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yun) 夢縣位於(yu) 湖北省中部偏東(dong) ,是湖北麵積最小的縣,卻是文物大縣。這裏曾出土大量的秦漢簡牘,其中以睡虎地秦簡最為(wei) 知名。雲(yun) 夢因此也有了“秦簡聖地”“簡牘之鄉(xiang) ”的美譽。
11月4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了雲(yun) 夢縣博物館,了解當地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等情況。
小小簡牘,呈現著怎樣的曆史變遷,訴說著怎樣的家國故事?
沉睡千年 驚世重現
1975年底,考古學家在雲(yun) 夢縣睡虎地發掘出12座戰國晚期至秦代的墓葬。隨著11號秦墓的開啟,人們(men) 驚奇地看見,千餘(yu) 片竹簡層層疊壓,有序擺放在墓主人周圍,竹簡上的字跡清晰可見,這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秦簡。
1155枚竹簡,約4萬(wan) 字,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記錄的“工作筆記”,內(nei) 容包括《編年記》《秦律十八種》《法律答問》《為(wei) 吏之道》等,涉及秦國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jun) 事等多個(ge) 方麵。
△雲(yun) 夢睡虎地秦簡上記載著大量秦律內(nei) 容。
其中的《秦律十八種》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備的古代法律文獻,從(co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到倉(cang) 庫事務,從(cong) 貨幣管理到驛傳(chuan) 供給飯食,都有明確規定。其法律條文、法理邏輯等,對研究我國古代法製史具有重要意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製傳(chuan) 統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chuan) 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yang) 、擇善而用。
睡虎地秦簡揭開了秦律的神秘麵紗,讓秦國曆史“活”了起來,曾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簡牘遺墨 承續文明
2006年,在雲(yun) 夢睡虎地秦簡出土31年後,考古工作者在此又發掘出2000多枚竹簡。經考證,這些均為(wei) 漢代竹簡。從(cong) 秦簡到漢簡,西漢沿襲秦朝製度的影子清晰可見。
在睡虎地漢簡上,很多秦簡上的律法內(nei) 容再次出現。事實上,西漢初年不僅(jin) 繼承了秦的律法,也承襲了秦的郡縣製等製度。
△雲(yun) 夢縣博物館展出的算術簡。
睡虎地漢簡中,數量較多的是質日簡牘。質日是秦漢時期流傳(chuan) 的一種文書(shu) 形式,它以曆表為(wei) 依托,記載一些簡要的事況,相當於(yu) 2000多年前的“日記”。
在睡虎地漢簡的質日簡牘上,一位名叫“越人”的基層吏員,連續14年書(shu) 寫(xie) 漢代“日記”。得益於(yu) 此,我們(men) 可以複原當時的曆法、時令,了解“越人”當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形。
睡虎地漢簡中還有保存完好的《算術》、關(guan) 於(yu) 黃河漕運的司法文書(shu) 等,為(wei) 研究西漢早期的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和科學,提供了豐(feng) 富的第一手資料。
“簡”述曆史 “牘”懂中華
中華文明作為(wei) 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古老文明,綿延數千年而不絕,文字記錄功不可沒。從(cong) 先秦到魏晉,長達一兩(liang) 千年的時間裏,中華先民的文明創造和積累大多由簡牘記錄並傳(chuan) 承。簡牘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啟紙質的寫(xie) 本和刻本文獻,在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承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雲(yun) 夢縣出土的“中華第一長文觚”。
翻閱簡牘,如同打開了古代的“百科全書(shu) ”——曆史地理、風土人情、社會(hui) 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民族交流……包羅萬(wan) 象,應有盡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不從(cong) 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雲(yun) 夢縣博物館展出的秦簡。
簡牘,為(wei) 數千年前中華文明的繁榮興(xing) 盛、中外文明的交流融合,提供了豐(feng) 富的實物佐證,也讓人們(men) 從(cong) 另一個(ge) 獨特視角窺見曆史的細節。透過簡牘,一個(ge) 個(ge) 真實、鮮活的曆史故事,跨越千年,躍然眼前。
隨著釋讀和研究的深入,簡牘中蘊藏的文化密碼不斷被破譯,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文明更加真切、鮮活。在探尋中華文明延續的過程中,人們(men) 更可從(cong) 中深切感悟文化歸屬與(yu) 自信。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