) 通道網絡
(十)整合提升物流樞紐設施功能。深入實施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優(you) 化國家物流樞紐布局,係統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和功能提升。完善物流樞紐鐵路專(zhuan) 用線、集裝箱堆場、轉運場站、公路聯絡線等配套設施及集疏運體(ti) 係,構建幹線支線物流和倉(cang) 儲(chu) 配送規模化組織、一體(ti) 化運行的物流集散網絡。完善國家物流樞紐間的合作機製。積極穩步推進“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科學集約布局建設城郊大倉(cang) 基地等大型倉(cang) 儲(chu) 物流設施,完善涵蓋分撥中心、末端網點的分級物流配送體(ti) 係。研究製定物流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建立農(nong) 村物流基礎設施共享共用新機製,加快推動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支持客運站、郵政網點等拓展物流服務功能。
(十一)加快健全多式聯運體(ti) 係。建立健全多式聯運經營主體(ti) 相關(guan) 製度,完善業(ye) 務規則,推廣標準化多式聯運單證。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主體(ti) ,發展集裝箱公鐵、鐵水聯運,加快推進一單製、一箱製,推廣帶托盤運輸等集裝化運輸模式,創新打造穩定運行、品牌化的多式聯運產(chan) 品。統一協同各種運輸方式規則標準,加強設施銜接、信息共享、標準協同、安檢互認。深入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推動建立內(nei) 貿集裝箱鐵水聯運體(ti) 係。加快推廣航空貨運電子運單。實施國家物流樞紐多式聯運工程,提高全程服務組織能力。增加國家物流樞紐間鐵路聯運班列開行數量,提高班列穩定性。加強統籌協調和要素保障,分層製定專(zhuan) 用線建設目錄和推進方案,務實推動鐵路進碼頭、進園區、進廠礦。
(十二)開展優(you) 化運輸結構攻堅行動。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改革,優(you) 化主幹線大通道,充分發揮大運量、高效率、低成本運輸方式的基礎作用。製定工作指引,強化貨物特別是大宗散貨和中長距離運輸貨物“公轉鐵”、“公轉水”。改進內(nei) 河船閘過閘申報要求和流程,加快推動網上辦理。加快水上運輸裝備大型化、標準化建設。加強水運網絡規劃建設。打通內(nei) 河航運和海運堵點卡點,提高水運組織化、智能化水平。實施內(nei) 河水運體(ti) 係聯通工程,發展內(nei) 河深水航道和大型碼頭,布局建設一批高等級內(nei) 河航道、內(nei) 河主要港口工程,合理挖掘長江幹線航道通行潛力。實施鐵路貨運網絡工程,統籌規劃、適當加強普速鐵路建設,提高重載鐵路比重,提升重點貨運通道能力,補強鐵路貨運網絡。
(十三)構建現代物流與(yu) 生產(chan) 力布局協同發展新模式。統籌規劃建設物流樞紐,有效對接國家骨幹物流網絡和重要資源物流通道,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ti) 係。加強各類交通運輸方式在重要節點上的高效銜接,健全末端集散網絡。深化交通物流融合發展,一體(ti) 規劃、同步推進產(chan) 業(ye) 布局與(yu) 物流樞紐建設,推動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形成就近配套的完整產(chan) 業(ye) 生態。支持相關(guan) 城市探索“產(chan) 業(ye) 集群+物流樞紐”協同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臨(lin) 空經濟、臨(lin) 港經濟,依托現有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若幹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
五、加強創新驅動和提質增效
(十四)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提高全社會(hui) 物流實體(ti) 硬件和物流活動數字化水平,鼓勵開展重大物流技術攻關(guan) ,促進大數據、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等技術廣泛應用,推動重要物流裝備研發應用、智慧物流係統化集成創新,發展“人工智能+現代物流”。推進傳(chuan) 統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樞紐、智慧物流園區等新型設施發展。鼓勵發展與(yu) 平台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健全和優(you) 化管理標準規範,支持企業(ye) 商業(ye) 化創新應用。促進物流平台經濟創新發展,鼓勵物流技術創新平台和龍頭企業(ye) 為(wei) 中小物流企業(ye) 數智化賦能。推廣無人車、無人船、無人機、無人倉(cang) 以及無人裝卸等技術裝備,加強倉(cang) 配運智能一體(ti) 化、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創新規模化應用場景。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技術裝備納入《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符合條件的物流技術裝備研發製造業(ye) 企業(ye) 可按規定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ye) ,依法享受相關(guan) 稅收優(you) 惠。
(十五)加快物流綠色化轉型。製定綠色物流重點技術和裝備推廣目錄,支持物流樞紐場站、倉(cang) 儲(chu) 設施、運輸工具等綠色化升級改造。開展綠色物流企業(ye) 對標達標行動。支持開展物流領域碳排放核算及相關(guan) 認證工作,構建物流碳排放計算公共服務平台。擴大新能源物流車在城市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應用。研究中重型貨車零碳排放技術發展路徑。持續推進物流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推動建立船用清潔燃料供應保障體(ti) 係。
(十六)實施物流標準化行動。建立協同銜接、係統高效的現代物流標準體(ti) 係,加強標準宣傳(chuan) 、實施、評價(jia) 。加強專(zhuan) 業(ye) 術語、裝載器具、物流單證、信息數據等重要基礎標準製定修訂。完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關(guan) 鍵領域物流標準以及專(zhuan) 業(ye) 物流標準。加快即時配送、網絡貨運等新模式新業(ye) 態標準建設。加強多式聯運標準跨部門協同,係統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各類設施設備等標準銜接統一。積極參與(yu) 國際物流標準製定修訂。
六、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
(十七)加強投資政策支持。支持鐵路貨運、內(nei) 河水運、物流樞紐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大宗商品物流、冷鏈物流、鐵路物流、農(nong) 村物流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設施補短板,加快形成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體(ti) 係。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啟動支持現代商貿流通體(ti) 係試點城市建設。
(十八)鼓勵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創新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加大對物流企業(ye) 融資支持力度。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wei) 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
(十九)加強物流倉(cang) 儲(chu) 用地保障。加大物流倉(cang) 儲(chu) 用地要素支持。依法依規保障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臨(lin) 空經濟區、臨(lin) 港經濟區等的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倉(cang) 儲(chu) 設施項目用地、用海、用岸線的合理需求。對企業(ye) 利用原有土地進行物流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的,按規定予以支持。推進鐵路物流場站設施用地分層立體(ti) 開發,完善相關(guan) 配套管理製度。
(二十)強化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推動高等學校、職業(ye) 學校加強物流、采購、供應鏈等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深化與(yu) 國內(nei) 外物流企業(ye) 合作,打造集人才培養(yang) 、研究創新、服務企業(ye) 於(yu) 一體(ti) 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模式。鼓勵物流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高等學校、職業(ye) 學校、科研機構聯合打造市域產(chan) 教聯合體(ti) ,共建產(chan) 業(ye) 學院、實訓基地等,開設麵向物流實踐的培訓課程,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七、加強組織實施
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在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按照改革事項清單化、建設任務項目化要求,強化政策和要素支持,抓好本方案貫徹落實。加強對地方保護、不正當競爭(zheng) 等行為(wei) 治理。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橋梁紐帶作用,加強監測分析和行業(ye) 自律。完善社會(hui) 物流統計調查製度,加強全國性、地區性和分行業(ye) 物流成本統計。深化政策研究,強化協調銜接,及時跟蹤評估政策效果。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向黨(dang) 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