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 靠水鬥水的創業班子——記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黨委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白手創業(ye) ,那是艱辛異常。但倘若負債(zhai) 開局,又當如何?在天津市西南郊,就有這樣一個(ge) 創業(ye) 班子,他們(men) 的故事就是從(cong) 兩(liang) 個(ge) 多億(yi) 負債(zhai) 開始的。

  第六埠村,隸屬西青區辛口鎮,村民世代依河而居,靠水謀生,又為(wei) 水所困。從(cong) 困難村到示範村,村黨(dang) 委班子硬是憑著一股子拚勁兒(er) ,用七年時間,把深陷困頓的村莊拉出泥淖,建成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而這僅(jin) 是眾(zhong) 多成績之一。

  起步

  “心裏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村子搞好”

  郝慶水是第六埠村的帶頭人,土生土長的村裏人,以前自己辦企業(ye) 。2018年換屆時,他回村擔任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咱自己做買(mai) 賣掙錢,日子越過越順當,非回村裏幹嘛?”家人對他的選擇並不支持。那時的村子,債(zhai) 務沉重,環境髒亂(luan) ,是個(ge) 實打實的爛攤子。然而,這沒有動搖郝慶水的想法。

  20世紀90年代,鄉(xiang) 鎮企業(ye) 蓬勃興(xing) 起,第六埠村一度擁有20餘(yu) 家集體(ti) 企業(ye) ,躋身全國百強村。然而,好景不長,內(nei) 外因素疊加,10餘(yu) 年間,企業(ye) 紛紛倒閉。村集體(ti) 背上沉重的債(zhai) 務,村子成了市級幫扶困難村。

  以郝慶水為(wei) 班長的村黨(dang) 委一班人,見證了第六埠村從(cong) 富裕村滑落到困難村的痛苦曆程,那種鮮明的對比與(yu) 落差,讓他們(men) 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火,用郝慶水的話來說,“心裏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村子搞好”。

  跟郝慶水一起搭班子的,不乏敢闖敢幹的創業(ye) 者。他們(men) 在時代洪流中,闖出了自己的路子,也希望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拚一把。然而,村裏境況比想象中還要難:債(zhai) 台高築,入不敷出,難以為(wei) 繼。

  咋辦?抓產(chan) 業(ye) !

  2018年起,第六埠村搞起了書(shu) 記項目,首選荒灘改造。

  第六埠村地處三河交匯處,子牙河、大清河、獨流減河環抱村莊,獨成一景。但好風景卻沒帶來好“錢景”。

  以南北流向的子牙河為(wei) 界,村子分為(wei) 東(dong) 西兩(liang) 部分,西部位於(yu) 東(dong) 澱蓄滯洪區,十年九澇,其中大清河南有1000畝(mu) 地,基本處於(yu) 撂荒狀態。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對第六埠村這個(ge) 新班子而言,這火燒起來可不容易。“發愁的時候,我就到這塊荒地上溜達溜達,想想村裏發展的路子該怎麽(me) 走。”郝慶水說。

  有一天,他瞅著這片荒地,突然想起村裏老人講,以前的第六埠村曾是魚米之鄉(xiang) 。想到這裏,他立馬把班子成員叫到地頭,提議把千畝(mu) 荒灘從(cong) 村民手裏流轉過來,統一由村集體(ti) 改造成水稻田。

  “最初,我們(men) 班子成員都不相信能成功。後來,經過反複的論證,決(jue) 定闖一闖。”村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倪國誌說。

  說幹就幹!班子成員齊上陣,挖渠、築堤、平地,引進稻種,先試種200畝(mu) 。稻子種下後,他們(men) 個(ge) 個(ge) 曬成了黑炭。

  首站告捷後,第二年擴大規模,種了1000畝(mu) ,並套養(yang) 了河蟹,為(wei) 村集體(ti) 創收200餘(yu) 萬(wan) 元,每家每戶都分到了稻米和河蟹。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笑容,既是讚賞,更是對村莊持續向好的期待。

