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始終堅守守正創新這一重大原則

許先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守正創新對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yi) ,為(wei) 新征程上凝心聚力推動改革行穩致遠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認識守正創新的重要性、緊迫性

  堅持守正創新,是我們(men) 黨(dang) 曆經艱辛探索得出的科學認識,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積累的寶貴經驗。我們(men) 要從(cong) 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守正創新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在要求。黨(dang) 的二十大確立了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心任務,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ge) 主題,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ti) 製機製問題,科學擘畫了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舉(ju) 措。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做到該改的堅決(jue) 改、不該改的不改。要準確把握哪些是該改的、哪些是不該改的,就要堅持守正創新,著力完善各方麵體(ti) 製機製,進而推動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取得紮實成效,不斷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製度保障。

  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建立,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同時要清醒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完善是一個(ge) 動態的曆史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製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製度創新、填補製度空白。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固根基、揚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切實把我國製度優(you) 勢更好轉化為(wei) 國家治理效能。

  應對風險挑戰、塑造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有力保證。當前,百年變局正在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各類矛盾極有可能交織傳(chuan) 導,演變為(wei) 影響國家安全的全局性風險,甚至會(hui) 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應對風險挑戰、塑造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隻有堅持守正,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才能不為(wei) 任何風險所懼、不為(wei) 任何幹擾所惑,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隻有堅持創新,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戰略主動。

  準確把握守正創新的辯證關(guan)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守正創新是我們(men) 黨(dang) 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守正與(yu) 創新的辯證關(guan) 係,明確守正創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實踐要求。

  守正就要強基築根、培元固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所進行的一切完善和改進,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繼續前進,而不是改變方向,更不是要丟(diu) 掉我們(men) 黨(dang) 、國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要求我們(men) 守好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改革的政治方向、價(jia) 值立場。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nei) 國際環境,麵對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的態勢,我們(men) 要保持戰略定力,在守正中強基築根、培元固本,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推動改革行穩致遠。

  創新就要勇於(yu) 探索、開辟新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必須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永遠充滿蓬勃生機活力。”勇於(yu) 創新者進,善於(yu) 創新者勝。改革越向縱深推進,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開拓創新。創新是改革開放的內(nei) 在要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e) ,沒有先例可循,隻能通過自己的探索提出解決(jue) 問題的答案。我們(men) 決(jue) 不能因循守舊、畏縮不前,而是要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ju) 措破除深層次體(ti) 製機製障礙,善於(yu) 因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在創新中尋求突破,依靠創新打開事業(ye) 發展新天地。

  守正與(yu) 創新互促共進、相輔相成。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與(yu) 創新猶如一體(ti) 之兩(liang) 翼、驅動之雙輪,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守正是創新的前提,一切創新都是在守正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是最好的繼承、最有力的守正,一切守正都要依托創新方能持久而堅定。守正不能脫離創新,否則就是僵化的、陳舊的、過時的。創新不能拋棄守正,而應在守正的基礎上繼續創造,否則就是改旗易幟、變質變色。創新的目的是實現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守正。我們(men) 要守正,但不是安於(yu) 現狀、固步自封,還要往前發展、與(yu) 時俱進。我們(men) 要創新,但不是偏離真理、偏離正道,還要堅守本根、堅守初心。

  把守正與(yu) 創新統一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守正創新是改革的內(nei) 在要求,體(ti) 現了“變”與(yu) “不變”、繼承與(yu) 發展、原則性與(yu) 創造性的辯證統一。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既要立足於(yu) 守正,又要著眼於(yu) 創新;既要善於(yu) 通過守正夯實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根基,又要善於(yu) 通過創新激發生機活力;既要在守正中明確必須堅持和鞏固的根本點,又要在創新中把握完善和發展的方向。必須堅持守正與(yu) 創新相統一,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守正的基礎上勇於(yu) 求變、求新、求進。實踐無止境,創新無止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一個(ge) 守正與(yu) 創新交織融合、聚變躍升的動態過程。

  堅持把守正創新貫徹到改革各領域全過程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涉及範圍廣、觸及利益深、攻堅難度大,必須把守正創新貫徹到改革各領域全過程,推動改革部署落地落實。

  堅持改革的方向和原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的。”方向決(jue) 定道路,道路決(jue) 定命運。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首要的是堅持正確方向和原則,沿著正確道路前進。我們(men) 始終高舉(ju) 改革開放的旗幟,但我們(men) 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men) 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背離和放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堅持人民民主專(zhuan) 政,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體(ti) 現黨(dang) 的性質和宗旨,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si) 毫動搖。”在這些重大問題上,我們(men) 頭腦必須十分清醒、立場必須十分堅定,決(jue) 不能犯原則性錯誤,決(jue) 不能南轅北轍。

  錨定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的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回答了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wei) 了什麽(me) 、要取得什麽(me) 樣的整體(ti) 效果這個(ge) 問題,具有綱舉(ju) 目張的意義(yi)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ge) 總目標來部署和展開,各領域各方麵改革舉(ju) 措都要朝著這個(ge) 總目標指引的方向前進,這是堅持守正創新的必然要求。我們(men) 要實事求是分析麵臨(lin) 的形勢任務,與(yu) 時俱進審視我們(men) 的製度、政策和舉(ju) 措,該堅持的堅持,該調整的調整,該創新的創新,決(jue) 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劍。要有冒的勇氣、闖的勁頭,始終堅持以我為(wei) 主,應該改又能夠改的堅決(jue) 改,不該改的堅決(jue) 不改;應該改而不具備條件的創造條件改,該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則循序漸進。

  增強改革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各個(ge) 領域各個(ge) 環節改革的關(guan) 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要求更高,相應地建章立製、構建體(ti) 係的任務更重。堅持守正創新,要有係統觀念,善於(yu) 從(cong) 整體(ti) 上去審視、去謀劃,確保守正與(yu) 創新互促共進、相輔相成。經濟體(ti) 製改革對其他方麵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chuan) 導作用。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中,必須堅持以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牽引,這是在守正創新中必須牢牢把握的。同時,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是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各方麵的複雜係統工程,不能畸輕畸重、顧此失彼。必須堅持係統觀念、善於(yu) 運用係統思維,加強統籌謀劃,全麵協調推進各方麵改革,更加注重各項改革配套銜接、相互促進,推動改革舉(ju) 措聯動集成、協同高效,形成整體(ti) 合力。

  推動改革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製定的規劃和政策體(ti) 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yu) 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麵創新,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對新領域新實踐遇到的新問題,要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zhong) 首創精神,鼓勵開拓創新,不斷創造和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發布時間:2024年11月21日 11:4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