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在湖北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武漢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研究院,觀看科技創新供應鏈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創新成果,了解推進科技創新的舉(ju) 措,同科研人員和企業(ye) 負責人深入探討交流。
對科技創新的關(guan) 切和重視,始終如一。
“一個(ge) 國家隻是經濟體(ti) 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men) 是一個(ge) 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dong) 西。”201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次到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考察。那時,全麵深化改革大幕將啟,“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發展的路子”。
“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2018年4月,再到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時,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guan) 於(yu) 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係列理論和實踐問題。
“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2年6月,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一次來到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
這次考察,正值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的關(guan) 鍵節點,再赴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著眼的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即光穀。在這裏孕育、於(yu) 全麵深改大潮中誕生,新型研發機構武漢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研究院,致力於(yu) 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瞄準的是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
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的關(guan) 鍵一環。
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來自科技界的趙宇亮委員結合工作經曆談到,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相望難相見”,是阻礙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的卡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應道:“過去研究和生產(chan) 是‘兩(liang) 張皮’,現在科研成果轉化率比過去高得多了,特別是企業(ye) 自身直接研發形成成果轉化,院校和企業(ye) 形成共同體(ti) ,這樣的趨勢、方向是對的,要快馬加鞭,把激勵、促進政策進一步抓好。”
“要快馬加鞭”,緊迫感溢於(yu) 言表。
天津“要堅持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一起抓”,湖南“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方麵下更大功夫”,重慶“強化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福建“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細數今年以來的地方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這個(ge) 問題。
上個(ge) 月在安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合肥濱湖科學城看科技創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飛躍裏,是對“你們(men) 這裏各種要素條件集成優(you) 化的必然趨勢”的肯定。
從(cong) 中,亦能讀懂教育、科技、人才互為(wei) 支撐的道理。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列為(wei) 專(zhuan) 章,統籌部署。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yang) 靠教育。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離不開改革之力。
全會(hui) 《決(jue) 定》專(zhuan) 章部署“構建支持全麵創新體(ti) 製機製”。一項項改革舉(ju) 措飽含“問題導向”,著眼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
“工作中要善於(yu) 抓‘兩(liang) 頭’,一頭抓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支持其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另一頭抓專(zhuan) 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幫助其逐步發展壯大,形成‘喬(qiao) 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鬱的創新生態。”形象的比喻,道明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的方法論。
一域觀全局,“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
從(cong) 近代史上“我國落後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後”到“向科學進軍(jun) ”,從(cong) 迎來“科學的春天”到“建設科技強國”,科技變遷映照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曆程。
回望曆史,幾多感慨,幾多壯誌;展望未來,“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隻有11年時間了。我們(men) 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jue) 心和頑強意誌,隻爭(zheng) 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ge) 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wei) 現實。”
創新的中國闊步向前。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