  新班子上任後,還幹了一件大事——整治私搭亂(luan) 建。這個(ge) 問題是村裏的老大難,但僅(jin) 用了10天,就全部順利拆除,沒有一起糾紛。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zhong) 看黨(dang) 員,黨(dang) 員看幹部。攻克難題的秘訣就是,黨(dang) 員幹部帶頭!郝慶水先帶頭拆了自家的,然後是黨(dang) 員幹部、村民代表。大夥(huo) 兒(er) 一看動了真格,紛紛行動起來。隨後,建廣場、搞戶廁改革、建雨汙管網,美麗(li) 鄉(xiang) 村的雛形開始顯現。

  布局

  “搞項目不能瞎撲棱,有把握才能投”

  在離村委會(hui) 不遠處的一個(ge) 十字路口,靜靜矗立的六福商廈訴說著村子往日的輝煌。現在,大樓除了一層出租,大部分處於(yu) 閑置狀態。

  “搞項目不能瞎撲棱,有把握才能投。”經過這座商廈時,郝慶水談起他的發展觀:“如果用作招商,這座大樓能帶來大把收益,但發展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做好規劃。”

  2019年的一天,村黨(dang) 委一班人沿著千畝(mu) 稻蟹基地檢查周期性生長情況,看著眼前綠油油的一片,一位班子成員感慨道:“這一趟下來,像走了一次長征。”

  一個(ge) 大膽的想法由此產(chan) 生——圍繞基地開發“重走長征路”項目,打造紅色主題拓展活動項目。經過反複研究,村黨(dang) 委最終敲定了這個(ge) 方案。

  沒有家底,凡事要自力更生。與(yu) 稻田項目不同的是,這次除了村幹部,參與(yu) 建設的還有村裏的黨(dang) 員、村民代表、誌願者,熱心的村民也來了不少。當年7月,這個(ge) 項目正式接待遊客,增加了不少人氣。

  書(shu) 記項目年年有,一步一台階!

  2020年,生態六埠景區建設項目;2021年,南泥灣研學基地建設項目;2022年,“綠+紅+農(nong) ”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2023年,“清水河”水鎮項目……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xiang) 愁,第六埠村的創業(ye) 長征路一直秉承著這個(ge) 理念。

  “每個(ge) 項目都立足村子現有資源。”在剛剛收獲的稻田邊,倪國誌感慨道,“無論是蔬菜水稻、水鎮荷塘,還是紅色研學、農(nong) 事體(ti) 驗,我們(men) 都是一步一個(ge) 腳印,踏踏實實搞開發。”

  星光不負趕路人。截至2023年底,全村累計接待團隊2000餘(yu) 個(ge) ,30餘(yu) 萬(wan) 人次前來體(ti) 驗鄉(xiang) 村生活,為(wei) 村集體(ti) 創收1000餘(yu) 萬(wan) 元。目前,第六埠村已斬獲17項國家級和市級榮譽。

  逆流

  一片澤國麵前,挺起不屈的脊梁

  時間來到2023年夏天,海河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東(dong) 澱蓄滯洪區即將緊急啟用,屆時,村子西部將是一片澤國。

  一戶不能少,一戶不能落!

  村裏立即成立先鋒突擊隊,村黨(dang) 委帶著100餘(yu) 名黨(dang) 員幹部、誌願者開始了與(yu) 洪水的賽跑,提前一天完成群眾(zhong) 轉移安置,並搶運了一批農(nong) 資。隨後,在子牙河岸邊修築子堤,保證行洪期間堤壩絕對安全。

  “一邊洪水滔滔,一邊黨(dang) 旗飄飄,場麵很震撼,也很有力量。”郝慶水說,當時13.6公裏的岸堤上,每隔700米設置一段巡堤崗,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就建在防洪堤壩上,就這樣,堅守了40來個(ge) 日日夜夜。

  8月7日晚,子牙河第六埠段右堤出現滲水,鎮村幹部迅速集結,經過4小時連續奮戰,險情被成功處置。那一夜的搶險隊伍裏,有身先士卒扛起沙包往前衝(chong) 的鎮領導幹部,有褪去戎裝但風采依舊的退役軍(jun) 人,有從(cong) 容不迫的老黨(dang) 員,也有一臉稚氣的新黨(dang) 員,甚至有聞訊主動趕來的老大姐……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事後統計,本次洪水造成全村1.04萬(wan) 畝(mu) 土地被淹,其中包括溫室大棚2022棟,這幾年布局的產(chan) 業(ye) 項目幾乎全部打了水漂。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接到撤離通知後,都在積極向外轉移物資。8月3號中午12點必須要撤離走了,當天上午郝俊強夫婦還在地裏收黃瓜,但根本收不完,最後含著眼淚離開了。”如今說起這些,郝慶水還是紅了眼眶。

