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創建“五星”支部 賦能鄉村振興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長效機製。河南省漯河市臨(lin) 潁縣以“五星”支部創建為(wei) 抓手,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統籌各方資源,凝聚攻堅合力,高效運轉“一辦七專(zhuan) 班”體(ti) 係,著力以“五星”支部創建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堅持高位謀劃,精心組織實施。做好頂層設計。聚焦“五大振興(xing) ”重點任務和“五星”支部29項標準,縣委常委會(hui) 定期研究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34名縣級幹部“三聯四包”指導聯係鄉(xiang) 鎮開展工作;圍繞臨(lin) 潁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社區治理需要,研究出台相關(guan) 文件,推動高效產(chan) 業(ye) 更優(you) 、鄉(xiang) 村環境更美、治理效能更高。明確重點任務。以“一高一低一過硬”支撐“五星”支部創建,“一高”是推動“五星”支部起高峰,“一低”是補齊短板守底線,“一過硬”是推動基層黨(dang) 建全麵建強、全麵過硬。錨定目標建機製。把“五星”支部創建在年度基層黨(dang) 建考核中的比例提高,把創建成效作為(wei) 評先評優(you) 、幹部提拔的重要依據;建立書(shu) 記牽頭半年觀摩評比、全年觀摩總結機製,層層傳(chuan) 導壓力,扛穩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責任。

  突出示範引領,培育“五星”集群。培育和美鄉(xiang) 村示範點。對照和美鄉(xiang) 村“29+N”標準,重點培育南街村、胡橋村2個(ge) 首批示範點,其中南街村依托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旅遊資源,重點抓好文化內(nei) 涵提升和集體(ti) 經濟壯大;胡橋村依托村內(nei) 水係、村外苗木的生態稟賦,重點提升花卉苗木、水係景觀、鄉(xiang) 村研學等文旅項目,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和美鄉(xiang) 村樣板。培育黨(dang) 建引領紅色產(chan) 業(ye) 示範帶。堅持擴麵、提質、增效,持續開展村黨(dang) 組織領辦集體(ti) 經濟合作社規模流轉土地,推出一批集體(ti) 經濟發展樣板村,探索自主經營、合作經營、生產(chan) 服務等聯村帶戶模式,發展高效農(nong) 業(ye) ,新增一批標杆村,積極探索可持續、可推廣的平原農(nong) 村黨(dang) 建引領集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培育“五星”支部示範麵。以示範點、示範帶引領帶動“五星”支部整體(ti) 提升,堅持“強村走前列”,支持“五星”村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五星”支部創建在省市走前列;堅持“好村勇爭(zheng) 先”,扶持有潛力、發展意願強的“三星”“四星”支部,高質量創“五星”支部;堅持“弱村大提升”,落實書(shu) 記示範行、組織部長逐村行、黨(dang) 政領導蹲點行的軟弱渙散村幫扶製度,確保達到“三星”以上標準。

  強化問題導向,狠抓支部建設。解決(jue) “有人幹事”的問題。創新實施“歸雁計劃”,圍繞村級黨(dang) 組織換屆,提前謀劃布局,儲(chu) 備優(you) 秀人才560多名,建立村級組織書(shu) 記後備力量人才庫,鼓勵返鄉(xiang) 回村任職,破解鄉(xiang) 村人才短缺難題。解決(jue) “內(nei) 生動力”的問題。選聘優(you) 秀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進入鄉(xiang) 鎮(街道)領導班子,製定《臨(lin) 潁縣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績效獎勵管理辦法》,落實村“兩(liang) 委”幹部績效獎勵,提高村級幹部的幹事創業(ye) 積極性。解決(jue) “村級陣地”的問題。堅持把不達標村室整改提升作為(wei) 底線工作和政治任務,在全縣開展村級黨(dang) 群服務中心整改提升工作,目前全縣村(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全部完成整改提升。

  聚焦興(xing) 業(ye) 富民,壯大集體(ti) 經濟。根據各行政村的產(chan) 業(ye) 、資產(chan) 等資源稟賦,積極探索黨(dang) 建引領下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徑。針對有特色、有產(chan) 業(ye) 的村,推廣“一村一品”發展模式;針對有資產(chan) 、無產(chan) 業(ye) 的村,推廣資產(chan) 租賃發展模式;針對有資金項目、無產(chan) 業(ye) 的村,以集體(ti) 資金或者土地入股縣級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園,推廣“飛地經濟”發展模式;針對無資金、無產(chan) 業(ye) 、無技術的村,推廣“黨(dang) 建引領紅色產(chan) 業(ye) 經濟帶”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2024年11月21日 20:09 來源:河南ky体育官方网服務網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