  絕不能辜負群眾(zhong) 的信任,村黨(dang) 委下定決(jue) 心,要用最快時間把地還給村民。

  9月初,蓄滯洪區開始強排,第六埠村用了10天排淨,是周圍村裏最快的。緊接著,村黨(dang) 委帶著黨(dang) 員幹部,開始清理淤泥和垃圾。“撤離時大夥(huo) 兒(er) 這麽(me) 支持我們(men) 的工作,不能讓他們(men) 回來看見地裏慘不忍睹的樣子。”郝慶水說。

  重生

  攜手再起步,不負囑托和期待

  2024年2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第六埠村。當時正值春節前夕,總書(shu) 記進大棚、走農(nong) 戶,帶給村子別樣的溫暖和力量。

  “國泰民安,民安才能國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第六埠村黨(dang) 委班子記在了心底。

  水退一畝(mu) 、耕進一畝(mu) 。早在水還沒退時,村黨(dang) 委就在商議重建。水退後,在相關(guan) 部門指導下,村黨(dang) 委帶著村民加緊修複棚室,種上速生葉菜,還搶種了1290畝(mu) 冬小麥。

  “快來看看我家種的蔬菜,這是茴香,這是油菜……”來到一處蔬菜大棚內(nei) ,主人張鳳文熱情介紹著。洪水中,她家的15個(ge) 蔬菜大棚全部被淹,好在有災後補貼,加之村裏給上了保險,損失不算太大。

  洪水退去兩(liang) 個(ge) 月後,村裏市民小菜園災後搶種的第一茬蔬菜喜獲豐(feng) 收。隨後到來的那個(ge) 春節,第六埠村向全市供應蔬菜600萬(wan) 斤,日子重回紅紅火火。

  在第六埠村,還有一個(ge) 特色區域,那就是便民服務大廳,現在這裏有一個(ge) 洋氣的名字——創富工坊。

  “村裏對便民服務大廳進行改造提升,由過去的七八個(ge) 窗口整合為(wei) 兩(liang) 個(ge) ,為(wei) 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務。節餘(yu) 下來的空間,用於(yu) 打造展示平台。”創富工坊負責人郝鑫介紹,創富工坊在展示農(nong) 特產(chan) 品、開展直播帶貨的同時,也承接商務合作、開展業(ye) 務交流。“奮鬥的記憶”“鄉(xiang) 愁的記憶”等特色打卡區,成為(wei) 遊客駐足參觀的熱點。

  創富工坊的很多點子,是郝鑫和團隊成員一起想出來的。團隊裏不乏返鄉(xiang) 大學生,郝鑫就是其中之一。畢業(ye) 後的郝鑫,一直在外打拚。看到村莊越來越好,又有幹事創業(ye) 平台,她信心滿滿地回到了村裏。

  這幾年,村黨(dang) 委在後備力量培養(yang) 上不遺餘(yu) 力,培養(yang) 方式就是給平台、壓擔子。張默妍2023年大學畢業(ye) 回村,經過一年曆練,如今已經成為(wei) 多麵手,搞直播,當解說員,開觀光車……村莊建設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像張默妍這樣的年輕人奔走的身影。

  “進班子為(wei) 了嘛?進來後幹個(ge) 嘛?離開後留下嘛?”這是郝慶水經常對班子成員說的一句話。在各方幫扶下,幾年奮鬥下來,村裏產(chan) 業(ye) 多點開花,債(zhai) 務也已悉數還清。

  易澇區配置輕資產(chan) ,重資產(chan) 向非易澇區轉移,涅槃重生後的第六埠村,在發展決(jue) 策上更加審慎,目標更加清晰。如今,生態六埠景區早已開門營業(ye) ,各條研學線路陸續恢複,新建的水岸露營基地成績斐然。在這片詩意田園,更多的創業(ye) 故事還在繼續……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發布時間:2024年11月21日 15:3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